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桃荣,李光辉
(南昌市卫生学校,江西 南昌330006)
中职解剖学基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陈桃荣,李光辉
(南昌市卫生学校,江西 南昌330006)
针对解剖学学科特点和中职生思想活跃等特点,中职解剖学教师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运用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来增强教学效果。鉴于当前中职教师对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及他们所具备的信息素养,要开展好信息化课堂教学可能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信息化;课堂教学;解剖学基础
由于互联网的发明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进入了全球信息智能化时代。信息化给中职卫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尤其是最基础且最重要的形态学课程——解剖学基础。解剖学是医学院校所有专业学生首先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重要性相当于高楼大厦的奠基石,但其内容繁杂,并有大量枯燥乏味且生僻难懂、不易记忆的医学专业名词,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效果不理想。针对解剖学基础的学科特点及当前中职学生的特点,为了提高中职生对解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及对新知识的理解领会能力,我们在解剖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信息化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1 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含义
信息化课堂教学至今没有权威性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的课堂教学。因此,信息化课堂教学就是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用多媒体形式再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动态化。同时,创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且直观、生动、形象、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享受教学过程。这种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2 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特点
1.2.1 教师角色改变,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1]。因此,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台上走向台下,创设使学生发自内心喜欢的课堂,从传统的知识信息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督导者,转变为信息化资源的挖掘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作者;学生则可从台下走向台上,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情境创设、独立探究、会话交流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自主学习。这样教师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则可以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主动思考及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了全新的知识结构。
1.2.2 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使学生享受学习过程信息化课堂教学就是依托多媒体计算机、智能手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和互联网等现代教学媒体,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资源的合理整合及学习过程的设计,以形成理想的教学环境来支持学生主动“学”,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如用图片、虚拟仿真、三维动画等丰富多样的多媒体呈现知识信息的形式,将人体解剖结构中的一些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形象化,就能让学生“看穿”人体各组成部分,学生便可产生学习的乐趣,愉快地享受学习过程。
1.2.3 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学习内容,明确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点,并运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协作学习、独立学习等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解剖学基础中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电子教案、课件、微课、视频录像等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此外,由于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学生学习可以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在智能手机普及的环境下,学生还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在课堂教学之外随时学习知识,如学习微课,或用手机拍摄标本模型等,还可登录QQ群和微信平台参与师生的交流讨论,有效地增强了课堂学习效果。
1.2.4 丰富的信息源,激发学习兴趣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图形、文本、动画等创设了信息丰富、知识量大的学习情境,使得中职生手、脑、眼、耳等并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1 构建信息化解剖学课堂教学环境
首先,学校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加强硬件建设,如购买多媒体计算机、师生交互式显微镜系统和建设解剖学数字化资源库等,为解剖学多媒体化、网络化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标本图片、动画视频、目标测试题和考核办法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同时将与课程相关的课外资料等上传至网络;教师还可利用教学平台、QQ群和微信平台发布通知、布置作业、开展讨论、解答问题等。
2.2 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
在信息化时代,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方法,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成信息化环境下的参与式教学,一定要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
首先,创新编写符合信息化环境下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创新编写有利于增强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在保持解剖学学科知识完整性和科学性、先进性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经典教材的编写套路,创新编写和编排方式。一是增加或突出案例、拓展链接和要点提示,使教学更具灵活性和启发性;二是教学目标具体化,直接以考点方式呈现并在正文中加粗标注;三是按信息化需求编排,运用大量表格、流程图、关系结构图等代替传统教材中枯燥乏味的文字描述,使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四是结合泛在学习理论,鼓励学生利用手机拍摄教材中的图形图表等,进行碎片化学习。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将解剖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如利用信息技术将呈现解剖学知识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制作成当前学生喜爱的现代多媒体课件,或整理成解剖学基础数字化多媒体资源库,或自行录制微课等,使其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利用手机对实验室中的模型、标本进行拍摄,建立移动学习资源。此外,还可把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媒体结合,建立解剖标本图库,如把模型和标本等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形成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库。当然,对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可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多媒体表达,如对人体动静脉血管的分布和血液的流向,可以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编制;对脑脊液产生部位及排出途径等用流程图表示。
2.3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解剖学基础专业名词繁多、知识量大,知识之间关联性不强,缺乏逻辑性,加之人体解剖学隶属形态学,需要建立立体感、层次感等,这就给学生学习解剖学基础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信息化课堂教学利用大量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微课等对解剖学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把容易混淆的重难点教学内容先梳理归纳,如椎骨形态可归纳为“一体一弓七个突起”,心脏外形可归纳为“一尖一底二面三缘三沟”,再用信息化技术制作成图表等,以使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对主动脉走行及其主要分支等连续性结构,可编排成一个简易、美观、新颖的思维导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易于记忆。
3.1 片面理解信息化课堂教学
目前,有不少教师对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认知是片面的,拿电子白板作为黑板的替代品,把板书内容搬到PPT课件上,甚至还停留在幻灯片教学阶段。也有教师认为下载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师就可以“一劳永逸”,尤其是目前流行的微课,似乎可以认为课堂上不需要教师了。此外,有些管理部门则认为信息化课堂教学就是用信息设备教学,不惜花费重金投入在硬件上,而教师的信息素养却没有得到同步提升,且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滞后。其实,推进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探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信息化教学无论怎么发展,都不能代替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职业标准等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因此,信息化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3.2 过分依赖信息化资源
信息化资源为解剖学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使一些教师挖空心思在网上寻找可以套用的教学资源,却忽视或不愿使用身边现成的模型、标本等传统资源。其实,有时形态学传统的模型、标本等的直观性和真实性是信息化资源无法达到的,它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某一结构。例如,用心脏模型来观察心脏四腔位置结构及各瓣膜的形态结构效果优于观看多媒体图片。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过分依赖网络资源,会误导学生产生“一切学习资源只来源于网络”的意识,导致学生不去关注生活中可接触的事物,不懂得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因此,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多角度、多渠道地获取最适合教与学的教学资源。
3.3 当前还难以建设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丰富、优秀的信息化资源的支持,但目前许多信息资源质量不高,其形式多为PPT课件、图片及动画视频。在资源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资源的数量,没有进行多方协调,出现懂技术不懂教学内容、懂教学内容不会软件操作的现象,导致开发的资源缺乏针对性、系统性,不易推广。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要兼顾硬件的投入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两方面,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要全面提高解剖学课程教师的信息素养,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3.4 难以创新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
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信息容量增大,课堂教学“满堂灌”,没有根据信息化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3]。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只是把“人灌”变成了“机灌”,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筛选和组织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支持和帮助,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对人体解剖学而言,要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就应该让学生感兴趣、易理解、好记忆[4]。我们在信息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协作式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记忆繁琐解剖学名词的效率,改变了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真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学习探究及团队合作的能力,挖掘了学生潜力。当然,在进行信息化课堂教学时还有许多困难,如信息化教学模式没有普及、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不快、信息化教学资源质量不高等,但我们仍要以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大力推进信息化课堂教学。
[1]余和剑.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信息素养教学改革研究[J].情报探索,2013(4):15-17.
[2]卜凡,冷子花.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2013(Z3):46-47.
[3]李文剑.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之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6):28-29.
[4]林文海.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卫校人体解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J].医学信息,2010,23(12):4715-4716.
G420
A
1671-1246(2015)18-00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