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448000荆门市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儿科
马新荣:女,本科,主管护师
弹力绷带巧开口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
马新荣
摘要目的:探讨弹力绷带巧开口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0例静脉留置置管患儿的弹力绷带人为造口,利用患儿肢体本身和肝素帽将绷带固定,防止绷带移位、卷曲,使其充分覆盖留置针,防止留置针污染、脱出。结果:自留置针穿刺成功起72 h内,96例患儿无移位、松散、脱落等现象,弹力绷带卷曲2例,留置针针管折转2例。结论:人为造口后的弹力绷带有效加固了留置针。
关键词弹力绷带;静脉留置针;固定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35
留置针已普遍应用于小儿的静脉穿刺,传统的橡皮胶布虽然也可以固定穿刺针,但会引起患儿皮肤过敏,同皮肤毛发相粘,拔针撕胶布都会给患儿带来疼痛。近年来,临床上使用弹力绷带固定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在应用过程中仍然经常会因患儿好动,哭吵后出汗多,绷带固定方法不当等原因而出现留置针松脱、污染、折转、皮肤磨损等现象。我院儿科从弹力绷带的固定入手,根据留置针置管的部位,将弹力绷带人为造口,多方位固定,更大效能地发挥留置针静脉置管的安全有效性,效果满意。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3~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00例行静脉留置置管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3个月~4岁,平均年龄2.1岁。病程5~10 d。置管部位:手背静脉、手腕静脉、足背静脉、大隐静脉、头皮静脉穿刺者各20例。
2方法
患儿均采用Y型留置针穿刺,延长管固定在贴膜之上。自粘型绷带人为造口加固,根据穿刺部位选择开口方式,观察72 h。
2.1肝素帽口(一口式)方法:在弹力绷带1/3宽度处(避开边缘处)横向开一口,约1~2 cm。主要用于固定肝素帽。常用于头皮静脉和足背静脉置管者。将肝素帽从肝素帽口内穿出,然后顺着头型或足背轴径将绷带缠绕1周,重叠4~5 cm即可。对于足部好动的患儿,建议给患儿足部加穿一袜子,防止绷带卷曲。本组采用一口式绷带固定者40例。
2.2肝素帽口+拇指口(两口式)方法:先开拇指口。在弹力绷带1/3宽度,靠近绷带一端4~5 cm处,横向开一口,约3~4 cm,开口大小适宜,用于插入拇指。确定拇指口之后,根据留置针肝素帽的位置开肝素帽口,方法如前。常用于手背静脉(含手腕静脉)。将患儿拇指和肝素帽分别从拇指口和肝素帽口穿出,然后将绷带环绕手背轴径1周,重叠4~5 cm即可。拇指应有充分的活动度,防止绷带磨损皮肤。本组采用两口式绷带固定者40例。
2.3肝素帽口+脚跟口+分叉口(三口式)方法:(1)先开脚跟口。在弹力绷带1/3~1/2宽度处,靠近绷带一端4~5 cm处,横向开一口,约4~5 cm,用于插入脚跟。(2)再开分叉口。在弹力绷带另一侧1/2宽度处,以边界为起点,横向开一口,约7~10 cm。(3)根据留置针肝素帽的位置开肝素帽口,方法如前。固定时脚跟和肝素帽分别从脚跟口和肝素帽口穿出,绷带缠绕踝关节大半周。绷带尾部的分叉口以脚跟为分界点,分别粘贴在脚跟的上下侧。固定后,患儿脚跟充分暴露在绷带外面,可自由活动。本组采用三口式绷带固定者20例。
3结果
自留置针穿刺成功后72 h内,出现留置针针管折转2例,绷带卷曲2例。留置针折者转发生于手腕静脉置管和大隐静脉置管各1例,给予拔针,重新穿刺。绷带卷曲者发生于脚背静脉置管者,给予舒展绷带,并协助患者穿上袜子之后,症状解除。其余96例患儿输液通畅,未出现异常,无松脱、污染、折转、皮肤磨损等现象。
4讨论
自粘型弹力绷带是一种弹性网状织物,伸展度强,可通过随意调节长度来改变其压力;且透气性好,顺应性强,拆除方便,不粘连毛发,因而在临床深受欢迎。舒湘兰等[1]研究98例住院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治疗,分析终止留置原因中,因固定不牢所致针体滑出占18%。近年来,有不少用弹力绷带加固留置针的报道,其原理是利用一个参照物(如拇指)来固定绷带的位置。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因患儿活动量大,单纯利用一个参照物,绷带经常会发生卷曲、移位、牵拉过度磨伤患儿皮肤、留置针暴露后污染、折转、患儿恐惧、抓脱等现象,从而影响留置针的功能。
弹力绷带人为造口的原理在于利用患儿肢体本身和肝素帽将绷带固定位置,防止绷带移位、卷曲,使其充分覆盖留置针,防止污染、脱出。患儿手部活动量较大,两口式的绷带利用拇指和肝素帽的牵拉固定了绷带的位置。大隐静脉血管粗,弹性好,是静脉采血和置管的良好部位。但因其处于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