赵诚
(商丘市中心医院 放射科 河南商丘 47600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胰腺肿瘤,属于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且多发于青年女性[1]。研究回顾性分析11例胰腺SPT的CT和MRI表现,旨在探讨胰腺SPT的鉴别诊断与诊断要点,丰富临床治疗经验,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均进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胰腺SPT,其中男2例,女9例,年龄24~75岁,平均(38.23±3.46)岁。其中4例患者出现上腹部间歇性疼痛,7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经B超检查显示腹部有肿物而进行进一步检查。所有患者内分泌正常且无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
1.2 检查方法 对5例患者进行CT检查,具体如下:采用Lightspeed 8层螺旋CT,层厚5 mm,主要进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动脉期延迟时间为23 s,门脉期延迟时间为60 s,其中延时期是注射对比剂后的75 s,且对比剂为非离子型,注射速率为3.5 ml/s,注射总量为80 ml。对6例患者进行MRI检查,具体如下:采用GE 1.5T MR扫描仪,层厚5 mm,层距5 mm。对比剂为Dd-DTPA 0.1 mmol/kg,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注射速率为1.5 ml/s。
1.3 影像分析标准 与正常胰腺相比,病灶的密度或信号高于胰腺组织的为高信号,低于胰腺组织的则为低信号。等密度为CT值二者相差小于10 Hu,低密度或高密度为CT值二者相差大于10 Hu。
经CT和MRI检查显示,11例胰腺SPT中囊实性肿块8例,实性肿块3例。呈分叶状和不完整包膜1例,界线不清2例,其余呈轮廓规整的圆形,有完整包膜8例。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或胰腺期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的实质部分呈轻度强化,门脉期呈渐进性强化,但坏死区域会囊变区域未发生强化现象。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胰腺肿瘤,生长较为缓慢[2]。SPT患者无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当肿块较大时表现为腹部肿块或由于压迫周围器官或胰腺而发生的相应症状[3]。SPT多数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存在完整的包膜,采取肿瘤切除术即可保留大部分胰腺组织和脾脏,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目前人们对于SP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的认知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借助CT和MRI检查也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对胰腺SPT的确诊,经检查显示胰腺SPT包含以下特点。①发病部位无特异性,出现于胰腺的任何部位;②病灶区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为主;③肿瘤类型包括囊实混杂、囊性或实性;④病灶处内部光滑,出现大小不等的壁结节,其囊性成分为液化坏死组织或出血;⑤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或胰腺期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的实质部分呈轻度强化,门脉期呈渐进性强化,但坏死区域会囊变区域没有发生强化现象;⑥实性部分以及包膜出现较为明显的钙化,钙化形状包括点状、斑块状、条块状等;⑦病灶处与胰腺有明显分界,强化明显,包膜完整;⑧少数患者会伴随胰管轻度扩张现象;⑨病灶周围发生淋巴结,且为反应性增生[5]。但是该疾病的发病率较低,由于对临床病理特征认识的不足而发生误诊情况,错误的诊断为胰腺的其他肿瘤[6]。因此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临床症状等资料,对CT和MRI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尽可能进行准确判断。
本次研究显示,经CT和MRI检查,11例胰腺SPT中囊实性肿块8例,实性肿块3例,表明了胰腺SPT中囊实性肿块较为常见。病灶区域中呈分叶状和不完整包膜1例,界线不清2例,其余呈轮廓规整的圆形,有完整包膜8例,表明通过对病灶区域的判断可以有效帮助医护人员对胰腺SPT的诊断。另外,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或胰腺期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的实质部分呈轻度强化,门脉期呈渐进性强化,但坏死区域会囊变区域没有发生强化现象,该现象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对于确诊胰腺SPT有较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胰腺SPT的CT和MRI的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若胰腺发生包膜清晰的囊实性肿瘤且实质部分呈不同程度强化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胰腺SPT诊断。
[1]金小兴,王颖,黄芳芳,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基础[J].浙江医学,2015,37(2):150-153.
[2]潘晶晶,潘春树,程波.脾门实性假乳头状瘤一例[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5,15(2):143-144.
[3]高文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与鉴别[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1):99-101.
[4]郭鹏德,鲜军舫,陈光利,等.眼部淋巴瘤临床表现、病理及MRI/CT影像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1):814-818.
[5]陈祖华,余日胜,唐栋.腮腺淋巴上皮癌六例的CT、MRI表现[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3):225-228.
[6]单艳,曾蒙苏,林江,等.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征象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5,21(1):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