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高校批判性思维训练探究

2015-03-19 10:06:27马丽娅李伟英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长治转型期批判性

马丽娅 李伟英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99)

转型期高校批判性思维训练探究

马丽娅李伟英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99)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特征是主动思考,未来高等教学的实现手段是独立学习。批判性思维训练在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处于转型期的高校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加大这方面的改革力度。文章尝试从本专业的角度分析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发展现状,训练步骤及适用环境,力图为转型期的高校提供一些建议。

批判性思维;转型期;形成性评价

改革发展进行到今天,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原先只有学历没有相应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由于扩招其供给已经远远超过市场需求,而低学历的简单技工又跟不上 时代前进的技术要求,所以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市场中呼声很高,高校“难产”高级技工的问题明显。再者,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大同小异,缺乏自身特色,使本来就紧张的就业环境变得恶劣。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刚升本不久的地方普通高校既没有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力量,又没有高职(专科)院校那样的技术功底,作为夹心层,它常常徘徊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中,长治学院即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员。转型中,转型后的高校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适应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些问题无疑是包括我校在内的其他转型高校目前密切关注且亟待解决的。

一 批判性思维训练发展现状

在西方,美国对批判性思维技巧的研究表现非常活跃。总的来说,其研究可以分为三方面:如何将批判性思维技巧加以分类,如何评估批判性思维训练效果,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Brookfield(1987)曾尝试从哲学的角度定义批判性思维。Robert H.Ennis(Facione,1990)则强调其实用性。他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在确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时所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

美国学者的研究热情促进了本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在美国已经有上千所高校开设了一门名为“批判性思维”的课程。作为专业的基础课,它专门教学生如何思考,培养并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之配套的还有一种全新的能力型考试模式,如GMAT(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SAT(大学本科入学考试)、LSAT(法学院入学考试)(相当于中国的法律硕士入学考试)等。它的全新在于考核的内容或目标不仅仅涉及知识,而且其主要考核的内容是一种思考的能力,与只重视知识考核的传统考试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举两个例子来说,哈佛大学成人文科教育学位课程的写作课除了教授传统的英语写作知识外,还开设了一门通过结合各种学科来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附加型写作课。美国西北理工大学英语专业开设的写作课里面专门含有“批判性思维”这部分内容。

此外,20多种评估工具被用来评估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CCTST)和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CCTDI)。剑桥评估公司研发出的剑桥思维技巧评估体系(CTSA)从2001年起就开始在剑桥大学进行试用,每年试用的专业数量递增。这些情况表明,批判性思维在美国及其他英语国家已经成为大学教学目标,成为一门基础课程。作为一种探究工具,它渐渐成为一种社会生存能力,同时又解放了教育,解放了个人思维,与公与私都有很大变化(缪四平,2007)。

受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很多学者近十几年来开始注意到国内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缺失问题,开始研究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开始探索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如黄源深(1998)关注外语系学生辩论能力问题,认为他们在辩论时观点和论据不平衡,思辨能力很差。2010年他再度强调该现象没有得到任何改变,急切盼望外语系课程可以改革,增加一些诸如批判性思维训练的课程及评估工具。刘儒德(2000)尝试从认知的角度探究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文秋芳和刘润清(2006)主张将批判性思维训练融入到英语写作课程,以此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尽管如此,我国在批判性思维教学方面的改革远远滞后于西方国家。究其原因,无外乎不当的教育规划或中西思维科学的融通。其实就外语教学来讲,中外之间的差异更有利于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因为对别国的文化了解越多,就越容易从别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学生通过比较“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对原有思维方式展开挑战,进而达到训练其批判性思维的效果。

二 批判性思维训练步骤

西方学术界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Lorin Anderson(1990)对教育目标中的认知能力进行了分级,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反思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大一和大二阶段学生进行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技能的训练都是在“识记”和“理解”层面。批判性思维能力集中体现在大三和大四学生就以往认知能力展开应用,分析和评价,创造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在一定程度上是高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高级认知能力。根据以上分析,外语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以下四个步骤。

(一)明确的核心教学目标

转型期的各大高校当前着力推行的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一项很好的教学改革,但这些普通高校在实施的过程中大多将其简单理解成开设内容很丰富的选修课,没有在教学方法上加以变化,教师仍旧是课堂中心。这样,学生学到的仍是更多的信息或知识,不是根本上提高他们思考能力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以上情况分析可以看出,要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的核心目标首先需要变动。拿英语系来讲,每一门课的教学大纲都应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系领导要具体分解并规划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不同课型在提高这种思维能力方面的任务,使其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这样,经过四年系统全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英语专业的学生将从不同层次和角度通过不同课程教师的讲解和训练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素养。

