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红
(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
《六朝事迹编类》征引文献价值探究
郭继红
(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
《六朝事迹编类》是南宋张敦颐编纂的一部私家史地著作,全书分十四门。其书取《吴志》、《晋书》及宋、齐而下史传并与当时之碑刻记载相参订而成,征引六朝以来80余种文献典籍、百余首诗文以及不少金石文献和里俗轶闻,校考了“《图经》、《实录》”的脱讹,在史料保存、史料辑佚、史实考证方法方面有很大价值,也体现出作者的一些文献学思想。
六朝事迹编类;文献价值;文献学思想
《六朝事迹编类》,南宋张敦颐撰,是专门记载六朝故都建康周围史迹兴废沿革的一部私家史地著作,全书分 《总叙门》、《形势门》、《城阙门》、《楼台门》、《江河门》、《山冈门》、《宅舍门》、《谶记门》、《灵异门》、《神仙门》、《寺院门》、《庙宇门》、《坟陵门》、《碑刻门》十四门。其书以六朝以来80余种文献典籍(包括诗作)与所存碑记相参订而成,分门别类地记述了公元三世纪初至六世纪末南北对峙期间,南京地区(包括苏南,浙、皖、赣、鄂部分地区)政治沿革、地理环境、社会景观、名胜古迹、逸闻轶事以及人物风范等,资料详实,在存史、辑史、证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四库馆臣评论该书,“凡十四门,引据颇为详核。而《碑刻》一门,尤有资于考据”[1]。在《六朝事迹编类》中,也隐含了作者的一些文献学思想。
《六朝事迹编类》专记六朝史事以及建康地区古迹兴废始末,征引大量典籍,保存了大量古迹资料。建康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六朝国都所在,史料较为丰富,然由于时代变迁,大量资料特别是地方史料散佚。该书分门别类征引资料,为我们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卷一《总叙门》分“六朝兴废”、“六朝建都”、“六朝宫殿”、“六朝郊社”、“六朝郡国”、“六朝保守”等条目,评论六朝帝王以及六朝建国过程和主要事件,为全书总纲,其余各卷分别叙述地理形势、历史遗迹名胜沿革等内容。在考证史迹地理沿革时,作者引“志”据“传”,详述其地理方位、兴废本末、名称由来以及逸闻轶事,并作有考证,如在卷三《城阙门》“丹阳门条”,著者先后引述《前汉志》、《九域志》、《地理志》、《建康实录》等地志、史传对其兴废沿革做了介绍。同样的方法也应用在 《楼台门》、《江河门》、《山冈门》、《宅舍门》等的记述中。根据粗略统计,书中共征引地志、史传共约50余种。大量地志、史传文献的征引,保存了很多珍贵资料,为后人的研究考证提供了方便。
《六朝事迹编类》在引述典籍文献的同时,也征引的大量民谣及轶闻。如在卷四《楼台门》“芳乐苑”条中,对齐东昏侯与宫人宦官在苑中开店时的民谣:“阅武堂,种杨柳。至尊屠肉,潘妃酤酒。[2]”以及“三阁”条中陈后主对张、孔二妃宠信从而导致亡国的事实都直录无遗。又如卷七《宅舍门》“诸葛恪宅”条:“《图经》云:在县东二里古玄风观前,南接青溪。里俗传云,在今县东南百余步,面对青溪,其东即江令宅也。[2]”“里俗传云”即民间传闻;卷十二《庙宇门》“青溪夫人庙”条:“按 《舆地志》:青溪岸侧有神祠,世谓青溪姑,……说者云,隋平陈,斩张丽华、孔贵嫔于青溪栅下。今祠像有三妇人,乃青溪姑与二妃也。[2]”“说着云”亦为民间传闻。民间轶闻传说虽然可靠性尚需论证,但为我们研究建康地区民风民俗、生活环境,提供珍贵资料。
著者在书中也引用了不少碑刻文献,如卷十一《寺院门》“栖霞禅寺”条,在介绍栖霞禅寺来历时,引《栖霞寺江总碑》云:“齐居士平原明僧绍,宋泰始中游此山,乃刊木结茅二十许年。有法度禅师与僧绍甚善,遂舍宅成此寺,盖齐永明七年正月三日也。[2]”卷十三《坟陵门》“宋谢涛墓”条:“按土山净名寺新得古碑云:宋散骑常侍谢涛,元嘉十七年,葬于扬州丹阳郡建康县东乡土山里”[2],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著者专门对碑刻文献辑录一卷谓“碑刻门”,收录有62块碑刻铭文资料,每块碑刻都祥记撰者和所在,并对《图经》所载之碑刻错讹作了校考。这些碑刻文献的保存,为后世学者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六朝事迹编类》取《吴志》、《晋书》及南朝宋、齐而下史传、地志、诗文、碑刻以及里俗轶闻,分门编类而成。对《六朝事迹编类》所引文献的辑佚价值张忱石先生在其书的点校说明里作了很高评价,认为《六朝事迹编类》在地理典籍的辑佚和全宋诗的辑佚方面当是渔猎渊薮之一。[2]
2.1 对《舆地志》的辑佚
《舆地志》的辑佚工作早已有之,如王谟《汉唐地理书钞》辑录《舆地志》335条,张勋燎《古文献论丛》辑录《舆地志》121条,除此之外,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也对《舆地志》有辑佚。其中张勋燎《古文献论丛》中辑录的121条《舆地志》佚文中,有29条来源于《六朝事迹编类》。《六朝事迹编类》共征引《舆地志》史料42条,除张勋燎辑录出的29条外,张可辉在《〈六朝事迹编类>与〈舆地志>辑佚》一文中对13条未有辑录的佚文做了辑佚。[3]
