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零陵擅风月
——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综述

2015-03-19 10:06吕国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零陵潇湘永州

吕国康

(永州市教育局,湖南 永州 425000)

千古零陵擅风月
——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综述

吕国康

(永州市教育局,湖南 永州 425000)

零陵、永州,一地两名,西汉建郡,东汉建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为湖南四大古郡、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汉唐名郡、楚粤通衢、潇湘之源、山水绿城为其显著特色。

零陵;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综述

一 汉唐名郡

永州、零陵,一地两名,历史上常交替使用。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因舜帝葬于泠水处,即零水之源,舜陵因而称“零陵”。永州因境内有舜 陵“零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县,辖地包括九疑、今湘江上游与潇水流域,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咸水乡。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辑录,“零陵”是我国夏代已出现的全国34处重要地名之一。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析长沙国置零陵郡。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将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县城。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零陵郡,置永州总管府,改泉陵县为零陵县。永州得名,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此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常交替使用。唐宋时期,分永、道二州,相当于今永州市的地域。明清改称永州府。

永州地处湘江上游,南岭北麓,坐落于湘粤桂三省交界处。从蓝山紫良野狗岭发源的潇水自南而北,与发源于广西灵川海阳山的湘水自西向东在永州古城汇合,故永州又雅称“潇湘”。境内横亘着南方五岭中的三大山脉:越城岭-四明山系、都庞岭-阳明山系、萌渚岭-九疑山系,山岭绵延,群峰竞秀。永州古城占据零祁盆地中心,南部的道州地处道江盆地,在永州形成“三山围夹两盆地”的地理格局。永州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经济发展可谓得天独厚,是湖南气候最适宜生存居住的城市。道县玉蟾岩考古发掘出来12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谷,说明在远古时期,永州的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创造出灿烂的农耕文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两幅珍贵的古地图,其中《地形图》的中心区域,是今永州南部,图上标有8个县治及70多个乡里级居民地。这说明“秦汉之际,潇水流域已是一个久经开发、人烟稠密的重要经济活动区”。

汉唐名郡。永州自西汉建郡,迄今已有两千多年,与长沙、武陵、桂阳为湖南四个汉代古郡。西汉时期零陵是一个大郡,辖7县4侯国,后增至13县,面积达9万余平方公里,大致包括今永州、邵阳、衡阳、娄底和广西桂林五市的广大区域,北端一直延伸到湘乡。从秦汉到唐宋的整个中古时期,永州经济发展在湖南一直居于前列。人口繁衍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反映。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到汉末,零陵郡的人口达到102万,当时今湖南境内总人口约280万,零陵已成为我国长江以南为数不多的百万人口大郡,仅比长沙郡少5万人。唐宋之时,永州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生产水平较一般地区为高,时称“湖南名郡,甲永乙邵”。杨万里在《曹中永州谢表》中说:“家娴礼义而化易孚,地足渔樵而民乐业”,“视中州无所与逊”。说明永州与中原先进州郡相比,毫不逊色。

永州建城,最早始于西汉泉陵侯国。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开始在今零陵城区内筑城,今零陵城内泉陵街一带,传为泉陵城故址。东汉将零陵郡治从广西全州迁到这里。此后两千年,历朝历代在这里建郡置府从未间断过。古城背倚苍翠东山,秀澈潇水穿城而过,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以东山、千秋岭、万石山为重要坐标的城市格局基本保存,“不墉而高,不池而深,不关而固”的旧貌依稀可见。从公元前124年开始,到今年已有2138年的建城史。像这样久远的历史,湖南只有长沙和永州两个城市。

