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市一座营镇财政所 徐凤荣
缓解和消除贫困,缩小贫富间的差距,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我国对农村的财政扶贫资金指的是我国中央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来改善贫困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贫困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在在进行农村扶贫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作和有效的管理,它是反映农村扶贫资金绩效的的重要指标。
部分农村地区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获取收入的能力,而不是在于农民的收入较低,而真正制约农民收入能力降低的根源是一直运用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对有限的农村生产资源产生了一定的制约,这就导致了农民收入能力的下降。落后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理念阻碍了扶贫工作的进程,使其效率降低,具体表现为:相关政府将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投放到生产效率极为低下的农业用地上,严重的制约了农村生产的发展,由于农村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较为恶劣,再加上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理念的落后,这就导致了农民难以达到减贫的效果,在相关政府财政扶贫资金的支持下,虽然农村的耕种面积增加,生活水平也有了一点提高,但农村原有的生产方式仍未得到改变,这就造成了财政扶贫资金的极大浪费。
一些地区的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决策没有切实的从贫困地区农民自身的利益出发,而是将其与相关的监管部门和资金流经部门的利益挂钩,在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方式和方向上都是围绕着相关部门自身的利益所决定的,这样必定会使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政府相关部门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用的决策方面不能完全的由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而是围绕着自身的利益在相互博弈和逐渐妥协的基础上制定出并不利于广大贫困农村地区发展的制度和决策。
目前我国农村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的规模较大,但运作效率却不是很高,这就使得农村的财政扶贫资金在拨付的过程中,一部分的费用还需支付扶贫资金的事业性管理的经费支出方面,这样一来就使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产生了缺口。此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除了消耗一部分的事业性管理费用之外,还使得各个部门间的职责界定模糊,一旦出现问题时各个部门之间就相互推卸责任,而且没有统一规范的行动力,这些都导致了农村扶贫资金管理的成本增加,使贫困农村地区的扶贫资金难以及时足额的到位,给农村的扶贫资金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各个地区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投放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需求来进行,选择那些能够切实的为贫困地区的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如果扶贫资金的投向不合理将造成扶贫资金使用的极大浪费。因此在进行农村扶贫资金投放项目之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论证,跟据当地发展的需求和民众的切身利益来进行扶贫项目的选择。
要不断地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效率,将扶贫资金的使用群体准确的定位为目标群体,财政扶贫资金一旦被非目标群体使用就会造成扶贫工作的效率降低,使贫困者越来越贫困,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进行扶贫项目时要对贫困的标准进行新的合理的界定,按照国际的贫困标准对我国的贫困群体进行界定,这样一来就可以使扶贫资金真正的用到实处。此外,国家的扶贫政策的实施还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将贫困群体的统计以及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都采用立法的形式,最大限度的保证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保障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于农村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对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扶贫项目的开展实施公开的监督管理,使社会各界都能够共同监督,相关部门还有派出专门的负责人对一些违法乱纪以及不合理的行为进行严格的处罚,必要时务必追究相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各个地区的审计部门要在扶贫项目实施之前进行审计和预算,在项目实施完之后进行决算审计,使农村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达到最佳的效果。
扶贫开发建设是一项艰巨且长期性的任务,近些年来我国在农村财政扶贫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切实的解决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但在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效率,阻碍了我国贫困农村地区脱贫的发展进程。因此只有扎实的推进农村扶贫项目中的各项工作,不断地加强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才能够使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逐渐缓解并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1]林翰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29:12-14
[2]张悦玲,徐彩华.加强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的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8:144-146
[3]李汉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5,2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