2.2 对诗文的辑佚
《六朝事迹编类》在详记每一古迹之后,都会引前人诗文。据统计,全书征录六朝至宋二十余家106首诗,其中不少为亡佚之作,而其中引用最多的是北宋杨修之的诗文,达50余首,其次为王安石和李白的诗文。杨修之,名备,北宋著名西昆体诗人杨仪之弟,《六朝事迹编类》多称之“杨修”,清代文人厉鄂在《宋诗纪事》曾考证其为笔误,王进珊先生认为不是笔误,认为是“古人的厚道,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以示尊重先贤。[4]”两人说法姑且不论,但可以确信《六朝事迹编类》中的杨修即北宋诗人杨修之。对杨修之的诗文,厉鄂《宋诗纪事》曾做过辑录,得15首,而在《六朝事迹编类》中杨修之的诗文多达50余首,且不算其诗注保存的。由此可见,《六朝事迹编类》中所引诗文对杨修之的诗文乃至《全宋诗》的辑佚将起很大作用。
2.3 对其它史籍的辑佚
《六朝事迹编类》征引文献典籍和诗作共达80余种,如正史类有 《晋书》、《三国志》、《南史》、《唐书》等,地理类有《寰宇记》、《舆地志》、《九域志》等,野史杂记类有《江南野史》、《丹阳记》、《南徐州记》、《晋记》等,文学集和诗作有《文选》、陈轩《金陵诗集》等等,有些引用史料的出处经几百年的迭变,已不可考,甚至已亡佚。因而利用《六朝事迹编类》中所引文献对一些正史、杂记、文学作品展开辑佚工作,具有很大价值。如卷四《楼台门》“乐游苑”条:“宋孝武帝大明中,造正阳、林光殿于(乐游苑)内。[2]”该材料,在《宋书》、《南史》等正史均无记载。《六朝事迹编类》除征引文献典籍外,还引用不少碑刻文献、寺庙碑记和民间轶闻,因而对金石文献和民间轶闻的辑佚都有很大价值。
张敦颐在《六朝事迹编类》中征引六朝以来50多种文献典籍、碑刻铭文以及民间轶闻来校证“《图经》、《实录》”记载之脱讹,他在考证过程中别具匠心,采用金石证史和诗文证史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金石学兴起与两宋,金石资料考经证史的价值,在南宋时已为大多数学者所认识。张敦颐也不例外,他在书中也引用不少金石资料来校证史迹之所在和史籍记载之错讹,如卷十三《坟陵门》“宋武帝陵”条:“《建康实录》宋高祖永初三年葬初宁陵,隶丹阳建康县蒋山。《图经》云:在县东北二十里。政和间,有人于蒋庙侧得一石柱,题云‘初宁陵西北隅’,以此考之,其坟当去蒋庙不远。[2]”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政和年间得到的一石柱所刻字迹的的校考,得出 “其坟(宋武帝陵)当去蒋庙不远”的结论;卷十三《坟陵门》“宋谢涛墓”条:“按土山净名寺新得古碑云:宋散骑常侍谢涛,元嘉十七年,葬于扬州丹阳郡建康县东乡土山里。[2]”此条记载,著者通过对古碑字迹的考证,考证了谢涛墓的位置。卷十四《碑刻门》“《南唐蒋庄武帝庙碑》”条:“《图经》云:已亡,今碑石在蒋庙门外,此《图经》之误也。[2]”此条通过对蒋庙门外的碑石考证,认为《图经》记载有误。此外,《六朝事迹编类》在详述每一古迹兴废沿革后,都附有一首或多首诗文,粗略统计,全书约征引二十余位诗人的近百首诗文,其中北宋诗人杨修之的诗文占了多半。著者通过对历朝诗人诗文的征引来校考每一史迹的兴废沿革和史籍记载的错讹。如卷七《宅舍门》“江令宅”条:“刘禹锡诗云:‘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惟见秦淮碧。池台竹树三亩余,至今人道江家宅。’今城东段大夫约之宅正临青溪,即其地也。故王荆公诗云:‘昔时江令宅,今日段侯家。’此可验也。[2]”此条通过王安石的诗句进一步证明昔日的江令宅即今日段侯家;卷八《谶记门》“三断石”条:“按《建康实录》云:县南三十里,西接牛头山,丹阳云岩东路有大碣石,长二丈,折为三断,此纪功之碑也。……杨修之有诗云:‘孙吴纪徳旧刊碑,埋没蟠螭与伏龟。惆怅石冈三断在,至今犹似鼎分时。’[2]”此条记载,以杨修之诗文来证明《建康实录》记载无误。
文献典籍的编撰,总会烙上编者的印痕,《六朝事迹编类》在编纂过程中隐含了张敦颐的一些文献学思想,概括起来有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秉笔直书,以求史事记载之真
如在卷一《总叙门》中,多记六朝帝王父子兄弟之间的勾心斗角和相互残杀的事实。卷一《总叙门》“六朝兴废·(吴)会稽王条”:“权少子,讳亮,……永安三年,孙休鸩杀之。[2]”卷一《总叙门》“六朝兴废·(宋)前废帝”条:“孝武帝长子,讳子业,字法师。……十一月,帝左右寿寂之等谋废帝,怀刀入宫,弑之,乃崩于华光殿。[2]”又如,在卷四《楼台门》“芳乐苑”条中,对齐东昏侯与宫人宦官在苑中开店时的民谣:“阅武堂,种杨柳。至尊屠肉,潘妃酤酒。[2]”以及卷四《楼台门》“三阁”条中陈后主对张、孔二妃宠信从而导致亡国的事实都直录无遗。
4.2 考镜源流,以求史迹的沿革之实
