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霞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
浅析病理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王艳霞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
病理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使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进行并轨教学,不仅提高了病理学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病理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
病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是医学生接触疾病的第一门课程。沿用多年的理论与实验分离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病理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创新、动手、思考等关键能力的培养,无疑为培养高等医学技能型人才开辟了一条重要道路。
1.1有限的学时没有被合理利用
随着高职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日趋不合理。加之职业院校往往只注重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导致病理学授课学时不断被压缩。有限的学时因理论与实验分开教学而被分割为两部分,理论教学在前、实验教学在后,两者之间存在时间差,导致学生在上实验课时理论知识大部分已遗忘了,教师不得不对理论内容进行复习,既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又浪费了有限的学时。
1.2学生知识内化程度不高
目前,病理学教学普遍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侧重于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讲解,实验教学侧重于学生基本技能培养。病理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不能同步进行,不仅造成教学内容脱节,也使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效果大打折扣。与理论教学分开的实验教学,已经变成只为了实验而实验,教学内容就是学生被动地观察和描述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形式化地完成实验报告,除了验证理论课上的部分知识外,与理论课再无联系。实验课仍然像理论课一样只完成了“知识传递”,并未体现出“知识内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基本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病理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并非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简单、直接的组合,而是将病理学理论教学实验化,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验证理论知识,并用理论知识来指导、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
2.1教学内容巧安排:打破章节限制,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
病理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其基础是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整合。常规的病理学教学先讲总论、后讲各论,两者分开教学,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学习各论时需要的总论知识大部分已被遗忘,导致学习内容脱节,不能将总论知识与各论知识有效整合,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较差。为了避免总论与各论教学内容脱节,可以打破章节限制,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整合之后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组织损伤模块:组织损伤的总论部分以及与其有关的各论内容(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病、肝硬化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模块:包括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总论部分以及与其有关的各论内容(如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模块:炎症的总论部分以及与其有关的各论内容(如肺炎、肾小球肾炎、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细菌性痢疾等);肿瘤模块:肿瘤的总论部分以及与其有关的各论部分(如食管癌、胃癌、原发性肝癌等)。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整合可以使总论内容与各论内容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2.2教学场所巧转变:两个转变相结合
病理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其载体是教学场所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转变,教学场所应该由教室转移到具有病理数码示教显微镜及病理大体标本的形态学实验室,使教学场地既能满足专业理论知识讲解,又方便实验演示内容穿插[1],便于学生直观学习,以及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第二个转变,实验室中学生的座位应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安排,便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和沟通交流。
2.3教师功夫在课前:把握教材,分析学情
病理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其关键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并认真分析学情。
2.3.1把握教材是基础 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吃透教材,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适合的教学模式。以“炎症基本病理变化及炎症类型”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教材的内容编排次序为先讲第二节“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即变质、渗出和增生),再讲第三节“炎症的类型”(即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认真研究这两节的教学内容后发现,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与炎症的类型是密不可分的,应将两节的内容进行重组设计。设计后的教学内容分为3部分:变质与变质性炎、渗出与渗出性炎、增生与增生性炎。授课过程中以学习任务为引领,以炎症病理大体标本及显微镜下改变为教学媒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找出炎症病理变化与炎症类型的内在联系。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将教学重点即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突显出来,也将教学难点即炎症的类型利用学习任务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理论实验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不仅学到了基本的病理理论知识,即用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来解释炎症不同类型的特点,也学到了用不同类型炎症的特点验证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实现了知识在课堂上直接内化吸收。
2.3.2分析学情是前提教师还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态度与能力以及个性特点。通过对学习对象的分析来设计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探究式学习、实践体验式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等。之后选择教学媒体和手段,包括自制模型、病理挂图、大体标本、组织切片、学习任务单等。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实施教学。以“学生该如何理解病理学理论知识?如何准确进行实验操作?如何应用病理学知识解释临床现象?”来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重点;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会遇到哪些困难?”使教与学更有目的性和自觉性,进而实现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2]。
2.4学生活跃于课堂:学知识、长能力
病理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将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除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外,还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与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的掌握程度,手脑并用,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及沟通、交流、表达等综合能力,病理学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病理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是通过学习任务来创设情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其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曹冬霞.边疆卫校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41-242.
[2]闵静.高职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促进师生交流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1):59-60.
G420
A
1671-1246(2015)15-0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