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全速推进媒体融合

2015-03-19 10:34王垚
传媒 2015年14期
关键词:智能化互联网+智能

今天的媒体如何去描述,已不再是一个界定分明的概念了。报纸被“二维码”延伸了信息呈现形态,电视被“摇一摇”“电视盒子”拓展了用户互动体验,手表被苹果公司创造成了新型智能终端,手机被移动互联网打造成连接虚拟世界的重要开关……媒体的功能不断在延伸、拓展和融合中超越人们的想象,为用户带来不同寻常的新媒体体验。但同时丰富多元的媒体形态、传播方式和传媒内容也带来了繁杂甚至海量的信息,用户在网络时代中的个性化需求纷涌而至,媒体融合的优势如何高效、智能地凸显在新型传媒时代之中?这是媒体融合发展的迅猛势头之下亟需探寻的方向。“互联网+”战略的大力开展,更进一步加速了媒体融合的智能化演进节奏。

“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体智能化呈现。媒体融合始终在“三网合一”进程中遭遇重重困阻,却在互联网的兴盛中表现出日渐丰满的姿态,主动融合之中开拓出媒体智能化的新特质。主流媒体的传统形态主动向微博、微信、客户端示好,如《人民日报》微博、《光明日报》的线上网站、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客户端、新华社的新媒体中心,在扩大传媒影响力的同时,互联网基因的渗透促使媒体融合的新阶段业已开启。“互联网+”之势下的媒体智能化特征已初现端倪,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智能捕捉。数据信息的膨胀是发生在互联网身上的大爆炸。20世纪80年代,全球的信息量每20个月增加近1倍,到90年代后期更以几何级别增长。“思科(Cisco)预计,到2018年每月的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超过15艾字节(EB)。”人类近乎一切行为都被数字化的方式存储下来。

“数据就是新的石油和全球通行的货币”。在浩瀚的数据领域中捕捉有用的数据,就是在获取价值。智能媒体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下,将用户产生的海量信息分类、过滤,捕捉行为数据。智能终端愈了解用户,就愈能给用户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例如,优酷实现了在PC或智能电视端观看视频后,移动端通过无缝衔接断点位置技术,可继续收看的人性化智能服务。媒体捕捉用户行为数据,识别用户记忆断点,是在云端所完成的形态和内容的合而为一。

第二,智能分析。智能化媒体具备对媒体用户的主动感知能力。通过对受众爱好、习惯等各个行为方式的数据采集,运用其智能化的数据算法与分析能力,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无论是智能电视终端,还是移动新闻客户端,都深谙互联网时代中的媒体运营之道,了解用户、服务用户意味着牢牢地掌握住用户。例如,使用小米智能盒子的电视节目观看功能之后,用户会被引导到“相似推荐”的节目单元中;浏览完央视新闻客户端的资讯后,App会立即呈现“相关阅读”。逐渐洞悉互联网时代媒体运营的各大传媒平台,充分利用强大的数据信息智能分析,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个性的服务。甚至分析出受众的潜在需求,将智慧媒体的主动性、感知性、个性化等特性进行极致展现。

第三,智能推送。基于智能捕捉和分析的能力,智能媒体时代的用户行为通过数据内容,被获得、被记录、被分析,甚至被进一步智能推测进而传递给用户。“今日头条”便是这样一款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推荐产品,它向用户提供了更有价值、更具个性化的媒体推送服务,当用户登录后,产品便可以在5秒钟内解读用户的兴趣点,并在用户每一次的使用动作后做出使用模型的及时更新。

“今日头条”的智能推送只是媒体走向智能化的端倪,“互联网+”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结合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在媒体的智能服务中提升智能算法、挖掘用户规律、判断未来发展。利用这些隐藏着用户的行为规律与习惯的“先兆性数据”,做出精准的、前瞻性的未来预判,这样的“未卜先知”将突破简单的信息推送,将媒体服务的人性化趋势逐步兑现。

