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价值观的变迁谈医院绩效分配改革

2015-03-19 02:21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集体价值观医院

□ 何 平

随着社会的前进,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绩效分配改革如何跟随价值观的变化,作出更符合价值观变化的考评考核措施,促进医院员工的活力和主人翁精神,促进医院持续发展,是本文要探讨的主题。

一、价值观概述

(一)价值观及涵义。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及重要性的评价和总的看法,即对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尤其表现在针对自身的一种目标取向,突出反映在个人奋斗历程上;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是人们在价值观追求上的一种导向,突出表现在社会舆论和评价准则上。这种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不同的个人或主体,所产生的价值观的体系有不同的差异。

(二)价值观的特点。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稳定可能在数年、数十年不发生内涵性改变,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取向和奋斗历程,也使得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准则难以转变。价值观具有时代性,经历过同一个时代的人,具有几乎相同的价值观,成为这个时代价值观的主流,同样,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代沟”。价值观具有阶级性,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人,所处的生活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水平、政治资历等不同,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具有可变性,随着社会的前进,价值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三)价值观的作用。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决定人的行为和心理基础。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社会、事物有不同的导向作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不同,引领的文化观念不同,形成的社会风气就不同,单位在绩效这方面要作出积极的引导;价值观对个人自身的人生道路选择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往往引导人们向着自己理想观念努力。

(四)价值观的分类。根据价值观产生的主体可以分为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个人价值观以个人利益为中心,集体价值观以集体发展、共同利益为中心,社会价值观以对社会产生贡献为主导。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渐渐占上风,关心集体利益渐渐被削弱。根据普遍性可以分为普适性价值观和特定价值观。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产生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准则。

价值观体系在同一个个体,因其价值观体系注重点不同,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一是理性价值观:以真理、知识为中心的价值观。以这种价值观为主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得高于一切,崇尚科学,往往追求事物内在发展的规律,以其指导行为和立场。我国受传统观念影响,崇尚科学的氛围远不如西方国家。二是经济性价值观:是以有效、实惠为中心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仅行为上体现个人的利益,在观点和看法上,也是从自身出发,形成价值观念,往往具有一定的偏见性。三是社会性价值观:是以他人、群体为中心的价值观,把为他人、群体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很讲究个人在集体或社会中的作用,具有这种价值观的人,往往有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其他,还有如宗教性价值观、教育价值观、唯美价值观等。

二、当前社会价值观发生的变化

(一)由结构单一的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转变。建国以后,我国很快形成了以计划经济、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单一为特征的社会结构,形成的价值观较为单一。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以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全方位开放,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日渐多元化。目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共存或转型过程中,医院也形成公立医院和以盈利为目的私立医院。

(二)从集体价值观向集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融合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社会主张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一大二公”是当时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开始对集体主义和价值观进行全面的反思,认识到原来所主张和奉行的集体主义严重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个体价值观在当前社会日益膨胀,集体主义观念淡泊,明显地表现在“80后”青年价值观上。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没有集体,个人就无所依傍,集体本身的发展也是为了个人及其全面发展的。

(三)理想价值观淡化,世俗价值观增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期,理想是支撑革命胜利和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难探索的强大精神支柱。我国经济繁荣后,世俗的价值观有日益增强的趋势。

(四)精神价值观淡化,物质价值观增强。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将精神生活置于物质生活之上,崇尚精神高于物质,而极力贬损甚至打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物质利益成了人们追逐的重要对象,物质价值观得以正名并在中国历史上空前地凸现为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五)价值观实现的信誉上急剧下降。“贡献在前,享受在后”、“论资取酬”已经不被人们所接收,人们已不能信任“空头”的行政承诺,害怕更换领导后原来所做的功绩被抹杀,都希望所做的工作和努力能及时地转化成个人的利益。

三、医院开展绩效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要求管理层理解新时代的价值观变。医院是一个有长期历史的机构,年龄层次多,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正好为单位管理阶层,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观,或多或少地表现在“看表现,给待遇”的观念上,也讲究资格资本,往往要求职工“先吃苦,后享受”,而“80后”的年轻人,因为工作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或者经济压力大,“做事给钱”成了他们对工作取酬的态度。这样,就要求管理层对职工的工作安排和绩效管理上,充分考虑这种价值观的改变。

(二)要通过绩效考核来引导社会良性价值观。一些社会普适性价值观如“真、善、美”、“大公无私”等被自私自利的个人价值观所取代,但一个单位要在绩效管理上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比如,医院要把那些好人好事、大公无私等作为一种考核因子。

(三)重视知识,引导理性价值观。医院在绩效分配中,技术含量大,风险高的岗位,决定医院声誉和社会地位的岗位,权重的比例要大。并且,要把进修、学习、晋升、科研等作为一种考核因子。

(四)要统一个人价值观和集体价值观。一个单位有活力存在于社会,则表明这个单位有被社会承认的价值。有利于集体形象的集体利益,也是个人利益,要统一起来。比如,社会对单位形象的评价,对职工的监督,也要成为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

(五)强调成本核算,把医院的发展与个人的经济利益统一起来,让每人员工都能理解集体存活的条件和价值。医院的成本管理,更能控制支出和浪费,为集体和社会节约财富。不能搞科室经济收益与个人绩效挂钩,应该从工作量、工作质量、风险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绩效考核。

(六)考核绩效项目多元化。单一的经济指标已经不能更好促进医院在社会上有效长远发展,绩效考核要参考多个因素,甚至可以尝试1000分考核量表。

[1]廖小平,成海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变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

[2]余海燕,朱丽莎,沈晓.关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的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10

[3]张玉韩.医院绩效管理中沟通的缺陷及对策[J].中国卫生人力资源,2008

猜你喜欢
集体价值观医院
我为集体献一计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警犬集体过生日
萌萌兔医院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