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俊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高职历史课程与专业教学有效衔接的路径思考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滕俊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专业知识的巩固、专业技能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如何在高职院校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发挥历史教学对专业教学的正面影响,更好地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历史教师的重要责任。
历史教学;旅游管理;教学环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大量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型技能人才,推动了人才培养和专业领域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也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本文将从历史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高职院校历史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期待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环境的构建,推动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历史课程设置的可行性
中华名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历史课程作为我国中小学的通识性课程,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群众基础较为巩固。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前,基本都接受过中学历史知识的教育和熏陶,有一定的历史常识和基础,这为学生进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继续接受历史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学生在初中或者高中的系统性通史教育的基础上,继续接受旅游文化、中国历史常识、中国旅游史等课程的教学实践,可以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专业知识,提高导游服务技能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所以,高职院校开展历史教学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有开展历史教学的有利因素和理想环境。
(二)历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1、从我国旅游资源独一无二的特点出发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资源丰富,人文环境独一无二,这一切莫不和历史文化息息相关。长三角江南古镇的悠悠往事和人文资源、珠三角近代历史的变迁和内外抗争历史、北方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厚重和博大,这些无一不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从古代史上的旅行家徐霞客、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到近代史上的余光中、郭沫若、闻一多等人,早就将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和自己的诗篇融为一体,山水景观和文学作品的美丽邂逅,成为中国历史独一无二的标志。所以,历史教学之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2、从行业现状和游客的实际需求出发
没有导游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人文素质决定了旅游行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我国名山大川众多、人文资源丰富,如何让游客跳出纷繁复杂、嘈杂无序的环境,从景点的人文资源中品味出文化的魅力、历史的厚重,是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重要职责。就这一点而言,高职院校开展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的提升,最终有利于旅游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造就一批优秀的从业人员,让旅游变得有文化、有品位、有灵魂。就世界范围而言,旅游业也已经成为文化享受与精神休闲一体化的产业,是人们缓解疲劳、恢复精力、陶冶性情、感受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娱乐活动和休闲度假方式,更倾向于在旅游的过程中体验民俗、了解历史、感受文化,最终得到精神的享受和愉悦。综上所述,旅游管理专业设置历史文化课程,无论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还是从游客自身的需求出发,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历史学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内部联系
从学科体系和知识背景的角度出发,历史学和旅游管理学同属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的对象都是整个社会体系中的人物、活动、事件等等,囊括上至远古时代、近至现当代的众多事件及活动。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两大学科都需要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诸多学科协调配合、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点,进而学习、研究,最终解决本学科的问题。如旅游管理专业就是包括管理学、经济学、行政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各个学科的知识都会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得到体现和运用。尤其是历史学,更会在旅游行业一线广大导游的举止言谈和业务实践中得到运用和体现,对整个行业的兴衰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就学科体系和知识背景而言,历史学和旅游管理专业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二)历史学和旅游管理专业的外部联系
从现代社会人群活动的角度出发,历史学和旅游管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古代有句谚语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其本意外,笔者认为有引申义。“读万卷书”指的就是阅读大量有关历史文化的典籍和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提高自身人文修养,为自己的社会实践和活动奠定基础;“行万里路”指的是在已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走遍中国的大好河山,到外面的世界去活动,最终创出一番美好的事业。历史学就如万卷书,旅游就如万里路,两者在社会实践中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如上文所述,中国历史上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本身就是合二为一的,要想在旅游的过程中品味历史、理解文化、感悟灵魂,就必须抓住历史这条根,顺着历史文化的绳子往上爬,才能真正感悟旅游的真谛。
(一)旅游管理专业在低年级开设通史教育
旅游管理专业须加强通史教育,尤其是中国史的学习和研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历史脉络、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的了解,便于将来职业发展所需。如导游在带领游客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时,可结合历史讲到一大会址的临时迁移、党的生日等问题,丰富游客对景点的了解,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开阔眼界,加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搞清楚各历史事件和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尤其是了解中国史和地方史相关内容,有助于回答将来带团过程中游客的提问,提高自身的导游服务水平,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品味历史和文化。
(二)旅游管理专业在二、三年级开设专题史、地方史课程和历史选修课
作为行业当中的导游,在带团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地方性的,小众的旅游景点和附属其中的历史文化常识,如何在带团的过程中从容应对,回答陌生游客对这些景点的疑问,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是导游这一职业必须具备的素质。所以本专业在二、三年级应开设地方史、专题史的相关课程,也可设置历史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相关课程,提高对相关区域和旅游景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江南感旧录》,叙述的就是辛亥革命自解放战争期间江南各地所发生的有关野史轶闻、地方掌故和名胜、名人轶事,这些内容趣味性较高,吸引力颇大,且发生在旅游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可作为本专业学生历史文化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选修课教材使用,促进学生对地方史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本专业也可参考高中阶段历史课程设置的经验,把历史分成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选取其中一个专题开设,加强学生对某一专题的深度认识。
(三)旅游管理专业在高年级开设旅游史和旅游文化等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专业,这一定位决定了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文化素质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在高年级开设有关旅游史和旅游文化的课程,有助于学生在整体和宏观上对旅游和文化的深层次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可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的历史课程标准,有选择性的开设中国旅游史、世界旅游史、中国历史文化等课程,在宏观上加强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全局性把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设置历史课程,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所以实践教学对于本专业学生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有赖于实践环境的检验。
(一)旅游管理专业历史教学“第二课堂”的开设
历史教学并非纯理论教学,尤其对本专业学生而言,涉及到实战化运用,所以本专业学生历史教学存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必要性。“走出去”即走向校外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在历史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带领下模拟导游带团的实践环境,将本班学生分成游客和导游,由导游介绍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常识和文化典故,学生作为游客进行打分,一个景点可由3至5位学生分别进行实践模拟,最后由学生进行打分,得分最高者即为优胜,成绩可计入本课程的平时成绩。这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检验了学生历史文化常识的学习效果。“请进来”就是邀请校外旅游行业的资深专家和行业从业者,对本专业学生进行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教育,在这一过程中顺带加强了学生对历史文化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二)旅游管理专业历史文化课程校本教材的编写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着不同地区、不同教学对象等差异。各地区、各院校可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加入本地区风俗民情和历史文化的内容,而校本教材无疑是这一思路的主要载体。本专业历史教师和专业教师可尝试组织学生利用一个学期的课余时间,编写本专业的历史文化课程校本教材。具体步骤和内容可由教师进行组织和安排,如制订提纲、组织内容、收集材料等工作可由学生具体操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负责监督,提出修改意见后学生完善,最终形成一本贴近本地区历史文化实际的校本教材。这不仅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学习历史的实践环境,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和配合的能力,不失为一种可以尝试的实践教学模式。
[1]刘容.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国历史文化》课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0,(36).
[2]朱定秀.历史学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内涵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9).
[3]林奇兵.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历史学科有效教学初探[J].价值工程,2010,(23).
G712
A
1671-5993(2015)04-0068-03
2015-11-05
滕俊(1982-),男,江苏无锡人,讲师,主要从事高职院校历史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