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术自由的产生根源与基本规定

2015-03-19 14:19:13罗正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术活动束缚学术

罗正红

(韩山师范学院 教务处,广东 潮州 521041)

19世纪成立的柏林大学在概括、整合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和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哲学家费希特的学术自由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学术自由概念并阐释了其基本内涵,指出大学教师从事学术事业与科学研究活动时具有不受国家、政府与社会的无理控制与非法干预的自由,以确保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的自由与独立。自此以后,西方学界在学术自由的概念、理念、边界、限度、国别发展史等方面,在学术与政治以及学术与价值的关系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还没有深入研究、明晰学术自由的产生根源及其基本规定。为此,笔者不揣浅陋,力图在此问题上做出探索。

1 学术自由的产生根源

追求自由是处于种种束缚与控制中的人类的理想,追求学术自由是处于种种社会束缚与控制中的学术主体与认识主体的理想。学术自由的思想是与人类积极主动地利用客观必然力量满足人生存与发展的实践活动共始终的,是与人类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认识活动共始终的。只要存在学术探索与追求真理的认识活动,只要存在社会束缚与社会控制,认识主体与学术主体追求自由学术的努力与追求就不会停息。社会力量对学术主体的束缚与控制问题或学术自由问题之所以会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1 从人之存在与发展的维度看,根源于人的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矛盾

人既是一种个体存在物,也是一种群体存在物,更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人的个体存在、群体存在、社会存在这三重存在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的个体存在、群体存在和社会存在有相对的区别或矛盾,也有内在的融合与连接。作为个体存在,学术主体有其独特的情感、爱好、兴趣、人格与个性,独特的利益主张与价值诉求,这必然会要求学术主体自由选择研究对象,自由拓展研究深度和研究范围,自由传播和应用研究成果。作为社会存在物,学术主体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受到某种或种种社会力量的束缚与控制,社会力量或社会要求对学术研究的束缚与控制会通过法律、行政命令等硬控制方式和舆论、道德、宗教等软控制方式对学术研究施予外在或内在、刚性或软性的影响和干涉,社会力量或社会要求还可以通过学术个体成长的社会化机制把社会力量和社会要求内化到个体的人格与个性之中,从而影响到学术主体对其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程度的深浅、研究范围的大小、研究价值的优劣等各个方面。这说明:个体学术主体对自由的追求和社会对学术自由的限制这二者的相对矛盾与冲突导致了学术自由问题的产生。

1.2 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维度看,根源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学术独立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矛盾

正是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同,在学术自由的价值根源上,学界出现了两种观点:自身发展论与社会发展论[1]。自身发展论认为,学术主体之所以需要学术自由,是学术事业的独立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学术活动主要是一种探究高深知识的独立的、复杂的认识活动,学术自由的正当性理据在于学术自身的独立发展。社会发展论认为,学术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或领域,学术必须为社会服务并承担社会责任,学术自由的正当性理据在于服务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自身发展论与社会发展论指出了学术自由正当性理据的一个方面或部分,但都存在各执一端的片面性。一方面,社会力量对学术的绝对控制会扼杀学术自由并窒息学术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毫无任何社会价值规范的学术活动必然会失却其存在的道德根基与合法性依据。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价值要求对学术活动的价值引导能够使学术活动具有价值归宿和价值标准,避免所谓自由学术对人性、人生、人类的戕害与毁灭,而学术活动的相对独立地位的确立或有限度的学术自由有助于学术活动摆脱政治、宗教等社会力量对学术活动的无理束缚与控制。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学术独立发展的客观要求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因此,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学术独立发展的客观要求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导致了学术自由问题的产生。

1.3 从政治存在与发展的维度来看,根源于政治主体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学术独立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矛盾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人类也就进入了政治社会时代。政治是人类以政治权力及其物质载体与机构设施为中心并据以调控社会生产与生活的特殊公共活动。作为探索自然、社会与人类自身的高深知识的学术活动创造的知识与技术,在人类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力量。无论是学术研究主体、学术研究对象,还是学术研究过程、学术研究工具,都不是与社会没有任何联系的。因此,学术也是一种不能脱离社会的特殊认识活动。作为调控社会生产与生活配置社会资源的特殊社会力量,政治自然会把学术活动纳入其控制范围之内。国家、民族、政府、政党等政治主体作为政治力量的主体承担者,为维持其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主导与控制地位,为维护其生存与发展,权力的扩张本性会将其控制力量延伸至社会生活的任何领域,一直到遇有阻力或界限的地方为止。学术活动作为探索高深学问的相对独立的特殊认识活动,有其在认识范围、对象、深度上自由发展的本性,有其自由发展的独特规律与客观要求,这必然会与政治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矛盾,二者的冲突与融合导致了学术自由问题的产生。