史迹在流传过程中,或因地理变革,或因政治需求,或因流传口误,史迹的渊薮会逐渐发生变异,从而误导后人。因而在其书中,著者考镜源流以考史迹的渊薮流变。如卷五《江河门》“潮沟”条:“《建康实录》云:其北又开一渎,北至后湖,以引湖水,今俗呼为运渎。……按《实录》所载皆唐事,距今数百年,其沟日益湮塞,未详所在。今府城东门外,西抵城濠有沟,东出曲折,当报宁寺前,里俗亦名潮沟,比近世所开,非古潮沟也。”作者根据实地考察认为《建康实录》所载的“运渎”,距今已数百年,早已湮没,今府城东门外人们所说的潮沟乃“近世所开,非古潮沟也。[2]”再如,卷十一《寺院门》“长干寺(今名天禧寺)”条:“长干是秣陵东里巷名,江东谓山陇之间曰干,建康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庶民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名。小长干在瓦棺寺南,巷西头出大江。梁初起长干寺。按《塔记》:在秣陵县东,今天禧寺,乃大长干也。[2]”在这里作者通过考证推理得出今天的天禧寺是“大长干”的结论。
4.3 实地考证,以求史迹处所之真
张敦颐在考证史迹的沿革由来时,非常注重典籍记载与实地考察的互证。卷三 《城阙门》“檀城”条,作者先据《舆地志》、《图经》以及《建康实录》所载对其做了考证,再经过实地考察,认为“今清风乡有城子墅”[2]即其地。再如,卷十三《坟陵门》“晋竺使君墓”条:“隶金陵乡张阵湖,墓前有二碑,以《晋书》参考之,乃宁朔将军竺瑶,常为桓温部将,太和五年破袁瑾于武丘。[2]”实地考证墓碑所载与《晋书》相参校,证其为“晋竺使君墓”。
4.4 典籍文献、金石文献、民间轶闻相互参证,平等对待
著者在其书中虽然很重视典籍文献的征引,但也没有忽视金石文献和“里俗相传”的史料,各种文献互相参照,平等对待。如卷四《楼台门》“落星楼”条,作者在引用《图经》、《左都赋》等典籍文献的同时也对里俗相传的史料做了引用,两者互参,得出落星墩即为里俗相传的“当时建楼处”的结论。又如卷十三 《坟陵门》“梁始兴王墓”条:“《南史》:梁始兴王萧憺,谥曰忠武。墓在清风乡黄城村,有石麒麟四及神道碑,云‘梁故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之碑’。今去城三十七里。[2]”这里作者通过典籍文献与金石文献的互证来考证“梁始兴王墓”之所在。
[1](清)纪昀等.四库全书(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18.
[2](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M].张忱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2:71、112、161、140、174、10、69、172、174、185、115、120、1、11、71、78、142、51、172、177.
[3]张可辉.《六朝事迹编类》与《舆地志》辑佚[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32-33.
[4](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M].王进珊,点校.南京:南京出版社,1989:140.
ON THE VALUE OF LIERATURE QUOTED BY LIU CHAO SHIJI BIAN LEI
GUO Ji-hong
(Department of History,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9)
Liu Chao Shi Ji Bian Lei is historical works written by Zhang Dunyi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teen Mens.This book is compiled through collecting the historical biography from Wu Zhi,Jin Shu,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Qi Dynasty and some materials rrecorded on tablets.Liu Chao Shi Ji Bian Lei quoted eighty kinds of documents and classics,more than one hundred poems,many documents engraved on stones and folk anecdotes and corrected errors of Tu Jing and Shi Lu.Hence it has great value on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al data,the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data and the methods of verifying historical data.
Liu Chao Shi Ji Bian Lei;literature value;philology thoughts
杨松水
K204.5;K245
A
1672-2868(2015)01-0123-04
2014-09-23
郭继红(1987-),男,甘肃静宁人。安徽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