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银宝 高秋珍
在教育教学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对我国的繁荣昌盛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在医学院校中开展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医学教育界的共识,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合理地实施素质教育,不但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而且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发展相互促进的教育,所以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也应该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以及提升教学效率为根本目标,要充分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充分重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同时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即为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作为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使其能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合理地应用在实践当中,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化与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在人体解剖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基础,为其制定适合其发展的学习策略,从而有效推动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教育也要加强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要努力培养出可以直接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社会的优秀人才,从而充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充分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专业能力以及医德医风等等,使其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从而充分促进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课程是医学生接触最早并且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而且其也是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桥梁[1]。由于解剖学课程具有教学内容繁多、枯燥乏味等特点,学生常常在学习时觉得乏味无趣,甚至于产生厌学心理,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与探索,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要掌握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排疑解惑,而且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要采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为学生传授知识,要努力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从而使得学生充分地信任教师、认可教师,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效利用实验指导。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为其今后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这是解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围绕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出科学合理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2],从而充分明确每次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要根据实验指导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中实习以及课后复习等环节,使其能够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其能准确地抓住重点与难点,提升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并且提升其学习能力。
(三)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教师可以大胆地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讨论式学习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及情景教学模式等,使得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等。除此以外,还可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即将实验课的全体同学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然后再将实验教学中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分配给学生,让其向本小组的其他组员进行试教讲解,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使得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去讲解教学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
(四)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在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标本以及模型等传统的教学媒体,并且要有机地结合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例如幻灯片以及投影移等,从而实现多种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与结合;而且为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些比较简单的临床知识展开教学,而且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制作标本以及动手解剖尸体的机会[3]。例如,作为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难点,腹股沟管一直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部分知识,在讲解此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暴露的一侧腹股沟管作为试教教具,而将另外一侧留给学生去解剖,而且要给学生讲解疝的形成原因,并且结合腹股沟的三角,向学生阐述腹股沟直疝与腹沟斜疝的区分标志,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应该采用何种简单的疝修补术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这样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解剖学知识,培养其各方面能力。
(五)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巩固其所学知识。为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其能有效地梳理所学的解剖学知识,从而使得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教师要在人体解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可以将每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做成题卡,在课程结束之前,让学生抽取题卡,然后再针对题卡上的问题进行回答;而所设的问题可以是标本结构的指认,也可是理论知识的解答,而是对于抽考形式的提问,学生必须要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4]。而在抽考的过程中,不仅被抽考的学生要回答问题,而且在其答题的同时其他学生也要思考相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而且还能够帮助授课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可以更加准确、更加有针对性地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理念,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教学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每位教师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学习热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逻辑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所以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要全面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1]彭晨月.解剖实验教学方法探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3,3(5):27 ~28
[2]兰洪.浅析中职卫校解剖实验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卫生职业教育,2014,10(7):82 ~83
[3]刘涛,蒋华,董小可.合作学习理论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4(3):61 ~62
[4]宋石林,秦学联.解剖实验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2,4(1):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