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丙超
(杞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河南 开封 475200)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为结肠癌晚期的临床表现,亦是外科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而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在临床上以左半结肠癌更为多见[1]。临床上对该病的手术方式是选择一期手术还是分期手术存在较大争议,以往在急诊条件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容易出现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而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逐渐被临床所接受[2]。杞县人民医院以46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杞县人民医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6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男25例,女21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65.8±4.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3],且经腹部平片、腹部超声、肠镜、CT及病理等相关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气等不完全或完全性肠梗阻表现。肿瘤部位:结肠脾曲10例,降结肠12例,乙状结肠24例。按Duckes分期:B期11例,C期14例,D期20例;病理分型:高分化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9例,黏液腺癌8例,未分化腺癌5例。本组病理均符合一期切除吻合术的适应证:①患者全身情况可耐受根治性手术;②血供情况良好,梗阻时间较短,且肠管肿胀与扩张相对较轻,远、近端的肠管口径差异不大;③未见严重并发疾病,无休克症状。
1.2 治疗方法 本组46例患者均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术前行常规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禁食并应用抗生素。松解梗阻近端肠管并游离结肠,拟切除肠管部分插入长约1.5 m、直径2 cm的螺纹管,并用纱带扎牢于结肠上,将近端肠钳松开后,使灌洗管粪便流入另一塑料袋中,然后使用大号的静脉留置针接输液器,并回肠末端穿入肠腔使用生理盐水行二次灌洗,直到灌注液变得清亮为止,然后将灌洗管移除并于留置针眼处行荷包缝合。吻合完毕后于吻合口处放置引流管,关腹时行常规手术切口、基层与皮下组织消毒。术后24 h内禁食,并行常规胃肠减压、使用抗生素、肠外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贫血,并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2周可拔除吻合口旁引流管,术后每天扩肛3次。
本组46例患者中,3例出现切口感染,无吻合口瘘及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未见死亡病例。术后随访24个月,46例患者均存活,且未见复发病例。
结肠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人群通常年龄较大。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其治疗目的在于根治性切除肿瘤并解除梗阻,临床上对于右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通常采取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而由于生理与解剖的不同,对于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被认为是手术禁忌[4]。究其原因,左半结肠壁较薄,且血运不如右半结肠,肠内的大肠杆菌数量及其毒力均高于其他肠段,容易出现污染,导致粪性腹膜炎的出现,甚至并发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46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无吻合口瘘及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未见死亡病例。术后24个月随访,46例患者均存活,且未见复发病例。笔者总结认为,在行该术时应注意几点:①采用顺行灌洗,于阑尾残端置入冲洗管,同时吻合口要符合“上要空、口要松、下要通”;②减压充分,尽可能减少腹腔污染;③严格控制灌洗时间,时间不宜过长;④关腹前应进行彻底冲洗,以减少术中污染所导致的并发症;⑤术后引流管的放置时间要长,应在2周左右。
综上所述,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术中肠道灌洗容易掌握,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李鸿燕,曾学良,陈毓超.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45.
[2] 王大强,唐国洪,许鸿燕.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10):1901 -1902.
[3] 王建国.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44 -145,147.
[4] 茹国梁.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14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8):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