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思考

2015-03-19 02:21孙芝杨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院校科技

□ 孙芝杨 黄 闯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它对科学技术转化应用能力的高低。近年来,我省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积极加强与推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促进高等院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

一、欧美发达国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一)成立专门的专利经营机构。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设置上,都从国家、地方、高校等层面设立的相关的专业机构,加强高校科技成果的统一归档管理,提高营销效率,提升科技成果的质量。

(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方式多样化。以技术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营销为核心,多元化的方式包括衍生企业(由大学、实验室或者技术发明个人等,以技术企业的方式进行单独转移)、技术转让(经由技术转移相关机构向企业界进行专利许可)、合作研发(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或者相关机构共同进行应用研发)。其他则多以高校科技园、孵化器等规摸载体,通过资源、产业的集群效应,联动地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另外,也可借以国际间交流合作。

(三)注重转化制度的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权益主体进行明确,保障各主体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相关制度多以推动产学研合作出发,并为其创造实现途径;对于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国家通过补充性规定进行协调解决。

(四)建立明确、弹性的收益分配机制。锁定收益主体,明确量化主体间的分配比例,根据项目特点,设置一定的弹性;对大学教师而言,通过大学技术许可办公窒,即专门从事高校科技成果的专利管理和营销的专门机构,除去中介转化服务费用外,所得的收入大部分归发明人和投资方所有,能积极鼓励他们进行进一步创新。

(五)开发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充足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企业资本、慈善基金、社会捐赠、风险投资等。

(六)构建“软件”平台。搭建公共信息平台,促进技术信息的公布和交流,加强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之间的互动,对科研人员实行优惠或推行奖励制度,提高相关方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宣传科技兴国等战略思想,并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二、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因素

(一)高职院校过度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科研人员往往把精力集中在前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两个阶段,而成果形成产品还要经过中试放大、小批量生产等一系列过程。科技成果在转化前,仅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若不有效的与其他的生产要素结合,就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忽视市场方面需求、轻视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的科研项目体系,成为制约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因素。

(二)财政科技支出用于企业比例较低。目前中国财政科技支出中企业仅占15%,而发达国家则达30%以上。中国大中型企业科技研发支出目前占主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1%,与发达国家大企业5%的水平也有很大差距。

(三)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发达国家,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日益依靠中介服务体系提供各种服务。大部分的中介机构没有什么针对性,规模化、专业化、服务能力、经济实力不强,沟通能力差,尚未形成一站式的服务格局。

(四)高校与企业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诚信缺失。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等造假现象时有发生。重点科目的专项经费由于数额庞大,科研经费的管理较为松散,使得科研经费极易被侵占或挪作他用,影响了科研投资的回报率。

三、江苏省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破的对策

(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2009年以来,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推动设立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银行以低息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成果转化项目贷款的整个流程以科技部门为主操作,能够有效规避银行对企业属性、产品科技含量等信用贷款关键要素认知困难的问题,有利于把握政府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也有利于有效地控制信贷风险。

(二)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用于企业的比例。2012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突出强调要把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完善金融、税收、价格、财政、知识产权等管理政策,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积极研究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用于企业比例的措施。

(三)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人才支持方式,并在配套科研经费、改善研究设施、提高生活待遇等方面加强支持力度。江苏省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基金项目资助强度达到了20万元/项,远高于面上基金项目的强度。

(四)积极争取国家级研究基地落户当地。结合地方特色优势,加强企业研究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要求规范运行,保证建设与运行所需的经费和政策。

(五)实施“科技管理领导人才培训计划”。选送优秀青年科技管理人员到国内外知名院校深造或重要岗位锻炼,使他们成为善于追踪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前沿,有较强科技创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家。

(六)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项目评审论证立项决策机制、专家遴选机制和信息公开公示制度。规范立项程序。完善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推行网络申报、视频评审。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和项目验收管理,建立成果跟踪和绩效评价制度,加强经费管理。制定科技条件平台专项绩效评价办法,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通过完善组织机制,细化绩效目标,抓好关键环节,组织好预算绩效跟踪、监督管理等工作。

(七)加强协同创新。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设立支持联盟构建和发展的专项资金,搭建联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发挥优秀联盟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联盟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联盟间协同创新能力。

四、结语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要通过政府、高校、社会和个人的长期努力。高职院校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和机制,主要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用于企业的比例、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争取国家级研究基地落户当地、实施“科技管理领导人才培训计划”、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加强协同创新等方面加速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1]程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

[2]陈东林,张晶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促进对策[J].企业经济,2011

[3]熊丙祥.SC省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引导领域及促进措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院校科技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