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内容存在问题分析
□王俊(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体操教材的建设工作受到重视,笔者发现目前我国体操教材内容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体操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体操教材编写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处理好教材内容的纵向层次和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突出自身特点。
体操教材内容存在问题反思
1.1、教材内容单一,变化不大
从教材的内容上看,各个版本的教材内容和结构安排变化不大,几乎千篇一律,长期以来已经形成典型的超稳定的中国体操教材统一体系。这种内容和结构的教材,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建国初期引进我国的前苏联的体操教材内容和结构体系,我国体操教材缺乏独创性,没有形成我国体操教材独有的内容和结构特色。
纵观各个版本的体操教材,教材的多次修订,新教材确实删除了大量繁难偏旧的内容,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但比较多本教材可知,体操教材内容的精简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做一些内容上的删减,1961年版本体操教材包含21章,内容全面但系统性不强,专家学者结合社会需要、学生主体的需要,在教材内容上做了增加和删减。比如:“团体操”、“健美操”的内容已经退出体操教材而成为一门独立的教材。二是对技术动作难度的降低。比赛场上的竞技体操,让人们心潮澎湃,跃跃欲试,而体操的“竞技性”却让学生望而生畏,体操教材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吊环、鞍马、高低杠、平衡木等技术动作不再出现,保留下来的单、双杠、技巧、跳跃的技术难度也大大降低。
我们不能否认对教材内容的继承,但一味简单的删减并不能体现教材的创新。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体操教材要真正反映出学生所需,教材内容要结合现代教学理论,更适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不仅仅是“拿来”和“照搬”。
1.2、体操相关知识体系争论多
体操教材的相关知识体系,比如:体操的定义、分类、术语等,一直都是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多名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依然存在问题。
(1)体操概念不清晰。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定义是揭示概念的内涵的逻辑方法。体操的内涵是指体操区别其他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对其定义的逻辑形式为:定义=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通过分析各版本体操教材对体操的定义,可以看出:体操的“种差”是“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不同类型和难度的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表现人体控制能力;具有一定艺术性”,体操的“邻近的属”是“一种手段;体育(运动)项目”。根据定义的规则: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体操的定义项和被定义项不匹配,存在定义既过宽又过窄的矛盾现象。
①定义过宽——非体操项目被包含进来。
最明显的当属中华国粹——武术,武术中不同的套路,如长拳、刀书、剑术等,都能体现“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不同类型和难度的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有一定的艺术要求”、“体育项目”的要求。
②定义过窄。
一是:定义不能包含全部的体操项目,“有一定的艺术要求”是所有定义都提出,但是像以体现生活、生存需要为目的的实用性体操,以锻炼身体、恢复身体健康为目的医疗体操等项目,明显不具备艺术性。
二是:定义中忽略音乐因素,按照体操教材有关于“体操的内容”中,健美操、艺术体操是典型的两类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的体操项目,音乐在其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体操”的概念却遗漏了这一项。
这些概念表述不够准确,内涵含糊、外延庞大,不但没有把现有的体操内容的共性找出来,也没有抓住体操的实质精髓部分而同其它运动项目完全区别开来。
(2)体操特点不准确。
特点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体操的特点应反映出与其他运动项目的与众不同之处。长期以来,体操教材中对体操特点的描述是:“广泛的群众性”、“全面而有针对性的锻炼身体”、“运用保护与帮助”、“艺术性”、“技术不断创新”。
体操的特点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认同,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体操任务的不明确,这些特点部分指学校体操教学,部分针对的是赛场上的体操比赛。
一是:广泛的群众性,体操有其独特的项目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对体操分类时,基本体操是学校体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的课间广播体操得到了有效的推广,教材化的竞技体操又将丰富学校体操教学内容。体操部分项目的开展情况不能以偏概全的代表体操。
二是:运用保护与帮助,体操在训练和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的悬垂、翻转、滚动、跳跃、倒立的动作,需要运用到保护与帮助,以克服练习者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在学校体育中,保护与帮助是体操项目独有的特点,体操教案中也特别强调这一点。但在竞技体育项目和户外运动中,跳水、攀岩等也都需要保护与帮助。
三是:艺术性,如前文所讲,像以体现生活、生存需要为目的的实用性体操,以锻炼身体、恢复身体健康为目的医疗体操等项目,明显不具备艺术性。
四是:技术不断创新,难、新、美、稳是竞技体操的魅力所在,体操运动员要想拿到好名次,需要不断加大动作的难度、创造新颖的动作。同样,其他的运动项目,如跳水、花样滑冰也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取得好成绩。从体操教材中可以反映出,随着体操教学的改革,繁难复杂的动作已经退出体育课堂。
1.3、体操内容与分类混乱
1961年版本体操教材中体操的内容有:队列队形练习、一般身体发展练习、实用性练习、自由体操、器械体操、技巧运动、艺术体操、跳跃8大项。随着体操的发展,一些新兴项目加入进来,目前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体操的内容有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技巧运动、器械体操、支撑跳跃、实用类体操、自由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蹦床运动11项。
不难看出,体操的内容已经进行过粗略的分类,分类标准是“根据体操练习的特征及其对人体的主要作用”。其中的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是根据人体和器械的位置关系划分的,但是,技巧运动、自由体操是很典型的不借助任何器械完成的单个或连串的徒手动作,支撑跳跃则是借助山羊、跳箱、跳马等器械完成的练习。健美操和艺术体操即可徒手也可持轻器械进行的身体练习。
这些内容的罗列经过一次不完全的分类已经混乱,而在此基础上又分别根据“练习形式”或“体操的目的与任务”进行分类,使体操的内容更显混乱。
一是:根据练习形式的不同分类,将体操分为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及专门器械体操三类,这就使得队列队形练习和健美操“无家可归”。
二是:根据体操的目的与任务分类,将体操分为基本体操、竞技体操和表演体操,这里有无端派生出一个不属于体操内容的“团体操”和“舞台体操”。不仅如此,竞技体操中包括竞技体操、技巧运动、健美操、蹦床运动、艺术体操。此处的竞技体操和技巧运动处于并列的位置,而自由体操从属于竞技体操;健美操被划分在竞技体操之下,同时也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并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
1.4、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交叉,体操自身特点缺失
从“体操教学”(1961年版本)到“体操技术动作教学”(2010年版本),是一个实质性的跨越。“体操技术动作教学”一章是在对体操课程分类的基础上,专门针对“技术类”体操的教学,暂先不议“体操技术动作”和“技术类体操”是否同指一物,就“体操技术动作教学”一章来说,章节中的“技术类体操教学方法”、“技术类体操动作教学策略”并没有体现体操的教学特点,反而和《学校体育学》、《体育教材教法》多有重复。
2.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
体操教材内容中相关知识体系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第一本体操教材中遗留的“老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年代已经引起相关体操专家的重视。教材的编写要结合最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更要从学生主体方面考虑。改变以往难度大,内容陈旧的现象,教材要适用于每位学生,让学生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共识,又能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2、处理好教材内容的纵向层次和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突出自身特点
体操教材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重点的将适应学生自身发展水平和主体需要、社会需求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编进教材是必然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调整,教材不仅要重视体操知识技能体系的编写,还要结合体操教学的特点和需要,引进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使之符合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能是简单的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重复。
[1]金岳霖.形式逻辑(重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王建涛,张予南,刘森林,赵重平.体操概念历史演变的逻辑特征及明确体操内涵的思路[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2).
[3]曹恒海.关于体操绪论中部分内容的不同见解[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