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探析

2015-03-19 15:50韩彬然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群众

韩彬然

韩彬然/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读硕士(北京100044)。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某类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点,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和理想。”[1]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最根本的,最集中反映社会价值取向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代表着社会的发展趋势,标志着社会该提倡什么,一般社会以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全体社会成员。历史上每一时期都会凝练和宣扬其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国就要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持续而又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必要性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者和践行者,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十八大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以踏实的作风与务实的实践精神让广大群众普遍接受、内心认同、自觉践行。列宁曾说过,“渗透到群众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2]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和践行情况的调查”的调研报告显示,根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与研究、贯彻与落实情况进行的追踪调查,发现虽总体成绩值得肯定,但也有一些担忧,比如对“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纷呈复杂,马克思主义应不应该成为指导思想”和“您同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吗”两项的调查,选择“是”或者“同意”所占的比例均未超过75%。这些调查结果从侧面反映了我们所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虽然丰富多彩,但是与我们的预期目标即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现基本价值认同还有一定的距离。

此外,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然没能走出“精英教育”的困境,在做大量的理论宣传和解释工作的时候,没能使全体社会成员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和重要价值,在引领社会思潮和提高社会认同方面,尚未真正渗入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因此,把教育工作推向大众,走入广大群众,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歌德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灰色的理论常常孕育在新鲜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通过衣食住行日常小事的变化来确认某种价值观是否可信,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来理解或者是赞同这种价值观。所以一种价值观要发挥作用,就要融入社会生活中。只有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不懈努力,才能得到群众认可与理解,从而使这种价值观深入人心。我们党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实际生活中向群众宣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我们开展个人品德建设,在工作中倡导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中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

为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同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从具体事情抓起,在落实上下功夫。才能体现其价值并获得生命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为继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好基础。

2.加强榜样挖掘,以先进事例带动人民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榜样的力量是强大且不可忽视的,广大青年的先进事迹更是不胜枚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清晰的要求人民群众的行为,是人民群众自觉的用它去衡量评价自己的言行。近年来,社会上涌现了大批先进人物,舍身救学生的“最美教师”、见义勇为火场救人的“最美警察”、千钧一发之际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最美妈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引导的载体并不只是来自行政部门,这些最美群体都是普通百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比如道德模范选举、“感动中国十大模范”等,让这些榜样来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可行性。

文明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土壤,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对于公民自身来说,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思想觉悟以及素质的外在表现。各种文明礼仪的活动对宣扬现阶段主流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组织成人仪式、入党仪式来增强人们的认同感。传统文化的学习宣传是现阶段最为热烈提倡的。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各行业的行为规范准则中。现阶段,中国正处于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关键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繁荣,西方拜金主义,颓废思想和价值观的侵入,给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出现了很多困惑。在这种情况下,确立全社会认同以及奉行的新型道德规范,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是人民群众的愿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行各业的行为准则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化为家庭道德规范、公共生活道德规范等,完善各种行为准则,促进社会成员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修身立德,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

4.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闻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推广主流价值观念的主要渠道,在引领社会风尚、传递社会主流精神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已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媒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划选题、创新内容,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社会舆论宣传,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现在的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互联网、手机成为传播讯息的重要工具。拓宽了原有传统媒体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把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大众期待相统一,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基层、进入人们的心灵。新媒体的运用更加有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如“最美妈妈”“最美乡村医生”等事情通过微博传播后,都会引起广大社会成员的共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无形中一点一滴的搭建起来。

5.公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条件。文化靠教育传承。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

目前,中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简称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驾驭服务系统,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对传统的忠孝问题进行了时代的注解,说忠孝不是忠于某个人,而是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才是最大的忠孝。对于外来文化,我们也要理性的汲取。这些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包括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个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指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能急功近利,要从宣传教育、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扎扎实实下功夫。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把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统一起来,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认同,从而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现实世界融合。

[1] 戴木才.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现实与前景[M].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

[2] 列宁选集(第三十九卷)[M].人民出版社,1988.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 裴德海.从一般价值到核心价值[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群众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