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健 刘红梅 胥 馨
(空军航空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2)
从词义上理解,“能力”具有特定的含义,它是指“能胜任某一项任务的主观条件”.从哲学的角度看,能力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并能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它和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力量”、“人本身的自然力”一样,都是体力和智力的结合、物质和精神的统一[3].
课程设计能力是指对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结构等各个范畴做出规划和安排.在这一层面上,教师要对每一范畴都提出具体的观点、主张以及实现这些观点和主张的程序、方法,并且经常形成特定的课程设计模式[4].
课程开发能力是指借助学校教育计划的实施与评价,以改进课程功能的活动的总称.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较多表现为对课程必须围绕着学生的全部经验加以拓展,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联结,包括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整体;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讲座”方式;通过对决策过程的记录和检查,将结果再次反映到决策上,进而开发更合理的课程系统.而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自身在课程的本质、课程要素的基本关系等问题上的认识水平和倾向性所决定的.此外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素养对于课程设计也产生深刻的影响.
首先,我们对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梳理、概括,设计了相应的问卷和访谈提纲.然后,进行问卷调查与处理,并整理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结合问卷及访谈提纲,进行了大量的访谈,对象主要是我部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员,包括高、中、初职教员和教学督导专家.
调查显示,目前教员对“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并不是太了解,对相关理论的知识不是很清楚,基本谈不上会主动去发展自己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
对后续课程内容和相关学科知识了解不够,缺少新课程开出能力.在我们发放的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近5年您上过几门选修课?”回答“0”的占50%.可见,一方面,我们的教员有可能没有机会上选修课,这与我们开设的选修课程门数太少有关.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教员个人没有能力开发出新选修课的能力.
课程内容决策与选择能力不足,对教材内容的取舍及处理不够有效、得当,多数教员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习惯只教教材,缺少对教材有更高的理解和把握.由于机制、体制等因素制约,教员基本不具有自己完全独立选择课程内容的机会.我们的教学管理部门形式上倡导发展教员课程设计开发能力,实际上并没有在政策和条件上引导教员发展.同时,学校对教员的评价也存在问题,许多定期与不定期的听课、课程教学进度的检查、抽查等,完全控制也教员的课程研究与实施,使教员的课程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不利于教员形成和发展个人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
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员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前提.教员首先要了解一定的课程能力相关理论知识,明确自己在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教员要通过课程教学整合资源、创设情境促进每个学员发展,突出其个性发展,不要只教教材,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建构者和生成者.
新的课程观在赋予教员自主权的同时,对教员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指引学员整体、综合的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教员具有专业发展上的进取精神,学会根据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足与欠缺,自主确定发展目标,设计发展策略,学会利用学习资源,寻找学习机会,并不断审视、反思、改进自身的发展,使教员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这是实现教员课程设计、开发能力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校要为教员提供参与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机会.打破原有教学管理的思维定式,实现学校课程管理的革新与重建,听取教员的心声,改进完善教学监督机制.以教员和学员的发展为本,使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和规章符合教员和学员的权益,调动教员和学员参与课程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济南: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68~71
4 吴惠青,刘迎春.论教师课程能力.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