“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融合局面中,从用户角度出发、以体验为王,牢牢掌握住用户的需求,是新形势下媒体面临的服务意识重构课题。在这场变革中,智能媒体的必然趋势是重构媒体形态、重建媒体与用户之间关系的重要支柱力量,它为这种纷涌而至的需求提供了可能。

用智能媒体的融合演进构建新型传媒形态。正如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所言,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真正有意义的信息并不是媒介传播的具体内容,而是人们在拥有了这种媒介后所从事的与之相适应的传播活动,它会影响或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媒体融合在互联网力量的推动下,使受众在全媒体、全终端、全功能、全天候的融媒体模式下建立起了单向、互动、社交等功能的媒体关系。打破了时空的线性结构,更建立起了新的交互式关系。媒体的自主性、个性化、移动性、互动性、智能性成为了当下传播的新标准,融入了互联网基因的传媒形态,在自身品牌价值与媒体公信力的优势之上,将呈现出“互联网+”中时代媒体崭新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首先,拓展媒体服务的时空维度。“互联网+”战略思想中“融”的核心,将促使智能媒体形态进一步拓展媒体服务的时空维度。不局限在单一的媒体空间、既定的媒体传播时间,是新型传媒形态在互联网作用下的一大特色。2015年火爆荧屏的微信“摇一摇”,迅速成为电视屏幕和手机间的火热互动,引爆媒体时空的跨越之势。截止2015年5月,全国已超过60家媒体使用“摇一摇”,110多个节目中使用过该功能,用户覆盖量超过1亿。媒体不仅在形式上寻求突破,更创新实现了在各大媒体平台之间的资源整合,东方卫视打造的《女神的新衣》便是T2O(TV To Online)模式的典范,将传统电视、时尚、文娱、电商、App应用进行了多维度的创新开拓,这种跨界融合的合作模式在备受关注与探讨中交出了一份瞩目答卷。可以说,电视已不再只是“视频媒体”,跨屏互动实现了多媒体、多行业的融合,呈现出全时空、全媒体的新形态。

其次,缩小数字鸿沟,增强媒体社交功能。在知识社会中,由于经济、社会地位等因素导致了“知识鸿沟”的不平等现象。由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所引发的“数字鸿沟”亦会如此,而智能媒体的趋势将化“鸿沟”为机遇。互联网媒体的去中心化、多向传播等特点使得传统媒介时代的局限和垄断逐一被洞穿损毁。在自由度、智能化极高的网络环境中,通过互联网技术赋权,媒体内容、媒体形态、生产模式、传播模式、接收模式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数字化和网络化重构。《东方卫报》的二维码“扫一扫”将读者与报纸间的互动联系的更加紧密,读者不仅借助二维码将报纸内容立体化,同时也可以将新闻内容制作成二维码提供给报社。弹幕的出现引起了大批用户的热衷,这种即时社交的互动属性也被应用到湖南卫视的直播节目中,彰显用户在媒体中的社交行为属性所带来的新价值,引导出网络时代更广泛的用户参与度和自觉的分享意识。

再次,媒体“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增强。“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融合局面中,从用户角度出发、以体验为王,牢牢掌握住用户的需求,是新形势下媒体面临的服务意识重构课题。在这场变革中,智能媒体的必然趋势是重构媒体形态、重建媒体与用户之间关系的重要支柱力量,它为这种纷涌而至的需求提供了可能。

智能媒体形成服务的“超市化”结构,以大数据为支撑,根据用户所需,自由、便捷的满足一切服务需求。互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App产品便极大地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以往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应用,在App的开发中满足了“长尾”所涵盖的更多需求。新媒体时代的众多媒体成为了App的内容,广播、电视、报刊、微博、微信、播客、博客等媒体在与App的相互作用中,实现了更大的价值,充分适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完成媒体的个人定制化服务功能。未来,智能媒体在完成受众心理预期需求的同时,还将预判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提前满足潜意识服务需求,最终实现智能媒体的“服务为服务”的媒体进程。这一切的动力来源于智能媒体“以人为本”的重要属性,也正是“互联网+”思想中所蕴涵的“服务”基本属性。

猜你喜欢
智能化互联网+智能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