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路径探析

2015-03-19 14:19:13刘世敏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院校

刘世敏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重庆 401120)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路径探析

刘世敏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重庆 401120)

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科学合理地找准“眼”、抓住“点”、落实“面”,是落实文化育人的重要策略。

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实践路径

一个国家必须根植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矛盾中找到两者和谐发展的均衡点。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借助厚重的传统文化,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文化宣讲与思想教育主要阵地、培养高技能和高素质高端人才的高职院校,加强文化建设,是促进内涵式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特色高等职业院校的必然要求。

1 找准“眼”:把握文化育人的目标与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①在这个指导思想的引领下,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使学生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服务能力。

在国家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规划中,已经把文化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开展内涵式发展和转型升级,都必须增强文化软实力。高等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企业、行业、岗位与社会需要的“职业人”。“职业人”不仅要有合格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思想觉悟和品行。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做好专业教学工作,而且还要做好文化教育工作,积极发挥文化育人、引领与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良好的“文化自觉”氛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

2 抓住“点”:改善文化育人环境

虽然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文化素养、文化建设对学校、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性,逐步改善文化育人环境。但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1 文化育人课程体系与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不少高职院校十分重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建设,并且配置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也设置了《职场安全》《现代文学赏析》《音乐鉴赏》《趣味英语》《旅游文化》《经济管理》《心理学》等文化基础和专业拓展课程。但是学校不重视文化教育的现象还十分普遍,任意削减与文化基础教育相关的课程和压缩文化教育课程教学课时,没有制定规范的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和严格的文化教育考核标准,影响了文化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必须完善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和考核标准,规范文化教育行为。

2.2 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各高职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的价值,没有充公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完善校园文化体系,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2.3 校园文化与区域地方文化有待进一步融合

不少高职院校相对封闭,学校师生与社会接触较少,校园文化与区域地方文化缺乏交流。区域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融入社会的机会。然而有些人认为大学是神圣殿,不愿意与社会交流与沟通,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必然影响他们与社会的融合。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开放办学,加强与地方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

2.4 对企业文化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让学生充分认识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等企业文化要素,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虽然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关系,但是还没有真正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文化,学生到企业实习只是熟悉了厂况厂貌,没有了解企业营运的精髓,没有了解企业的文化理念、职业规范等。

3 落实“面”:现代高等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破旧立新与内涵式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的认同感,应破旧立新,推动文化育人工作,使学校、学生、企业、社会高度融合。

3.1 学校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还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只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事实上,文化素质与技能都很重要,文化素质是技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应树立文化育人的理念,学校既要培育学生的“硬实力”,也要培育学生的“软实力”。“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软实力,把文化育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文化素质培养标准。

3.2 提高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是文化育人的主体,教师的师德师风、个人修养、专业素养不仅深深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心灵,也会影响学生接纳与理解教师教授的知识,教师塑造良好的形象,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对教书育人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要加强文学、艺术等人文素养,努力提高道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

学生是文化育人的对象,培育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接受学校文化理念,使学生把校园文化精神内化于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3.3 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引进企业文化进校园,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目前学校与企业还是一种浅层次的合作关系,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脱节,学生无法体验企业文化的精髓。学校应与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首先,与企业合作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更清楚企业的需求。其次,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企业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企业名称、标识、企业外貌、建筑风格、产品的特色、样式、外观和包装等企业物质文化,还包括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等企业行为文化,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的组织机构、企业的经营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等制度文化,还包括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企业作风等理念文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企业文化,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

注释:

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moe_1778/201406/170691.html,2014-05-02.

[1]王明科.文化育人的价值导向与路径选择[J].社会纵横(新理论版),2012(9).

[2]宋有.大学文化.大学发展的灵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

责任编辑 仇大勇

Practice of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Culturel Education

LIU Shimin
(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Chongqi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Chongqing 401120,China)

Cultu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identifying the“target”,grasping the“key”,and implementing the“scope”,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carry out the cultur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cultural teaching;practical path

G711

A

1674-5787(2015)04-0001-03

10.13887/j.cnki.jccee.2015(4).1

2015-05-12

刘世敏(1984—),女,硕士,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讲师,研究方向: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