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丽香
侯丽香/楚雄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云南楚雄675000)。
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楚雄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也紧跟步伐,并取得了可喜成就。学生整体英语水平有所提高,但口语能力仍然令人担忧。大多数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在本院随机抽取了12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现状,分析阻碍学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省内周边地区。众所周知,云南省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有一部分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他们到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英语基础薄弱。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高中英语教学更注重语法和阅读,忽视口语训练。最近几年高考改革,学生进行了口语测试,一些学校为了使学生取得高分,进行了阶段性的口语集中训练,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甚至有的学生在高考过后就放弃了英语学习。进入大学以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并没有开设专门的英语口语课、语音课等针对学生口语能力的专门训练课程,导致学生的口语水平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根据对我院120名学生的调查,有近1/3的学生表示对英语不感兴趣,他们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英语考试,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有1/4的学生表示,除了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以外,他们在课外基本不花时间练习英语口语;有1/5的学生表示即使有时花时间学习英语,他们也只是背背单词、做一些与课文、考试相关的练习,基本不涉及口语训练,这就说明了同学们对待英语的态度比较的 “冷漠”。在英语课堂上,老师有意识地创设语言交流的环境,大多数学生都习惯性地沉默,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针对公共外语教学部创设的英语村、英语营、英语角、英语文化月、文学月等课外活动,学生参与度不高,甚至有的同学认为是浪费时间。
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交流信息。假若我们的学生每天除了在课堂上说英语,在日常生活中也用英语进行交流,那么学生的口语水平会提高得很快。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不讲英语,有时老师要求他们用英语进行小组讨论或是回答问题,他们会习惯地使用汉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完全暴露在母语环境下,学生还没有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由于学校扩招,大多数班额都在60人左右,课堂上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受限。其次是教学设备不足。针对问题“你认为加强听力训练有助于提高口语水平吗?”在120名被测学生中,有2/3的学生回答“是”。但现实情况是学校设备非常有限,有的班级甚至没有安装多媒体,导致教师无法上听力课。再者,学校仍把大学英语四级、六级的过级率作为评价公共外语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这就导致教师把教学重心放到了考试上,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增加词汇积累,要求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训练,从而无暇顾及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培养。就教师自身而言,缺乏自主发展的动力。我们教师当中大部分已经从教多年,习惯沿用既定的教学模式,教学缺乏创新,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激情。
根据大学英语CET-4和CET-6的大纲要求,四级考试词汇量4200左右,六级考试词汇量5500左右。而我们学校学生的现状是,二年级的学生平均词汇量不足3000,有的学生还停留在初、高中水平,词汇量只有1000-2000左右,这与大纲要求相差甚远。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离开丰富的词汇无法流畅地表达思想,没有充足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从而影响有效地进行交际活动。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大量积累词汇,词汇积累得越多,就越容易大胆开口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杜绝“哑巴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言与小组讨论,抓住每一次英语交流的机会。作为老师,尽量为学生创造交际的场景和条件,营造英语语言氛围,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
这里提到的“推理”主要是指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当会话的参与者不明白对方所表达的意思时,根据对方的表情、语气、肢体语言等来推测其要表达的意思。在日常的英语口语练习中,学生习惯记忆,如背句型、背语调,但在进行口语交流时,却遭遇说不出口或者一说就错的问题,原因是学生要从记忆中不断地搜索背过的东西。如果学生能进行推断、猜测的话,这种现象就能杜绝。在英语交际活动中,可以通过肢体、表情、语气等因素来判断对方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利于他们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着语言交流,如果忽略语言的文化内涵,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就容易产生语用失误。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必须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文化的输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譬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2中,课文涉及“美国的黑奴解放运动”,教师除了讲解课文的句法、篇章结构等,还要与学生一起分享黑奴产生的历史、民权运动的原因、目前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等文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课上可抽一些时间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基本习俗和习惯,例如就餐习惯、问候的方式及禁忌等。此外,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广泛地阅读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等相关的书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增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要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主动交流,教师就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活动、创新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大多数同学都积极发言。例如,在课文学习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模式是小组讨论。但传统的分组方式通常是按学号或是自愿组合的方式,时间长了,同组成员出现了倦怠感,对所安排的的内容草草了事,达不到练习口语的目的,教学效果不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新的方式,譬如教师可以阶段性地变换分组模式,例如可以按学生血型、星座、喜好等来分组,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话题的选择上,教师除了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内容外,还可以选择比较与时俱进的例子。例如在全新版大学英语1中,unit1涉及“意大利面”,我们可以谈论一下时下流行语“吃货”;unit2中涉及了“友谊”,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好基友”“闺蜜”;unit3中涉及“科学”,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电子烟”;unit 4中提到了 “美国梦”,我们就可以探讨一下当下的“中国梦”。类似的话题还有很多,如网恋、佩戴彩色隐形眼镜、韩流、跑酷等。通过讨论这些话题,学生感兴趣,促进了英语学习。总之,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在钻研教学理论的同时,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便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国家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趋势,提高我院学生的口语水平成了一项紧迫又艰巨的任务,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这段漫长的旅途中,还有许多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做,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课堂参与率,我们的教学改革在稳步地推进,老师在努力地工作、潜心地钻研,大胆地尝试教学新方法,希望为我院公共外语教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杜瑞清.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化·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