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供电公司 贺雪霞
在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规划“三集五大”精神的指导下,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体系建设已经卓有成效。但是,随着“五大”体系建设的全面实施,供电企业管理要求提升,企业必须不断强化风险管控能力,构建与“五大”相适应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家电网是重资产行业,其财务风险也主要来自资产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电力需求激增,供电企业资产管理呈现复杂化趋势。其特征主要表现为。
供电企业为国企,行业性质较为特殊,企业经营管理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管理上,供电企业的制度化流程、资产控制流程与监管流程尚待完善。例如,城市扩容改造过程中,供电企业由于没有对管理风险进行透彻分析,极易导致投资与实际收益不相符现象,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效益。
供电企业风险防控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强化企业资产管理能力,降低企业损失。在风险客观性前提下,风险的存在会直接激励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素质,会引导企业开展更为细致的风险控制及风险预防性研究,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
由于资产在供电企业中的资源占比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本文关于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主要从资产管理为出发点。
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就是为用户提供电力服务及其产品,电费成为了供电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散户多,用电总量大的客观条件下,供电企业流动资金具有规模化、密集性特征,能否及时可靠地回收电费,将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稳定运行。通过集约化管理,企业能够更好地监控企业运行成本,还能够强化内部资金审批及科学化控制能力,如供电企业电网改造及各类工程项目建设耗资分配等。
正常运行状态下,供电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及价值极高,由于电力设备的特殊性,其维护及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如果电网企业无法实现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会引发企业生产性资料的损失,还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影响。集约化管理下,企业会更好地对管理各部门职责权限进行划分,在部门间构建良好的交流机制,按照流程节点设置基层财务管理点,提高监控效能,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构建出一个有效的生产链条,协调好资产价值核算、责任化管理。例如,供电公司在220KV及以上电网固定资产管理中,实行资产分解、财务联动、流程化控制等集约管理,有效地清理了无效资产,提高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供电企业投资主要是电网建设等基础项目投资。操作过程中,不少供电企业在投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结算不及时、财务管理反映不足、固定资产折旧管理不充分等现象。在集约化管理条件下,供电公司实现了财会信息的高效归集,更好地实现了电网施工单位的协调管理,从整体层面出发,控制了施工进度、规模、质量及安全。如,集约化管理条件下,企业构建投资管理部门,参与项目投资,分析电网投资建设成本,由审计部形式否决权,各个部门积极参与,最终实现不合理项目否决,合理项目科学规,降低了风险概率。
财务集约化实施过程中,供电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我国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发展程度不高,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借鉴。
现金流供电企业发展命脉,集约化条件下企业应当更加关注现金流动状况。首先,企业要密切关注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从而切实实现财务集约管理。其二,密切控制物资购入流程,平衡购入与物资需求。其三,构建一本账,细化、标准化财务信息管理体制,保障财政预算与实际拥有对等。其四,合理提升财务约束的地位,通过监控实现资金风险防控、集约化管理。
业财融合即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强调财务管理与业务多维度管理。首先,供电企业应强化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价值链分析,有序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链条的融合,从而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节点。其二,要从战略观角度实现财务与资产的融合,更好发挥集约化管理的协调作用。其三,要建立多层次固定资产业务评价标准,强化财务细分、固定资产业务评价、资产布局与风险可控化管理。其四,推进信息化建设。
投资性成本项目决算为施工项目决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供电企业投资风险概率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强化供电企业施工项目与财务管理的权限分配,利用集约化管理下的会计信息流,实现项目流程性监督,通过设置相应的标准化流程,强化项目结算及竣工报告处理质量,配合审计工作,从而降低资产风险。其二,要在决算机制中不断强化人员管理机制,避免违规操作。最后,供电企业还应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制度改革,引入先进管理办法,如股权激励等。
[1]侯景尧.供电企业电费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5
[2]柯志伟.浅谈集约化环境下基层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控[J].经济师,2012,10
[3]李战.财务集约化管理之我见——以供电企业为例[J].低碳世界,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