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技师学院 李桂芹
大兴安岭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和全国最大的生态示范区,它的各类资源包括林下资源是林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建设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是林区改革的首要任务。在林区的改革建设中,具有地区特色的应用专业高技能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成为制约林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从08年开始,一些办学实践让我们越来越认识技工教育在林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特别是校企合作办学对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量市场调研表明:具有我区特色的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木材加工、森林旅游等专业,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人才供不应求。但是,这些行业用工随意、企业管理粗放,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差,工作效率低,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临聘人员,基本素质和知识技能亟待提高。
学院多次召开不同层面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分评定等研讨会,秉承“做人优先,技能关键”的原则,按照部颁教学计划要求,灵活调整、制定我院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明确管理科室和专业科室的责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文化素养及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为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了教学质量。我院培养对象为社会公共专业和林区特色专业学生;公共素质教育授课地点全部集中在校本部;授课内容包括文化基础、心理健康、法律法规、计算机、安全避险等通用课程以及公共教育讲座、安全演练等活动。由文化基础课教师进行集中授课、辅导、考试和评定成绩。这些课程的开设和活动的展开,有利于学生在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适应转变,解决心理困惑,树立自信,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构建了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人文体系,培养了学生处世和从业的能力。
学院与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共同组建了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用人单位岗位技能要求,确立了定向培养目标。经过反复调研,多次论证,从实践出发,确定了各专业的教学任务、课程体系、教材研发方向等。学院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通力合作,共同打造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做到了教师与师傅合一、学员与学徒合一、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合一,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我院通过“引企入校”和 “办校入企”两种形式开展一体化教学。“引企入校”是针对社会公共专业学生进行的。“办校入企”是针对林区特色专业学生所进行的。“引企入校”和“办校入企”两种形式,使企业与学校深度融合,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获得双赢。
我院无论是公共专业,还是地方特色专业的学生,都要在毕业前安排顶岗实习,一是学校联系对口企业,一是学生本人联系意愿企业。尽量做到顶岗与就业合一,零距离为学员服务、为企业服务。这样安排顶岗实训,既能有效调动学员积极性,又能促使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此外,顶岗实习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就业和用工的顺利对接,极大地增加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用工信息,实现了“订单式”培养,在择业中抢占先机,大大改善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我院采用学分制管理办法,能够科学有效评定一体化教学效果,打破了以往机械、单一地考核学生出勤率、期中、期末和课堂平时成绩考核的传统管理办法,把课程考核和质量评价结合起来。侧重于学科任务量大小,把能够反映学生综合能力权重和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活动项目作为衡量的内容,学生必须参加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的考核。在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中,专业教学学分评定,由单一的专业课转变为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更侧重专业技能训练过程评定。学分制的实施更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形式多样化,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由章节教学转为任务模块教学。教学过程更加反映理论与实践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岗位技能需求合一。
新时期,技工教育无论教学场所、教学任务实施已不适于按课节、学时方式安排教学过程,更适合以专题讲座、工作时段、技能训练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我院11级学员已全面实施了学分制管理办法,科学制订了《专业教学计划及学分分配表》《学科教学计划》和《学分制管理办法》,按着不同培养层次,将课程划分为公共素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其它项目组成的模块,又将每一整体模块所含的内容一一按学分核定,以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两部分的掌握情况为主要依据,重新构建了弹性、灵活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按着学分制管理办法,学生学习成绩达到规定要求,累计学分达85分以上,方可毕业。学生只有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前提下,才能够获得相应的学分。避免了学生因过分追求各种“证书”而忽略技能操作的现象,使学生真正懂得业务流程和怎样处理工作。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既能明确教学任务,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强化提高的空间。
以上仅是我院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几点做法。要想做大、做强技工教育,凭借这些是不够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办学中,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用好国家专项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要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研究设置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等;要以一体化教学为主要手段,探索和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认知规律、顺应市场经济环境、符合区域发展的办学模式。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兄弟院校的好做法、好经验,为林区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