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宇
浅析图书编辑与报纸编辑异同
周 宇
[摘要]图书编辑与报纸编辑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同的工作内容又使其扮演的角色有所区别。本文从媒体出版周期对编辑工作的要求、媒体结构性对编辑工作的要求、读者对编辑工作的要求、编辑素养、编辑实操、材料获取途径六个方面来简略阐述两者间的异同。
[关键词]图书编辑;报纸编辑;异同
[作者]周宇,人民交通出版社。
编辑的古义是顺其次第,编列简策而成书。虽然记载文字的材料发生着变化,但编辑二字,沿用未改。《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编辑的定义是:[动]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名]做编辑工作的人。也就是说编辑是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的工作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各种媒体层出不穷,编辑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有报纸编辑、期刊编辑、图书编辑、网络编辑等。其中,图书编辑与报纸编辑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同的工作内涵又使其扮演的角色有所区别,本文从媒体出版周期对编辑工作的要求、媒体结构性对编辑工作的要求、读者对编辑工作的要求、编辑素养、编辑实操、材料获取途径六个方面来简略阐述两者间的异同。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丰富的知识,要想使这些知识和经验得到保留并传播下去,需要一种特定的工具,这就有了图书。图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对于人们生产生活有很大帮助,但是它的出版周期较长,传递信息的速度比较慢。从出版周期上说,图书其实是一种不定期的出版物。这种不定期出版行为,使图书的内容和形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记载,更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但这种出版周期对编辑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合理安排选题规划、认真做好出版计划、严格督促作者结稿、及时调整工作强度等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否则稿件累积时,工作紧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稿件的编辑质量。
报纸也是一种印刷出版物,报纸主要刊登新闻和时事,反映最新信息,把当前发生的大事、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及时传递出去。它的发行有一定的周期性,受到时间和周期的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经出版管理部门批准不得擅自修改出版周期和时间。这就要求出版社单位严格遵守出版管理部门制定的时间和周期。报纸编辑保证稿件按时、按量刊出的同时,还要精心策划、发掘报道方向、安排采访、积累素材等,为重点选题、新辟栏目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媒体的出版周期决定了编辑工作的节奏,怎样在保证所负责编辑工作按照要求完成的同时做出精品,是图书编辑和报纸编辑共同面临的问题。
图书和报纸的整体性是很强的。图书虽然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但是也需要编辑进行加工。图书编辑就是对每一种图书在出版前进行主题创作,报纸的整体性特点很强,这就要求编辑在出版前对报纸的整体构思加以强化并维护报纸的精神主旨,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风格统一,内在的“神”一致。
报纸编辑不是一个简单的出版过程。有业界人士认为,报纸编辑不同于图书编辑,报纸的结构性是很强的,报纸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是由许多不同的作者和不同内容的文章组成的,这就要求报纸编辑要对报纸的内容合理安排。先甄别稿件是否可用,再把无序变为有序,读者阅读起来才不会感到杂乱无章。而在图书编辑工作中,一般都是由作者主动完成文稿的结构性工作,编辑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当然,随着编辑职能的不断变化,编辑主动策划的图书,对结构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每一种图书在出版前都没有固定的读者,但是,图书编辑所编辑的每一本图书,它的读者又是有针对性的,有适合的群体。男女老幼所追求的读物内容都是有选择性的,所以,图书编辑就要对适合不同人群的图书进行编辑出版。正是由于读者范围非常广泛,图书编辑对自身的修养要有宽域的、开放式的要求,才能通过编辑工作满足各类读者群的阅读需求。
而每种报纸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读者
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偏好影响着报纸内容的确定与写作方式的选择。如果报纸风格多变,或者同一期报纸编辑水平参差不齐,那么这种报纸失衡发展的结果就是失去读者。所以,报纸的编辑工作要保持在一定的稳定状态和水平,不宜经常变化。
读者不能决定图书编辑编辑什么内容的图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观念发生了改变,这就要求图书编辑对有特定要求的读者群体,要有选择地针对图书进行编辑,来满足特定读者群体的要求。而报纸编辑则不同,他所编辑的内容,针对性要更强一些,是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对稿件有选择地编辑加工,来满足读者要求。
图书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信息量是相当大的,对图书编辑工作者的要求相当严格,不但要有良好的基本功、精通文字语法,还要有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数学精英未必精通化学,公路专业背景的编辑如果不学习也不会知道桥梁、隧道的一些专有名词。因此,随着市场的竞争,对图书编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者型编辑更胜任图书编辑工作。编辑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又专又精,才能更快更好地发现新的选题,找到新的作者资源。
除了少数专业类报纸外,大部分报纸都是新闻综合类媒体,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几乎涉及各门学科,内容不深奥但很广博。这就要求报纸编辑不但具备与所负责版面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适应时代潮流,抓住读者的心,编辑出适合绝大多数读者的报纸。作为报纸编辑,还必须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寻找素材,对所报道的事件要亲临现场跟踪调查,深入挖掘事件真相,报道才能真实生动。
图书的编辑工作,除了复审、终审、校对的程序外,其他工作都是由责任编辑独立完成的,编辑工作相对独立。
报纸编辑有个体行为存在,但更离不开群体协作,报纸中每一个不同的版面都是由许多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小文章组成的,每个版面的编辑又不同,他们是独立的,但是为了合理安排版面又要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有某文章既可以安排到A版面,也可以安排在B版面的情况,也有C版面的,也就是说编辑约写的稿件可以改在另一适合版面发表,这就要求每个版面的编辑都要互相沟通,共同完成好报纸编辑工作。
一本图书具有多大的影响力,能带来多大的经济价值,直接体现图书编辑的个体能力和综合素质,他编辑的图书影响力大,经济效益显著,这就证明他对业务精通,责任心强。而报纸编辑工作中,要想编辑出高质量的报纸,取得优异的成绩,光靠某个编辑的力量是不够的,要靠群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编辑出高质量的报纸。
单从编辑加工的角度来看,图书编辑和报刊编辑存在诸多类似之处,如都承担内容审核、文字校对、材料整理等工作。然而,从材料获取途径的角度来看,图书编辑和报纸编辑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一本图书选题的确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审核,因此图书编辑获取材料往往是主动的、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根据图书的主题和读者群的需求进行材料的搜寻和整理。图书编辑往往通过查阅书刊和网上资源、向作者约稿、组织调研活动等途径获取材料;而报纸版面上的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和新鲜感,因此报纸编辑获取材料往往是被动的,具备较强的临时性和随机性,通常是社会上出现什么热点新闻或重大事件,就临时进行材料搜集和整理。报纸编辑往往通过一线记者的采访稿、现场勘查资料、网上资源整合等途径获取材料。
通过以上六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图书编辑与报纸编辑虽然各成体系,各具千秋,但又同宗同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