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例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摘除术后妊娠情况分析

2015-03-19 04:00孔嫦瑛
海南医学 2015年18期
关键词:摘除术宫腔宫腔镜

孔嫦瑛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妇产科,海南 海口 570203)

39例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摘除术后妊娠情况分析

孔嫦瑛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妇产科,海南 海口 570203)

目的 观察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妇产科采用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治疗的39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3年,记录患者术后的妊娠时间和妊娠结局。结果39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36例获得随访,失访3例;术后28例妊娠,其中20例足月妊娠,6例自然流产,2例早产。结论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能改善患者的妊娠状况。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妊娠结局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polyps,EP)由内膜腺体上皮和间质组织构成,其常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及不孕,是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及不孕的重要原因[1]。根据EP数量分为单发EP和多发EP,诊刮术是以往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常用方法,严重者靠切除子宫达到治疗目的。因诊刮手术无法像宫腔镜在直视下进行,是盲视下手术,容易造成子宫内膜损伤,甚至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其手术效果差,临床上已较少应用。目前子宫内膜息肉摘除的手术方式有宫腔镜定位后摘除息肉及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其对宫颈及子宫内膜损伤少、创伤小、恢复快,临床上已逐渐开展。本文旨在观察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除了EP外无其他明显不孕因素,确诊并行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的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为育龄妇女,其中曾经妊娠后自然流产28例,稽留流产4例,足月产1例,早产2例,未曾妊娠的4例。

1.2 手术方法 宫腔检查镜、宫腔电切镜选用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手术器械,以5%的葡萄糖溶液作为膨宫介质,设置切割电流功率为60~80 W,膨宫压力为13~15 kPa,膨宫液流量为180~240 ml/min,手术选择在卵泡发育早期(月经干净后3~7 d),或阴道出血持续不净者选择在月经周期第12天前进行,手术前当晚阴道上药软化宫颈。术时排空膀胱,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宫颈钳钳夹宫颈,宫腔探针探查宫腔深度及方向。膨宫压力为13~15 kpa。置入宫腔镜后顺序观察宫腔及宫颈形态,首先检查子宫底部,宫腔前、后、左、右壁,然后检查子宫角部及输卵管开口情况,最后检查宫颈内口及宫颈管。确定子宫内膜息肉的部位、大小及数目。用活检钳夹下单发或直径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钳夹不彻底者及直径较大、多发的子宫内膜息肉则用大号扩宫棒扩宫后以环状电极电切至基底部,手术中尽量保护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基底部内膜组织。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及置节育环预防宫腔粘连,组织物送病理检查。术后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给予克龄蒙治疗3个月,促进子宫内膜修复,造成周期性子宫出血,预防宫腔粘连,手术后3个月后取出节育环。

1.3 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 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记录术后妊娠时间、妊娠结局。

2 结 果

2.1 术中情况 39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一次完成宫腔镜定位后摘除息肉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手术完毕宫腔平坦。单发EP 29例,多发EP 10例,EP直径0.5~2.5 cm,手术时间为15~43 min,平均(16.5±5.3)min,术中出血量为10~22 ml,平均(13.4±4.2)ml,术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2.2 术后随访情况 39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内膜息肉,36例获得随访,失访3例,术后经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均恢复正常。36例患者术后28例妊娠,其中20例足月妊娠,足月妊娠率由术前2.56%(1/39)升高到术后的55.56%(20/36),6例自然流产,自然流产率由术前71.79%(28/39)降到术后的16.67%(6/36)。2例早产,5例仍在随访治疗中。

3 讨 论

EP是良性的宫腔占位性病变,其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息肉可以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EP是异常子宫出血及不孕的主要原因,其可以生长于宫颈管内,也可以从子宫壁的任何位置以任何角度向子宫内突出。EP对女性生育功能影响的主要机制:EP在宫腔内作为异物,可以干扰受精卵着床和发育;输卵管开口处生长的EP机械性阻塞输卵管开口,影响受精卵进入宫腔,导致不孕;EP引起慢性不规则宫腔出血、子宫内膜炎症反应,导致宫腔内环境发生改变,均不利于精子存活或受精卵着床;以及EP患者常常伴发各种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如黄体功能不全、排卵异常、不排卵或雌激素水平过高等均不利于受孕。大多数学者主张不孕妇女应行EP摘除,尤其是对于一些除了EP外无其他明显不孕因素的患者[2]。本组资料中患者术前自然流产率高达71.79%(28/39),足月分娩率仅为2.56%(1/39),故子宫内膜息肉是导致不孕、反复流产、早产的常见病因。

传统的治疗EP的方法是诊刮宫腔,因手术在盲视下进行,具有创伤大、术后宫腔粘连等不良后果。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在直视下进行,可以直观、全面观察宫腔,判断是否存在子宫内膜息肉,可以宫腔镜定位后摘除息肉或行息肉电切手术,因此创伤小。对于大部分小息肉,手术中无需用大号扩宫棒扩宫,可用活检钳直接夹取,减少电损伤及宫颈、子宫内膜损伤。钳夹不彻底者及直径较大、多发的子宫内膜息肉,则需用大号扩宫棒扩宫后以环状电极电切至基底部,手术中尽量保护正常内膜组织及基底部内膜组织。本组资料中患者术后自然流产率为16.67%(6/36),足月妊娠率为55.56%(20/36),明显降低了自然流产率,显著提高了足月分娩率,同时术中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宫腔镜下去除EP提高了不孕妇女的生育功能,其原因可能是宫腔内环境得到了改善,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宫腔容积变大,内膜重新增长修复,妊娠结局得以改善。宫腔粘连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任何宫腔手术操作都有可能造成子宫内膜组织损伤,导致宫腔粘连[3]。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给予节育环置入宫腔以及对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者术后给予克龄蒙治疗3个月,促进子宫内膜修复,造成周期性子宫出血,对预防宫腔粘连有重要作用。宫腔镜是治疗和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以彻底切除病灶,手术创伤小,尽可能保护正常子宫内膜及基底部,避免子宫内膜损伤,恢复患者子宫内环境,进而改善患者生殖功能,手术微创、简单、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Arslan S,Aytan H,Gunyeli I,et a1.office hysteroscopic evaluation ofendometrium:can we hit the target[J].Arch Gyneeol Obstet, 2005,271(3):200-202.

[2]潘 萍,李素春.子宫内膜息肉与不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11):879-880.

[3]肖松舒,万亚军.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再粘连的前瞻性、随机、阴性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1):32-36.

R714.42+2

B

1003—6350(2015)18—2764—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8.1006

2015-06-24)

孔嫦瑛。E-mail:kongchangying2011@163.com

猜你喜欢
摘除术宫腔宫腔镜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