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公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2015-03-19 12:03:13南京市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处马卉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三公经费现象管控

南京市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处 马卉

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是我国重要的行政职能部门,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三公经费”是其的主要经费支出项目,对“三公经费”实施良好的管控,直接影响到职能部门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各地区“三公经费”管理均存在一定问题,不仅是对我国国家公共秩序的挑战,也导致国家公共信任机制遭到严重破坏。

一、“三公经费”公开的现状

“三公经费”公开是我国现阶段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基本规定之一,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均能够做到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但是,从公布时间上来看,很多单位“三公经费”公开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同时,由于很多单位“三公经费”公开方式、公开内容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群众对很多公开披露的信息常常存在较大的质疑。也就是说,仍有很多地区在“三公经费”公开问题上仍存在较大的阻力。

二、“三公经费”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立足于“三公经费”公开的主要内容,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审视。

(一)“三公经费”公开内容比较笼统

根据实践反馈情况来看,很多单位“三公经费”公开过程中,不仅内容比较简单,同时很多内容含糊不明,且表述内容缺乏依据,进而导致“三公经费”公开缺乏说服力。例如,很多单位在进行“三公经费”公开时,往往报告中仅有几行字的说明,因此人民群众很难从内容中判断经费公开是否科学合理。

(二)“三公经费”延期公布现象严重

在各地“三公经费”公开情况的反馈中可以发现,很多单位“三公经费”延期公布现象比较严重。也就是说,很多单位并未在规定时间内对内部“三公经费”的数据、资料进行公布。这种现象的广泛存在,不仅表明地方各级政府及事业单位对“三公经费”管控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同时也说明“三公经费”的公开确实会对部分单位及个人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三公经费”公开界限模糊不清

由于很多单位及部门对“三公经费”管控工作存在认知上的漏洞,导致“三公经费”公开内容、管控措施比较模糊。例如,很多单位在“三公经费”公开时,对很多费用、款项的支出有所隐瞒,因此很难在公布名单上看到这些重要内容。同时,很多单位在“三公经费”公开报告中会罗列出一些公务性开支,或将相关科研经费体现在其中。这样一来,“三公经费”过高成为必然现象,在进行审查时,相关人员很难判断和区分这些费用是否合理。

(四)“三公经费”公开情况缺少必要审核

根据人民群众对“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的需要,很多部门虽然能够做到及时公布,但是其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却很难通过时间的检验。例如,一些单位在公开的“三公经费”中,接待费的比例显然不能与所在地消费水平相符。导致这种现象广泛存在的原因在于对“三公经费”公开情况缺少必要的审核,一定程度上也相应增加了人民群众对“三公经费”公开监督的难度。

三、“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的整改意见和措施

针对上述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首先要从思想层面予以重视,并在我国新预算法颁布、实施的情况下,对相关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一)制定预算编制,细化“三公经费”公开内容

首先,事业单位要认识到“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进而将“三公经费”公开纳入到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工作中去。在此过程中,单位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并做好密切配合和监督,并正确行使自身的职责。其次,针对“三公经费”公开,要做好年度预算,在正确掌握经费支出主要动向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并制定真实可信的“三公经费”公开内容,做到自觉接受监督和检验。另外,要对“三公经费”公开内容进行细化,针对热点问题,要予以说明和解释,切忌出现公开内容笼统、简单等现象的存在。同时,在“三公经费”公开报告中,要明确罗列每项支出的用途、支出金额等详细情况,进而保证“三公经费”公开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为上级部门监督及群众监督提供便利条件。

(二)遵循公开、公正原则,消除“三公经费”延期公布现象

鉴于现阶段“三公经费”延期公开现象的严重性,要督促相关单位及时对“三公经费”情况进行公布。针对刻意延期公布的单位,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惩处。同时,由于“三公经费”公开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因此很多单位和个人对此工作存在较大抵触心理。为此,要从思想角度明确公开工作的必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遵循公开、公正原则。随着我国“三公经费”预算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已经逐渐取消各级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从而使财政资金逐渐划分到预算工作中,为此,各级部门及事业单位要不断强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对转移支付结构及经费公开模式进行优化,从而在有效弥补部门财政缺口的基础上对“三公经费”滥用问题加以控制。针对热点问题,要及时向人民群众进行说明和解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职能部门公信力的提升。

(三)明确“三公经费”公开界限,大力推进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相关单位和部门在进行“三公经费”公开时,不仅要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也要对“三公经费”公开界限进行明确规定,避免出现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现象。同时,“三公经费”公开过程中,要列明所有费用和款项支出情况,针对刻意隐瞒状况,要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整改。针对公务性开支及科研经费等支出,要进行审核,核实后方能计入“三公经费”公开内容中。针对“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缺乏权威性的问题,要予以重视,例如可通过加强立法等方法加以解决,进而从法律法规上明确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大力推进相关配套改革措施。例如,针对与预算方面内容,要对行政性经费进行公开,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预算改革进行深化,进一步为预算公开提供制度保障。

(四)拓宽多种监督渠道,进一步减少公费浪费现象

为进一步遏制公款消费陋习,要进一步对公费浪费现象加以规范。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三公经费”公开问题,要不断拓宽多种监督渠道,进而有效减少公费浪费现象。例如,保证行政监督正确执行,不断对监督问责进行强化,约束“三公经费”开支。强化外部监督、审查工作,消除“三公经费”公开存在的质疑。在上述工作顺利执行的前提下,不断加强社会公众监督,进而促进“三公经费”的合理使用。实际上,“三公经费”公开并不是主要目标,建立完善的群众监督机制才是“三公经费”管控的主要目的。为此,拓展、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才能逐步实现我国公民的监督权的建设和完善。

四、结束语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三公”经费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从“三公经费”公开情况来看,三公经费管控问题尚未得到真正解决。综上所述,“三公经费”使用、公开、管控等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政府行政部门的形象、声誉,也是社会的主要热点问题。为此,正确解决“三公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新预算法颁布实施的背景下,从制度建设、监管层面进行全面管控,解决“三公经费”公开问题。

[1]杨庆瑶.完善我国政府“三公经费”公开的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3

[2]王唯阳.中国政府“三公”经费公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

[3]咸苏娜.会计视角下M市三公经费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

[4]贡欣欣.预算管理视角下的“三公经费”控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5]濮天宇.省级政府预算公开与透明政府建设[D].浙江工商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三公经费现象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管控老年高血压要多管齐下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13
三公经费控制中问题及对策研究
试论高校三公经费公开与财务精细化管理
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 03:28:23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失控还是管控?
军工文化(2015年10期)2015-05-14 07:03:14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奥秘(2014年10期)2014-10-17 19: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