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权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逐步调整,传统的研究学术型院校人才逐渐不能满足需求,现阶段更加需要的是理论与技术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教育部要求,结合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新建本科院校应更多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高度一致,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商务日语是一门注重应用性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知识,掌握较宽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以及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在政府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商务日语教育是与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同时起步并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异表现,使得日本在我国的投资速度不断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华企业有2 万多家。另一方面,1999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大学扩招政策。目前中国各高等院校中设立的日语专业为671 所,其中设有商务日语专业(或方向)的高校数量已达到235 所,约占日语专业总数的35%,在校日语专业学生人数超过15 万人。由于商务日语专业符合教育部关于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预计未来设立商务日语专业或将原有日语专业改造为商务日语专业的高校会继续增加。
(一)教师缺乏商务专业知识。作为应用日语的一个分支,商务日语以日语理论为基础,涉及了经济、贸易、营销和法律等多门专业知识。因此需要任教老师既具备较高水准的日语专业基础,又有相应的商务贸易的理论知识或实际工作经验。我国的高校中目前尚没有商务日语专业的研究生院,无法培养出与商务日语专业相对应的教学人才。现在从事商务日语教学的大部分教师所学专业基本是以日语语言文学为主,他们具有扎实的日本语言文学功底,但是商务贸易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很多教师仅仅通过自学商务知识或者经过短期的培训进修就担任此课程,因此授课时基本照搬教材,学生们也是一知半解,课堂效果不佳。
(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根据商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销售代表、商务翻译、外贸跟单、报关员等工作。因此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了解国家对涉外贸易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熟悉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流程,能够读懂外贸函电并制作相关单证,了解商务礼仪,熟练运用日语与客户谈判沟通。对商务日语人才有需求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新人时,不愿在培训方面花费过多精力,他们希望获得能够立即投入工作具有“即战能力”的人才。因此对于这门实战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商务日语的教师自身也需要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的商务日语教师大部分并非科班出身,在大学学习时关于商务活动的实习或实践经验是有限的。而且大多数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缺乏在企业从事商务贸易工作的经验。这就导致教师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很难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
综上所述,从个体层次来看,商务日语专业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日语理论知识和全面的商务知识,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商务活动的实践积累;从教师团队层次来看,师资队伍中的专职任课教师具备上述条件就不必多说,同时也应该引进来自社会和企业的具有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这样在教学中可以实现两类老师的互补与互助,从而保持整体教学水平。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各种途径,提高现有师资队伍水平。由于现有的商务日语专业教师大多是日本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其日语基础功底已经比较扎实,只需要提高商务知识水平并积累实践经验。因此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一是鼓励和挑选教师到国内外较早开设商务日语课程且获得同行好评的院校接受培训,特别是到那些商务日语课程获得国家或省级精品课程的院校,进行课堂学习和观摩,接受优秀同行老师的指导。这样不但可以学习和强化商务理论知识,而且在与同行的沟通中能够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知识体系有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二是到需要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企业或机构进行一定期限的挂职或顶岗。通过这种方式,商务日语的教师可以增加实践经验,拓宽视野,同时还可以了解用人单位对商务日语人才的要求条件,从而对本校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作出改进,培养出更符合企业要求的商务日语人才。三是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商务日语研究会等机构举办的各种活动和研修班,听取本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的讲座,同时借此机会与全国同行交流沟通,开阔眼界,提高对商务日语专业的认识,把握商务日语专业的发展方向。四是积极聘请商务日语专业的专家教授或企业人员到本校开展讲座,在提高教师队伍商务日语能力的同时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和对日贸易的形势与相关政策。
(二)注意引进外部师资。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内部师资水平的同时,应适当从企业等机构聘请一线工作人员作为兼职老师。这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熟悉实际贸易操作及行业动态的企业人员能够结合自身的实践为师生们带来不同的体验。他们也可以通过任务教学或是案例教学进行授课,使学生能够直接获得企业工作经验,为将来从事商务活动,早日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也可以利用企业外聘教师的社会资源,安排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和现场观摩。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到商务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商务日语的专职老师们也能够通过与企业外聘教师的交流与课堂观摩,提高教学水平,加深对商务日语专业以及对日经济贸易领域的理解。
(三)积极创造产学合作平台。产学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直接而有效的方式。通过产学合作,学校方面不但可以打造出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队伍,而且为学生就业拓宽路径;企业方面也能够优先获得学校方面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同时商务日语专业教师也可以培训提高企业员工日语能力,为企业拓展业务,创造业绩。学校应该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建立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开发产学合作项目,实现产学结合的双赢模式。
商务日语专业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要求专业教师不但具备良好的日语基础和全面的商务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优秀的商务日语师资队伍可以促进商务日语学科的专业建设,同时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各类应用型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内部师资队伍的培训,引进外部的优秀人才担任外聘教师,同时积极建设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多个途径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能力同时具备的商务日语师资队伍。
[1]李爱文.中国商务日语教育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7 ~8
[2]张乐洲.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科技,2005
[3]林坡.地方院校商务日语教学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4]齐芳.高职院校“双师型”日语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