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高李保安族春蕾小学 郝二勇
说到教学资源,大家想到的诸如多媒体、小黑板、卡片、纸条、模具等等。大家想到的除了这些东西,还会想到公开课要用一用,或者平时要用,甚至极端热衷于丰富课堂教学的老师会几乎每堂课都用到教具。在这里我想说一说个人认为的这些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参与式课堂的见解。
首先,说一下参与式,顾名思义,最基本的一项就是学生参与到教师设计的这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中,还有一项就是绝大多数教师理解的:学生不仅参与进来了,而且课堂气氛相当好,学生们显得很轻松高兴,当然老师自然也很轻松高兴。其实很多教师对于参与式是有误解的,以为课堂气氛热烈,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就是所谓的参与式了。我个人理解的参与式并不是所谓听公开课的模样,它具备的东西分为必备和非必备。
必备要素:学生参与、适当反应、一定的效果。
非必备要素:教学资源、过度的反应、完全出效果。
很多人理解的参与式必须要有适当的教学资源,必须要有很好的反应、最终的教学效果也显著。否则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无法做到每节课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况且就算做到了也未必达到自己预期的课堂效果。教师往往思考的东西是“我感觉这堂课应该是这样这样的”但是这节课之后学生却达不到自己的设计效果。其实真正要上好一堂课付出的心血是很大的,比如备课时候自己必须先构思这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并且要对应的在每一个环节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学生,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否能让学生接受,仅仅是构思教学环节这一块至少要花掉两个小时时间才能说设计出符合这堂课的每一个环节,而这仅仅是构思。构思完之后要根据自己构思的环节去详细设计,以及为某个教学环节准备合适的教学资源。在设计完之后还要在自己心里上一遍这堂课,掂量一下设计的所有教学内容是否合适,量大不大。还要课前反思可能会出问题的教学环节,万一这个环节达不到预期该如何应对等等。再加上某些课借助多媒体教学,那么准备这一节课的时间就不是所谓的一天半天了。想想每天都有课的教师,该如何去按照领导专家说的那样去上好这堂课。平时听课评课过程中总能听到这个那个的缺点,其实有些所谓的缺点是改不了的,也不能改。要知道真正的课堂教学并不是所谓的堂堂课有参与式,堂堂课有教学资源,堂堂课有显著的效果,橘在淮南和淮北生长的结果截然不同,课堂教学同样要因课制宜、因材制宜、因地制宜。否则盲目的跟从和学习只会让自己陷入教学中进退两难的境地,慢慢失去了自我的教学风格和独到的教学见解。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点拙见,以下将备课的大致过程列举。
1. 先熟悉这一单元章节的内容。
2. 针对这一章或者单元的所有教学内容心中有个大致的进度课时,比如感觉这单元内容5节课差不多能上完。
3. 针对明天一节课先构思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大致多少。比如明天开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心中构思一下大致的教学内容。
4. 构思教学环节。比如这节课第一环节是什么,第二环节是什么,第三环节是什么等等。
5. 针对构思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的渗透教学内容的设计。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每一个环节的衔接;
6. 反思每一个教学环节,并且准备相应的对策,对教学环节进行细微的变动。
7. 自己给先自己上课。自己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初步检验课堂教学过程。
最后补充一点:备课不仅仅是动手、动脑,最重要的是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