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晴隆县光照镇中心幼儿园 刘凡梅
幼儿园新生入园年龄一般在3周岁左右,即将与父母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生活,从心理、从生理不免出现一些异常的想法和行为,幼儿园老师如何对幼儿新生进行良好的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方法能让孩子尽快融入集体中来,反之,则有可能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不好的阴影。所以,作为幼儿老师,特别是幼儿小班的老师还必须掌握相应的心理知识和应对策略。
苏联彼得罗夫斯基和雅罗舍夫斯基主编的《心理学辞典》中指出:恐惧是在个体的生物生存或社会生活受到威胁的情境中产生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以实际的或想象的危险的源泉为目标的。在日常生活中,恐惧心理广泛存在,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从引起恐惧的事件来划分,最常见的有动物恐惧、社交恐惧、自身损伤恐惧、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恐惧,其中社交恐惧如儿童怕见陌生者,现象恐惧如儿童怕影子等;以恐惧症状的程度来划分,有怀疑、担心、害怕、恐惧、恐怖等不同阶段和程度的心理状态。当陌生人出现,或进入新的环境,又或熟悉的情境发生意料不到的变化时,儿童之前掌握的应对方法不再奏效,而新的应对方式还未习得,恐惧感就随之而来。这是孩子从来没有过的心理情绪,当陌生人出现,或进入新的环境,又或熟悉的情境发生意料不到的变化时,儿童之前掌握的应对方法不再奏效,而新的应对方式还未习得,恐惧感就随之而来。此时产生的恐惧心理凸显,平时放养式的孩子适应能力较强,心理成熟度早的孩子适应能力较强。一般说来,个体通常所惧怕的最终并未对自身造成影响或伤害,而恐惧心理本身却限制了个体的动机行为,阻碍个体的成长与进步。因此,调节恐惧心理、降低恐惧对儿童身心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新生的认知度有限,产生了恐惧心理,一般表现为哭闹的行为。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入园前还生活在熟悉温暖的家庭中,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而到幼儿园后,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及素不相识的保教人员,幼儿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惶恐、不安,害怕,甚至由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稍不如意就会发脾气,哇哇大哭,所以我们要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争取尽快使幼儿适应新环境,稳定情绪。这时幼儿老师要及时对此种情况进行及时地分析和解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儿童因对事物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恐惧时,大人应该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才能克服他们的恐惧心理。幼儿离开父母时,幼儿老师要与父母共同给予孩子明确的原因,让孩子学会理解。耐心和孩子进行沟通,千万不要在孩子还没有理解时就匆匆离开,这样会更加加重孩子的心理阴影,对幼儿园的恐惧程度加深。
幼儿园吸引孩子的地方就是各种各样新奇的事物,明艳的色彩等,幼儿老师首先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玩一些玩具,告诉他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告诉他爸爸妈妈来接他的具体时间。其次,多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增强他的安全感。如果说理、转移注意力都对此类孩子不起作用,我们会适当使用冷处理法,给他一些玩具让他自己去玩,当组织其他小朋友进行活动时,会吸引他参加,并给予一定的关注。小朋友容易受人影响,碰到这样的情景,幼儿老师要多带他们出去走走,去操场上玩耍,把他和爱哭的小朋友分开一会儿,等他们心情平静一点儿后,再慢慢告诉他们:幼儿园是美好的地方,他们可以在幼儿园获得好多新鲜有趣的东西,那些哭的小朋友,只是一时的不适应。
人类喜欢群居,这本质无论是从大人到小孩都是一样的,小孩的思想单纯,没有防备心理,能尽快地和其他小朋友融入在一起,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群体的力量,让孩子们在一起玩,一起做游戏,一起吃住行,当孩子们在一起很融洽时,他们的安全感会逐步增强,对于幼儿园也就易于接受,并且不会再像以往一样依赖于自己的亲人。如果宝宝对幼儿园生活没兴趣了,想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家长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让孩子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起一个间接情感寄托的作用,在孩子接受陌生的环境和老师伙伴初期起到熟悉、温暖的情感安慰作用。另外,幼儿老师作为集体的一员,也要融入进去,不仅仅把老师当作一份工作,更应该有一颗真挚的爱心、耐心,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班级。
除此之外,家长的配合也至关重要,要想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们也要付出心血,要正确看待孩子进幼儿园,切不可因为孩子的不舍、哭闹而将就孩子,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极其错误的,那么,家长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妥协。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哭,而一味推迟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这容易让孩子产生不好的心理,变得更加依赖。部分家长会因为孩子在幼儿园不适应,会产生送几天,在家待几天的情形,这样幼儿不能与老师建立良好感情,送送停停会让孩子对幼儿园更加恐惧,所以坚持对孩子的适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家长切不可因为妥协而让孩子适应能力减弱。
第二,欺骗。
许多家长出现的一个不好现象就是诸如“我在外面等着你”“我一直在外面”“我去给你拿东西”等,孩子的心理一直期待和安全感寄托,一旦发现家长不在了,会立即产生强烈的心理坍塌,遗弃感顿时增强,更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模仿性很高,久而久之,孩子的品质也会随着家长一样用欺骗来解决问题,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
第三,打压。
这是极其少数但又不得不说的问题,个别家长或因为缺乏耐心,或因为工作原因,或被孩子的不理解而产生负面心理因素,出现“不听话就不要你了”等字句,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的天真活泼的天性难以体现,取而代之的是孤僻、自闭、恐惧等行为、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新生入园是孩子从家庭走向学校的一个过程,是每一个孩子都必经的人生阶段,做好新生入园工作,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调控孩子的心理,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