2 学术自由的基本规定

学术自由,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其产生与形成的历史上,与大学自治是一个相伴而行的概念。学术自由概念产生之初,主要是指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免于政治和宗教权力的无理束缚与控制而有探索知识、传播知识、发表知识的自由。如今一些百科全书对学术自由概念的界定,就反映了学术自由概念产生时的这种初始内涵。《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学术自由“是指教师和学生不受法律、学校各种规定的限制或公众压力的不合理的干扰而进行讲课、学习、探求知识及研究的自由。”[2]美国《大美百科全书》指出:学术自由是“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不受不合理干扰和限制的权利。包括讲学自由、出版自由及信仰自由。”[3]《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学术自由通常被理解为不受妨碍地追求真理的权利。这一权利既适用于高等教育机构,也适用于这些机构内的学术人员。学术自由的合理性存在于这样的假设中,即知识对于社会是宝贵的,而且不受外行干扰的教学自由、研究自由、出版自由等等,乃是追求知识的必要手段。”[4]洛夫乔伊在1930年版的《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对学术自由下了一个经典定义:“学术自由,是在高等学府中的教师或研究者去研究和讨论其他学术上的问题并发表其结论(不论是透过出版或教授学生),而不致受政治的或教会的权威或者来自于他所受雇之机构的行政官员之干涉的自由;除非它的方法被他本身的职业上之具备足够资格的团体认为是明显地不具备能力或违反职业道德。”[5]

学术自由概念在产生伊始,主要强调大学及其师生等学术主体的学术自由。然而,作为一个动态的历史概念,学术主体理应随着学术事业与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如,应把研究机构及其成员包括在学术主体之中。至于集体主体和个体主体,二者是一个相互生成、相互建构的辩证统一关系,否定集体主体或者个体主体都是错误的。

自由意味着自主,意味着摆脱种种束缚与控制,当然这种束缚与控制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学术主体的内在控制力量是形成学术主体的物质与精神基础,关涉或影响到学术主体的方方面面。然而,界定学术自由定义时,应把束缚与控制学术自由的力量限定在外在力量,以不使学术自由的外延无限扩大。影响学术自由的外在力量包括宗教权力、经济权力、政治权力、社会权力等等。

所谓学术自由,是指学术主体免于政治、经济、社会与宗教等强制力量的不合理的束缚与控制而自由地探索学术问题,自由地学习他人的学术思想,自由地发表与传播自己的学术成果。学术主体既包括教育机构、研究机构等学术研究机构这些集体主体,也包括构成这些集体的个体成员。详而言之,学术自由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规定。

2.1 从学术自由的理论发展与现实实践来看,学术自由的主体主要表现为创造知识的个体主体及由此构成的团体主体,但归根结底表现为个体主体

美国学者史蒂文斯曾经指出:“学术自由有两条不同的主线,即个人的和团体的。”[6]著名社会学家、功能主义学派的领袖人物之一、美国芝加哥大学爱德华·希尔斯认为,学术自由包括大团体的自由和学者个人的自由两部分[7]。1988年联合国利马宣言也指出,“学术自由”是指学术共同体成员,无论个人或集体,通过探查、研究、探讨、记录、生产、创造、教学、讲演以及写作而追求、发展、传授知识的自由。[8]这里指出学术自由的主体是个体或集体。人作为一种主体性的存在,至少具有三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存在形态:个体形态、团体形态、社会形态,因而学术主体也至少具有三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存在形态:个体性学术主体、团体性学术主体、社会性学术主体。个体性学术主体是学术生活和学术共同体中从事学术研究的单个个体。团体性学术主体是指学术生活中以团体形态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群共同体,例如高等教育机构、各类科学研究机构和企业中的技术研发机构等。社会性学术主体是指人类社会中由所有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着的个体学术主体和团体学术主体所构成的人类社会的学术共同体。

