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实证化问题探析

2015-03-19 15:50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解释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

闫 生

闫生/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助教,硕士(陕西西安7101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其中涉及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等问题。但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和学科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实证化问题。实证化主要是指以实证的科学经验主义立场对某种思想理论进行中立化的解释和评估,并且试图将原有思想理论从时代和背景中抽离出来,变成一种纯粹的理论知识,并对此进行应用和推论。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实证化问题产生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实证化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根源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其一是解释学中后现代主义成果强调文本的交互性、多元性;其二是科学技术的加速增长带来了新技术、新材料、新管理以及新能源,致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带有实证化的倾向;其三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利益集团的分化,形成了新的利益集团,进而造成了政治表达和意识形态的活跃局面。[1]

首先,技术合理性的片面发展是产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实证化倾向的精神氛围。科学的合理性逐渐演变为技术的合理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的分工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促进了实证知识在特殊领域的传递和发展,因而导致人们在现代科学的冲击下,逐渐放弃了对意义的探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致使人们开始倾向于对各种不可证实的理论和价值判断自动屏蔽和消除,一味地迷恋手段和效用,甚至对人生价值视而不见,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精神氛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解放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机遇,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类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主要倾向于研究单纯的文本考证、理论体系的构建,而放弃了对整体问题的研究以及对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研究,进而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实证化的问题。[2]

现代解释学的滥用也是导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实证化问题的原因之一。现代解释学主要是把文本和解释者放在平等的地位,强调文本的开放性,这种理论的应用能够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带来一个新视角和新方式,也给当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但是对解释学中主体性的过分强调,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身的客观性。解释学的滥用致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工具化、中立化,并逐渐成了不同阐述者的主观意志和利益手段,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脱离历史和时代,走向实证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证化倾向还取决于现实状况。在社会转型期,原来的社会利益不断分化,各种需要和利益诉求通过理论体现出来,并以此对原理解释和应用,在运用中各种社会力量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阐释,从而中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于忽视了时代性、历史性和批判性,最终导致把它工具化为服务于各自利益的手段。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实证化倾向

主要是指一种研究方式和发展态势。它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作是既定的知识,并且从经典著作中抽象出基本原理,脱离时代、脱离历史地将其工具化,从而满足各自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就成了为保持每个人现状所需要条件的研究,同时也成了以既定事实和状态相关为题的研究。在中立化和价值取向缺失的背后,会发现一种明显的保守倾向。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来讲,纯粹知识化理论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得到并应用,但是会成为一种控制人的工具,这种知识的普遍传播会导致社会最终丧失批判的自我意识,因此,在研究中要避免走向实证化的误区,努力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朝着健康的方向前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实证化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永恒化

这是为了凸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和意义,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理论。很多人认为,不同的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的内容都是相似的,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从他们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可能为所有问题提供答案,虽然它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但有些人会自然地忽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身的时代性和历史性,把全部精力放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上,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超越时空的普遍存在,具有适用于任何时代和任何历史阶段的普遍性特征。[3]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抽象化为单纯的知识

这主要是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对基本原理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把这些基本原理看作是既定的知识。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相关学者和经典作家大量使用和阐述的东西,只要是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就是在其著作中不断出现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关键。这种观点导致人们过于偏重文本中重复出现的内容,会脱离文本中观点形成的历史因素和整个理论发展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些出现次数少的理论会被忽视或排除,如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论述就被当作人本主义或浪漫主义的东西,认为这是后来被马克思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阶段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取代的观点,忽略与马克思主义整体的内在联系。

(三)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性意义

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适用于当前的各种需求,会有人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倒置,用单纯的发展经济取代马克思的社会革命,从而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有人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不是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全过程,[4]只是阶级矛盾尖锐和阶级斗争激烈时期的特殊命题,这就把革命片面地理解为特殊时期的任务和政权问题,进而将革命和建设区别开来。将无产阶级片面地理解为从资产阶级中解放出来,导致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不再是一个革命问题,而只是一个建设问题,从而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使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当今实践相匹配,强化了其实践性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实证化问题的发生,进一步发展合理的世界和人的本质需求。

[1]唐昆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现状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2:17-23.

[2]吴恒.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3:70-73.

[3]陈宇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特点与实现途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6:169-93.

[4]王天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三项进展及其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11:59-64.

猜你喜欢
解释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哲学解释学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启示
“生活转向”的解释学意图
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内在话语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