二 楚粤通衢

史称永州“距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庾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入中原之腹地,控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征服岭南(今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各部,命监御史禄在广西兴安境内“凿渠运粮”,于公元前214年建成举世闻名的灵渠,从而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成为古代中原进入岭南的重要通道。湘漓水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大运河,平时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战时又是大军和粮饷传输的纽带,由此也加快了处于“楚粤门户”的永州的经济社会开发进程。至于陆路,有一条官驿大道,从零陵向西经全州到桂林。以上水陆两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湘桂走廊”。秦始皇还扩修了“潇贺古道”,即湘桂古道。萌渚岭横亘于湖南广西之间,为阻隔五岭南北的天然屏障。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在楚道的基础上进行扩修,开凿新道,成为南下广州的水陆联用的通道。溯潇水下贺江,由道县经江华入广西富川到贺州,或经江永入广西富川到贺州,直下珠江。它北通云梦,南极苍梧,可出粤港至东南亚地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是沿用了几千年的沟通萌渚岭岭南岭北的交通要道。以上入粤通道均交汇于零陵城。这座古城为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楚粤门户”。“湘桂走廊”在中原先进文明向岭南传播的历史进程中,起着桥梁和“中继站”的作用,因而永州也成为南方开发较早的地区。

三 潇湘之源

《山海经》说:“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汉代漓湘、潇湘、蒸湘三湘都在零陵郡的范围。后因行政区划变化,只有潇湘仍属永州。永州是潇湘的原生地,后扩展成为湖南的代称。谢眺诗:“洞庭张乐地,帝子潇湘游。”潇湘之所以成为令人神往的地方,不仅仅是潇湘二水流经永州的山山水水风光绮丽,还因有舜帝、二妃等无数神奇的传说,给这块土地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陆游诗:“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自唐宋以来,一大批文人学士,或仕宦或贬谪或游览于此,他们有的讴歌潇湘山水之清绝,有的阐发思古之幽情,有的书写怀才不遇之感喟,用生花妙笔为潇湘点染传神,给后世留下了数以千百计的名篇佳作。仅在《全唐诗》、《全宋词》两部诗集中“潇湘”就出现了858次之多。元明清时期,越南使者途径永州,留下280余首歌吟潇湘的诗作(《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地以人传,潇湘风光,因此更加名驰遐迩。

从潇湘之源到潇湘胜地、潇湘情结,其影响扩展到神州大地。潇湘有如磁石一般吸引世人之心,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企盼与神往的诗意栖息之地。唐末五代时,董源作《潇湘图》;宋代米友仁作《潇湘奇观图》长卷。流传更广的是,宋代宋迪所作《潇湘八景》,“潇湘夜雨”为其中一幅。受宋人“潇湘八景”的影响,后来各地纷纷用四言句式列称其名胜景物为八景,到明清之际,全国大部分州县都有“八景”之谓。所以,历来便有“天下八景源潇湘”的说法。

潇湘之源也是潇湘文化之源,为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永州是舜帝藏精之处,舜帝的遗迹及传说遍布全境,“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文化影响深远。屈原咏道:“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他崇尚舜帝,想要去九疑向舜帝的英灵倾诉。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他的“天人相分”思想、“吏为民役”观点以及《封建论》中的治国理念,既与孔孟儒学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创新、发展。宋代周敦颐从道学里面,汲取营养,重新激活儒学,从而产生了理学,影响中国七百余年。

碑刻文化是永州文化的一大特色。自东汉蔡邕在永州留下“水天一色”等题刻之后,元结开创了浯溪碑林、朝阳岩石刻、阳华岩石刻。由元结撰文、颜真卿楷书的《大唐中兴颂》刻碑浯溪摩崖,被后人称为“三绝碑”。草圣怀素的《千字文》碑,龙飞凤舞,至今矗立在古城东山。瑶族是永州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其生活习俗丰富多彩。江永女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女性文字符号体系。永州文化具有多样性、包容性的特点,南北文化相交融,楚越风俗浓郁。古城东山就是一座文化之山。怀素出家的绿天庵,柳宗元眷念的法华寺,金碧辉煌的文庙,雄伟壮观的武庙,都坐落于此。“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岳麓书院的这一对联,正说明了永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作为楚之故地,永州多材,地灵人杰。湖湘文化的源头活水哺育了三国名将黄盖,狂草大师怀素,唐代湖广第一个状元李郃,理学鼻祖周敦颐,书法大家何绍基等。古代先贤不胜枚举,更有现代杰出人物光耀神州: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达,民国风云人物唐生智,北伐名将蒋先云,无产阶级革命家江华,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陶铸等等。