2.2 学术自由表征着人类认识能力与理性能力的自由扩展

人的认识与理性能力,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它使人类能够认识自然、社会与人自身的深层本质与发展规律,能够在认识、利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自然、改造社会和人自身来提升人的本质力量和主体地位,从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与理性能力在本质上应是自由的,这种自由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相互建构、相互生成的关系。斯宾诺莎认为:“思想自由其本身就是一种德行,不能禁绝,……更不用说这种自由对于科学与艺术是绝对必须的,因为,若是一个人判断事物不能完全自由,没有拘束,则从事于科学与艺术,就不会有什么创获。”[9]人的认识与理性能力向客观世界的自由扩展,表征人的知识与智慧越来越丰富,人越来越摆脱自然、社会与人自身条件的盲目束缚,使人越来越向自由王国逼近。

2.3 学术自由主要遵循求真原则与理性原则

理性,作为政治主体最主要的内在尺度之一,是人所独有的把握、改造对象世界和自我世界,调节与控制人的对象化活动的精神力量与主体智慧。学术主体在对客观世界的自由认识与探索过程中,探索的是客观世界的内在本质与发展规律,寻找的是一种客观世界的确定性,确证的是人的观点与设想的真与假,即是否与客观真实相符合。柏林大学的奠基人威廉·洪堡在《论学术自由唯一可能遇到的干扰》的演说中指出,“这所大学以 ‘不听信不足够的理由’为其学术自由的思想,这所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以追求真理为主旨”[10]。布鲁贝克也指出:“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和正确,学者的活动必须只服从真理的标准,而不受任何外界压力,如教会、国家或经济利益的影响。”[11]

2.4 学术自由主要解决主体的认识与理性不受限制地接近客观存在的自由问题

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导致了学术问题的复杂性、深刻性与专业性。学术活动的内在实质是追问、探索、验证人的认识的真与假,拓展人的认识与理性能力,丰富人的内在的自由的精神境界。因此,学术活动应免予学术以外的种种无理束缚与控制,自由地接近客观世界的深层本质与发展规律。研究高深学问需要学术自由,布鲁贝克指出:“既然高深学问需要超出一般的、复杂的甚至是神秘的知识,那么,自然只有学者能够深刻地理解它的复杂性。因而在知识问题上,应该让专家单独解决这一领域中的问题。他们应该是一个自治团体。”[11]他还同时指出:“高深学问如此复杂,以至于只有那些入门者,即教师和管理人员,才有能力管理它的事务,因此他们应该是一个自治的团体。”[11]大学只有具备学术上的自治权,才能具有学术上的自由权,才能自由地探索客观世界的真理。爱因斯坦认为,学术自由是科学发展的需要,他指出:“由于科学研究是对客观的事物和规律认识的一种探索,要推动这种探索,除了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以外,还必须具备有利于探索的自由气氛。”[12]

学术自由的基本规定表明:学术自由的存在与发展意味着人对宇宙万物本性与规律的解魅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坚守,意味着学术活动与学术事业在学术自由主体资格与权利的社会承认、理性智慧与认识能力的自由运用、认识范围与方法的自由扩展等等方面不断地摆脱外在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力量的不合理的束缚与控制,从而不断使人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断促进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1]李艳萍,欧阳玉.学术自由与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J].现代大学教育,2004(5).

[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8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3]大美百科全书:第l卷[M].台北:台湾光复书局,1990.

[4]Torsten Husen,T.Neville Postlethwaite.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Volume 1)[M].Pergamon Press,1985.

[5]周志宏.学术自由与大学法[M].台北:蔚理法律出版社,1989.

[6][美]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阎凤桥,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5).

[7]Philip G.Altbatch.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An Encyclopedia (Vo.1) [M].Garland Publishing.INC,1991:5.

[8]宋惠昌.“学术民主”还是“学术自由”[N].学习时报,2005-07-04.

[9][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温锡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0]张宝昆.人的因素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德、美、日三国大学发展与高等教育思想家[J].外国教育动态,1988(1).

[11][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2][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J].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猜你喜欢
学术活动束缚学术
演出及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乐府新声(2021年1期)2021-05-21 08:08:56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自由博弈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我校近期重要演出、学术活动剪影(一)
宪法学学术活动
摆脱束缚 声控搞定一切
消费电子(2015年3期)2015-03-30 15:49:12
学术
束缚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