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广强
新媒体传播应用于图书馆深层次服务的理论探究
姜广强
[摘要]新媒体是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技术支撑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与图书馆深层次服务相结合,能够为读者提供即时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不仅提高了信息知识传播的质量和效率,还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为深化图书馆深层次服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和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图书馆;深层次服务
[作者]姜广强,副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
新媒体是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技术支撑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是独立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之外的“第五媒体”。它利用网络技术、移动技术、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网络等渠道以及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知识信息及娱乐服务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正以不可遏制的势头,与传统媒体并驾齐驱,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它正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的理念应该是以用户为中心,处处为用户读者考虑,时时与用户联系。新媒体诸多优势和特性能够满足图书馆深层次服务的需要,利用新媒体传播可以提高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质量和效率,无论是信息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还是读者群体的小众化、信息受众的扁平化,都能通过新媒体传播解决这些图书馆服务中的新课题。可见,图书馆依靠新媒体传播开拓深层次服务是大有所为的。
新媒体之所以能够在图书馆的深层次服务中大显身手,是与其独特的优势所决定的。新媒体较旧的传统媒体而言,主要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即时性。新媒体往往是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PAD等现代化的软硬件设备来传递信息的。新媒体传播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第二,多样性。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不仅能够传播文字和图片,还能传递声音、视频、动画甚至是3D影像,大大丰富了传播内容,也更加吸引读者用户。第三,交流性。信息传播的价值在于交流,新媒体传播会促使用户形成许多共同兴趣和爱好多样化的小众群体,如各种论坛、QQ群、微信群和博客圈,在这些新的互联网的信息部落里,时刻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并可以讨论、交换彼此的观点,从而达到信息互传的目的。第四,便捷性。新媒体大多数依靠互联网,基本上只消耗一定的流量,成本低廉,受众多为免费获取,因而更加方便使用。
图书馆是集图书资料和信息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具有向读者和社会提供交换信息知识的全方位功能。新媒体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应该居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如何发挥好新媒体在图书馆的服务中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国内对于新媒体应用图书馆服务的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图书馆服务应用新媒体传播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而目前国外在新媒体传播使用方面,在图书馆的应用上更加具体,更加成熟。应该看到新媒体在传播手段和传播内容上有着先天的优势,能改变信息传播过程中效率不高、信息利用率低的现象,许多图书馆每年花巨资买来的图书资料和电子数据库,如果没有人借阅和访问,其实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可见,新媒体深入图书馆深层次服务刻不容缓。
进入信息和互联网的时代,更应该具有互联网的思维,更应该多考虑当代读者群体的成长环境和特点,他们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一代,号称“Y一代”,他们对于新技术和新媒体持欢迎和接受的态度。但是,图书馆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思想和旧的服务理念的影响,大部分人还习惯于旧的服务模式,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接受新媒体传播还顾虑重重,忧心忡忡。因此,必须以大胆创新的思想,冲击传统的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果断采取措施,尽快使用新媒体,否则就会错过图书馆发展的新机遇,只能使读者更远离图书馆。事实上,现在也的确出现了读者越来越疏远图书馆的现象。据最新的调查,现在大多数读者都是依靠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查询资料,如果我们再不行动,就会失去更多的读者。国外有人预言,到2050年,大部分图书馆就会在地球上消失。当然这有点耸人听闻,但这提醒了我们,仅靠自己的馆藏坐等读者上门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图书馆只有拿起新媒体这一新的武器和法宝,才能开拓出深层次服务的一片新天地。
伴随新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成本不断下降,智能手机的功能十分强大,过去许多在电脑上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都可以在手机上实现,这就为我们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推广提供了可能。移动图书馆服务正越来越受到读者和用户的欢迎,必将成为图书馆三厢车服务的主要工作模式。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和电子阅读器等移动终端,访问图书馆搭建的移动服务平台,可以得到以下多元化服务:
一是查询信息,获取多方面的信息。读者通过移动图书馆平台,可以得到信息检索、图书查询预约、还书提醒、在线咨询、电子书阅读等服务。图书馆可利用新媒体传播独有的多媒体手段向用户传递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这些多媒体内容不仅活泼新颖,雅俗共赏,而且更新速度快,更贴近当代人的生活,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使更多的读者爱上图书馆。
二是增加微信、博客、QQ等手机APP服务。图书馆可以在新媒体移动平台上定期举办读者征询和调查活动,与读者及时开展互动交流,第一时间掌握读者的阅读需求和状态,以便调整信息资源配置,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信息进行选择,定制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订阅退订也非常方便,节约了读者大量的时间,因此图书馆既大大方便了用户,提高了管理效率,也节约了很多时间和人力成本。
三是提供专门化的定制服务。读者可以申请一定的云存储空间,上传需求信息;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的专业和爱好,量身定做读者需要的信息,并把所需要的个性化信息推送到个人空间里,帮助用户调整检索策略、设计检索过程、协助文献信息传递等。
《大趋势》的作者、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经说过:“大量但无序的信息,不但不是资源而是灾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鱼龙混杂,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麻烦和问题。我们面临的不仅是知识信息的大爆炸,还有面对如此海量信息不知如何处理的尴尬与无奈。因此应该建立有特色的学科导航系统和资源标引库,弥合检索、分析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数字鸿沟。同时,积极引荐具有良好口碑和信誉并具有指标意义的权威电子数据库,照顾到资源比例和不同读者层的需求平衡。在资源配置方面,应该利用新媒体交互性的特点,多多听取读者的意见和需求。读者可以把诉求和建议直接反映给资源内容出版商,并及时交流沟通,共同参与资源建设工作,从而实现多赢的局面。
图书馆应积极跟踪科学研究进程,在馆藏数字化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学科的专业优势和学科特点,组织学科馆员将海量信息进行体系化、集成化,专业化加工,同时提供查新服务,不断推进学科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做好科学研究的坚强后盾。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交流中心,也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深层次服务的核心是阅读服务,如何对读者的阅读内容和方法进行引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课题。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举办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做好这个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要熟悉馆藏资源,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如通过动画和阅读机器人,向读者介绍馆藏的文本和电子资源。有的图书馆古籍资源丰厚,但读者缺乏了解,再加上这些古籍非常珍贵,容易破损,图书馆可将古籍图书电子化,建立一个古籍资料特色数据库供读者使用,既方便读者的查阅需求,又保护古籍资料,客观上还达到普及宣传馆藏古籍资源的目的。
其次要规范阅读行为和指向。通过电子资源培训和信息法规讲座等活动,引导读者规范阅读行为。让读者了解信息法规、知识产权、信息道德,提高辨别信息优劣的能力,屏蔽有害信息,阅读优秀的文本,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对新媒体出现的不良信息坚决铲除,以免广泛传播,贻害无穷,同时教育读者自觉远离有害不良信息,使读者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最后根据读者阅读兴趣和水平,积极推荐优秀的弘扬正能量的基础书目和基本资源数据库,同时利用一些节庆活动开展线上和线下互动读书有奖活动,如在世界读书日等其他节日,开展每月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定期邀请专家和作者在网上与读者互动,适时向读者推荐好书。也可以及时向读者介绍年度好书榜,引导读者的读书选择和兴趣。
新媒体代表了未来媒体传播的新方向,它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高了信息知识传播的质量和效率,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受到了读者的高度关注。利用新媒体传播有利于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黏合度和亲近感,使图书馆开展深层次服务不仅能成为可能,还能大大促进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胡石.新媒体在图书馆阅读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秦新立.移动互联新媒体的阅读特点及高校图书馆创新策略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4).
[3]王志彦,涂寓.浅谈新媒体服务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以湖北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论坛,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