(二)自由、民主的师生关系

转型期的高校在师资的配给上存在自身不可避免的历史遗留问题。拿长治学院外语系来讲,中青年教师占绝大比重,这与升本后大量引进人才有关。年轻教师有活力但缺乏经验,年长教师有经验但教学方式很传统。很多年轻教师在探索新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很盲目,往往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很少能形成一个系统的行之有效的一套教学理念。如果第一步骤到位,那么年轻教师将“学会思考”列入课程目标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多元和发散思维,明白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知”而是为了“智”,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是简单地请学生回答问题,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自由的课堂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和愉快。课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及学生接受新教学方法的程度,所以,这是对转型期高校教师的又一大挑战。

(三)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模式

当下很多外语课程都是在有活动桌椅的教室里上,这样有利于教师开展学生讨论或辩论或表演。教师依据教材通过启发式提问与相互辩驳的方式开展教学,而不是单向地传授知识。这有点像苏格拉底,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探讨。问题讨论的深度与事先学生准备的程度有关,所以教师事先分配给学生的任务要具体并有一定的争议性。越是有争议且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越容易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去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他们的思维空间是自由的,他们的机智回答是经过努力思考的。对固执己见的学生,教师先认同,后鼓励其多角度认识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一定要靠学生自己不断的准备,发言,后期整理,不能只停留在讨论层面。

(四)以提高思辨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测试

归根结底,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要通过考试来体现。教师考什么,学生学什么,要想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真正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就要将考试的重心转移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上。课程的目标是“学会独立思考”,而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重视学生独立学习和动态进步。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及学习策略的变化,促进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汤仁甫,2009)。此外,传统的多项选择客观性考试形式要加以改造。在多项选择题中增加部分主观内容,让学生在选择的同时解释为什么;阅读理解题型要求学生把选择与归纳、总结或评价性写作任务结合起来;翻译要求学生反思两种语言转换所涉及的文化差异问题。

三 批判性思维训练适用环境

以上就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阐述,这些步骤的实施一方面需要教师能力的提高等内在因素,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学校等外在力量的配合和支持。

(一)培养一批有批判性思维意识的教师

教师在整个训练体系中处于引导或倡导者的地位,新教学方法的开展离不开一批有一定批判基础的教师。教师和学生一样也要经过培训和锻炼,教师先养成时常对自己无意识形成的固有观念进行有意识质疑的习惯,才有可能设计出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不断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培训,使他们可以自如的在课堂上进行形成性评估机制,使学生得到具体并有效的反馈,真正推动转型期高校的改革。

(二)改革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批判性思维训练要依托具体的课程安排,大学四年的所有课程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来展开。这样就要求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例要下降,相应扩大提高人文素质的专业知识课程的比例。如孙有中(2010)认为外语系的课程内容应增设一些有利于此种训练的理论性课程,如社会语言学概论,国际关系理论等。这样在知识的传授中,人文知识,独立思考的讨论可以顺利开展,而学生那种只攻技能的单科独进的实用主义态度也可以得到缓解。

(三)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机结合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一方面要求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尽可能地开拓自己的思维。要做到这些,只靠课堂环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高度开放性的学校教学非常必要。“一本教材,一间教室,一道院墙”的现状必须改变。取而代之的是畅通的信息环境,便利的图书馆、及健全的校园网络建设,学生要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教师也可以根据外语教材,每周精选一个与本周话题相关的话题,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文字,图片,影像)并以PPT的形式小组展示并讨论,最后再以小组总结的方式评价自己的思考成果。

转型期高校正处在改革的十字路口,多数高校都属于教学型即以教学为主的层次。这样的话,如何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如何适应未来时代潮流便成为其改革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批判性思维训练顺应时代发展,符合高校教学目标,英语专业也可以摆脱目前在大学学科体系中的弱势地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谁先在批判性思维能力领域方面进行改革实践,谁就为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1]Brookfield S.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ers:Challenging adults to explore alterative ways of thinking and acting[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87.

[2]Facione,P.A.Critical Thinking: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executive summary) in The Delphi Report[J]. Millbrae,CA: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

[3]缪四平.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启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3):99-105.

[4]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0-12.

[5]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3.

[6]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56-61.

[7]文秋芳,刘润清.从英语议论文分折人学生抽象思维特点[J].外国语,2006,(2): 49-51.

[8]Anderson,Lorin.Benjaminand Anderson’s Taxonomy[EB/ OL].http:www.comp.rgu.ac.

[9]汤仁甫.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时空,2009,(4):151-153

[10]孙有中,金利民.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03-305.

(责任编校:周欣)

H319

A

1673-2219(2015)01-0176-03

2014-10-08

长治学院优秀课程基金扶持项目《高级英语》阶段性研究成果;长治学院校级基金扶持项目“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Y201308)阶段性研究成果。

马丽娅(1978-),女,山西长治人,硕士,长治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律英语语言学及语用学研究。李伟英(1980-),女,湖南郴州人,硕士,长治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学法与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长治转型期批判性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当当鼓
戏剧之家(2020年17期)2020-06-22 12:01:24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长治学院外语系
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开通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25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