永州素有重教传统,“自汉郡县立学”。唐代永州官学是刺史韦宙创建,原址在古城河西,宋代迁至东山之麓。道州学宫始设于城东,刺史薛伯高迁建于城西,柳宗元作记。自宋到清,境内共建书院46所,较著名的有永州濂溪书院和蘋洲书院、宁远泠南书院和崇正书院、道州濂溪书院和舂陵书院、祁阳文昌书院等。由于官学、书院的兴办,加之柳宗元、范祖禹、范纯仁、胡安国、蔡元定等一批名家硕儒,在此聚徒讲学,积极传播思想文化,使本地大批人才得以脱颖而出。据《湖南通志·选举志》载,从唐初至清光绪九年(1883年),湖南共考取进士(包括特科)2305人,其中永州487人,占21.3%。

经过勤劳的先民和文化精英们的创造,今天的永州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文物古迹众多,不可移动文物2656处,是湖南省的一个文物大市。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四山水绿城

位居全省前列。永州古城(零陵)文化遗存更为集中,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6处7个点。女书习俗、舜帝祭典、祁剧、瑶族长鼓舞、祁阳小调、串春珠、道州龙船赛、零陵花鼓戏、盘王大歌、瑶家坐歌堂等,影响深远,分别列入国家、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柳宗元在《游黄溪记》中写到:“北至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意思是:北到山西,西到陕、甘边区,往东直到江苏一带,南到湖北、湖南与浙江、福建交界的地方,这些地方用山水名称来命名的,数以百计,而其中以永州为最好。永州以山水绿城著称于世。“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柳宗元对永州的形象概括。

刘长卿诗:“莫望零陵路,千峰万木中。”永州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648座,最高峰韭菜岭海拔2009米,堪称湘南第一峰。绵延的山脉滋养着以绿色生态为背景的天然佳境,奇峰、幽谷、清泉、异石和珍贵野生动植物构筑着清奇、野逸、险峻、秀美的人间奇景,已开辟了九疑山、阳明山、舜皇山、金洞、千家洞、月岩、蓝山、福音山等八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都庞岭、阳明山、舜皇山、九疑山等四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州的山高峻奇特,透着睿智。“天下万山朝九疑”,九疑山层峦叠嶂,云蒸霞蔚,自古为天下名山。史载秦始皇、汉武帝都曾遥祭九疑舜帝陵。阳明山自明清以来就是湘南佛教胜地,今与台湾阳明山结为姊妹山,成为国家级对台交流平台,更是扬名海内外。舜皇山“因舜巡守所经也”而得名,气势磅礴,野趣盎然。永州的水漱涤万物,透着灵秀。饮誉九州的潇水、湘江,蜿蜒北流,纵贯永州全境,水清澈见底,晶莹剔透,倒映绿树青山,构成瑰丽奇特的山水画卷。新近形成的潇湘百里平湖,烟波浩淼,气势壮阔,呈现“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独特景观。广州泛珠城市发展研究院公布,永州是“2013亚热带地区八大最美热区生态城市”之一,也是湖南气候最适宜生存居住的城市。

范成大诗:“一水弯环罗阔带,千古零陵擅风月。”杨万里诗:“湖湘山色天下稀,零陵仍复白其眉。”永州古城,山环水绕,是典型的山水城市。东山绵延,古樟翠柏,绿云如盖;西山逶迤,郁郁葱葱,耸立相对;潇水拖蓝,蜿蜒穿城而过。云飞九疑,水会潇湘。蘋岛宛若巨大翡翠,竹柏樟桂,四季长青。城内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318株。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与山水生态资源的完美结合,成为永州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责任编校:张京华)

G928.5

A

1673-2219(2015)01-0029-02

2014-11-24

吕国康(1948-),男,湖南永州人,中国柳宗元研究学会理事,永州柳学会副会长,高级讲师,湖南科技学院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柳学及潇湘文化。

猜你喜欢
零陵潇湘永州
零陵的雪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永州至新宁高速公路即将开建总投资152亿元
湖南零陵潇水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以零陵庙会为例
欢乐潇湘
一水成潇湘
柳宗元“永州八记”新考
潇湘花月谣
潇湘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