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基于文本解读的初步认识

2015-03-19 07:30张力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张力,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基于文本解读的初步认识

张力,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须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总体战略说起。因为,世纪之交、2020年建党百年、2050年建国百年,这三个关键时间点,就像一把火炬,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接续高举,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现在,我们离第二步目标越来越近。为了走好第二步,为第三步打下坚实基础,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都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做出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而且强调“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为当前打好改革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了重要铺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战略布局的涵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确定这样的战略布局,完全是以全党、全社会把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因此,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三大战略举措逐步明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先就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部署。每一届三中全会都是一个窗口,以观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以往三中全会,有讨论经济体制改革的,有讨论三农问题的,总体上偏向于经济建设。而此届三中全会则把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细化,全会文件从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出发,在三大板块16个部分中,前面一部分总论,最后一部分组织保障,中间的14个部分是分论。其中,经济体制改革6部分;政治体制改革3部分;社会体制改革2部分;文化体制、生态文明制度、国防和军队等改革各有一部分。

以这种布局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于这一目标,习总书记曾经做过详细阐述。首先,强调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按邓小平同志的要求,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部署的不仅是某些领域和方面的改革,而是全方位的改革创新,是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出发的。其次,分别阐释了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内涵,从中央决策层面来理解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期望和期许。再次,在谈到如何治理好社会主义社会时,提到前苏联经验教训,提到中国共产党的不懈探索和种种挫折,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沿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向前进提出了要求。

实现全面小康,关键要靠好的制度和健全的法治。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具有根本性。为此,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一板块总论,首先确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完全一致,标志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战略视野;第二板块,按照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个法治工作基本格局来进行新的部署;第三板块,对队伍建设、党的领导做出相应部署。

两次全会文件的新部署、新要求充分表明,“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从某种程度上说,改革与法治是两种力量在发生作用,一种是破,一种是立;一种是披荆斩棘,一种是铺路架桥;一种攻坚克难,一种是建章立制。这两种力量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是非常有效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而现在之所以与法治社会还有许多差距,根本原因是有很多体制机制障碍没有克服,所以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如果改革做不到于法有据,那改革可能只是局部试验。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重大改革要做到于法有据,确实不易,因为立法存在一定滞后性,今后就要努力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及时上升为法律、固化为法律。对条件不成熟的,需要先试先行的,要按照法定程序做出授权;对于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也要及时修改或废止。近年来,党和国家许多重大决策都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审议,既包括宏观体制改革事项,也涉及法治建设重大事项,体现了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领导的基本要求。

多年来,改革先试先行的一些地方和部门,有一种天然驱动力,就是希望能在自己这里形成一个政策洼地,就是能别人所不能、做别人暂时做不到的事情,类似于保税区。当然,对一些不太有把握的改革,允许一些政策洼地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但要善用政策洼地,使改革举措可以被复制、被推广,这样才有意义。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充满期望,要求更高,希望把公权力放到制度笼子里加以约束,希望从原来无限责任的政府、有时行为不太可预见的政府,变成依法行政循规蹈矩的政府、按照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作为的政府,这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存在很多机遇的局面。虽然,现在网上扑面而来的多是批评性并非建设性信息,但只把它看成消极力量是不太完全的,如果能够善用新形势下公共舆论,不断完善有关公共事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那么不论是改革还是法治,都将取得新的进展。

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其中的第四个全面,全面从严治党,首先,就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党要自觉坚持依法执政,自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和尊严,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从严治党的严,说到底,还体现在党规党纪上,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将是长远的战略布局,相信即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之后,改革、法治、治党这三大战略举措仍会一以贯之地推行下去。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