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洁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430074)
谐音造词的图形-背景阐释*
——以“蒜你狠”系列为例
黄 洁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430074)
谐音造词是汉语重要的造词方式之一,谐音词语具有简洁高效、抢眼易记和生动形象等特点。本文以人民网报刊杂志检索系统和谷歌搜索为语料来源,以“蒜你狠”等网络谐音词语为例,以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研究汉语谐音造词遵循的认知规律。文章在讨论这类谐音造词涉及的图形-背景组织模式和语用效果基础上,以词汇、句式和语篇层次概念隐喻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这类词语的语义建构过程。
蒜你狠;谐音词语;图形-背景;语义建构;隐喻
2010年底,一条新浪微博被网友频繁转载,只因其中的谐音词语生动地描述出国内物价暴涨的状况:
①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油他去! 铜心协力,铝创新高,金金有味,锌锌向荣,锂直气壮,棉里藏针,糖吉诃德,稀已为常,煤红了,瓜瓜叫,就茶你!之后,鸽子蛋也吃不起了,两月涨价50%,鸽子肉快成格格肉了!堪称“鸽你肉”。鸽,已不是传说。
这条微博中的谐音词语描述生活用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状况,例如,大蒜(“蒜你狠”)、豆类(“豆你玩”)、生姜(“姜你军”)、苹果(“苹什么”)、食用油(“油他去”)、白糖(“糖吉诃德”)、鸽肉(“鸽你肉”)、(大红袍)茶叶(“就茶你”)。它也描述出基本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例如,棉花(“棉里藏针”)、煤(“煤红了”)。它还描述出金属价格的普遍上涨,例如,铜(“铜心协力”)、铝(“铝创新高”)、金(“金金有味”)、锌(“锌锌向荣”)和锂(“锂直气壮”)。这条微博还间接地表达出作者对涨价的愤怒、调侃和无奈等各种情绪和态度,例如,算(“蒜”)你狠,逗(“豆”)你玩,凭(“苹”)什么,由(“油”)它去等。
上述表达的共性之一是采用谐音这一语音手段。谐音造词研究主要围绕历史演变(郭焰坤 1999)、构词方式(付胜云 盛爱萍 2008)和修辞效果(王苹 2005)等主题展开,仍有待研究的问题包括:说话者选择谐音词语的具体方式、谐音词语的语用效果和听话者建构谐音词语的语义的方式。
本文以近几年描述物价上涨为主题的谐音词语为例,以人民网报刊杂志检索系统(http://search.people.com.cn/rmw/GB/bkzzsearch/index.jsp)和谷歌搜索(http://www.google.com.hk) 为语料来源,以图形-背景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这种造词模式遵循的认知规律。
2.1 图形-背景理论与语言研究
“图形-背景”概念源于认知心理学,后来被Talmy (1978, 2000)和Langacker(1987)引入语言研究,用于阐释组织语言成分遵循的原则。例如,对同一个场景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征,不同表达方式体现不同图形-背景组织原则。例如,句子 Building A is in front of Building B.是以Building A为图形,Building B 为背景。与之相反,Building B is behind Building A.是以Building B 为图形,以Building A 为背景。Talmy认为,图形背景的选择遵循一定的规律,例如,图形多为动态、体积小、特征更凸显,背景多为静态、体积大、特征不明显(Talmy 2000:315)。
“图形-背景”概念的提出不仅使倒装句(Chen 2003)、空间关系的语言表征(匡芳涛 文旭 2003)和受事主语句(邱贤 刘正光 2009)等许多语言现象得到合理解释,也为翻译实践和文学赏析(梁丽 陈蕊 2008)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2.2 谐音词语的3种图形-背景组织模式
“蒜你狠”系列谐音词语体现出语言使用者用图形和背景方式组织待表达的概念内容。在下文中,我们讨论“蒜你狠”系列谐音构词涉及的3种组织模式,揭示这类词语的构词规律。
2.21 涨价商品为图形,口头语为背景
② “姜”你军 —(将你军) “虾”死你 —(吓死你)
“苹”什么 —(凭什么) “油”不得 —(由不得)
③ 武汉市场的苹果价格上扬,“苹什么”令消费者直喊吃不消。
在例②中,引号中的是图形,括号中的是背景。例②中的词语都以涨价的商品名为图形,以口头语为背景。例如,“姜你军”的图形是“姜”,“将你军”是背景。例③中的“苹什么”指苹果涨价。这类谐音词语的特点是以口头语为背景,例如,“将你军”、“凭什么”、“由不得”、“吓死你”。
2.22 涨价商品为图形,引用语为背景
④ 蒜你狠 —(算你狠) 豆你玩—(逗你玩)
糖高宗 -(唐高宗) 糖玄宗—(唐玄宗)
⑤ 发改委对“蒜你狠”等出拳,“豆你玩”被罚百万。
⑥ 白糖的价格连续上涨一路冲刺,普通的白糖摇身一变“糖高宗”。
例④中的词语都以涨价的商品名为图形,以引用语为背景。例如,词语“蒜你狠”的图形是“蒜”,“算你狠”是背景。例⑤中的“豆你玩”指涨价的豆类,例⑥中的“糖高宗”指涨价的白糖,“糖高宗”的背景“唐高宗”高不可攀的地位被用于隐喻性描述“白糖”价格的居高不下。
这类谐音词语都以引用语为背景。“蒜你狠”出自陈小春演唱的一首名为《算你狠》的流行歌曲。“逗你玩”出自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的著名段子《逗你玩》。“糖高宗”的出处是中国唐代皇帝“唐高宗”。
2.23 涨价商品为图形,隐喻义为背景
⑦ “药”你苦 —(要你苦) “鸽”你肉—(割你肉)
“鸭”扁你 —(压扁你) “辣”翻天—(辣翻天)
⑧ 海南产的泡椒、线椒一度涨至16元/公斤的高价,让很多市民惊呼“辣翻天”又来了!
有些谐音词语以隐喻义为背景。在例⑦中,对于待表达的概念内容“涨价的中药”,“药”是图形,“要你苦”是背景。“要你苦”是双关,一方面,“苦”可作字面义理解,即(中药喝下去)让你口感苦。另一方面,“苦”作比喻义理解,即(药费上涨)让你因经济压力增大而困苦或痛苦。在例⑧中,“辣翻天”表示辣椒的涨价,传递的意思是不仅辣椒让我们口感辛辣,更重要的是涨价的辣椒有“翻天”的本领,即因价格太高而改变我们的生活。
2.3 图形-背景结构选择的动态性和互换性
图形-背景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动态过程。某些情况下,图形-背景可以互换和倒置,“蒜你狠”类谐音词语也会出现图形-背景倒置的情况。例如,在一般语境中,“苹什么”、“姜你军”、“药你哭”和“豆你玩”等词语分别凸显图形“苹果”、“生姜”、“中药”和“豆类”等涨价商品。
但在例⑨中,“苹什么”、“姜你军”、“药你哭”和“豆你玩”等词语分别凸显“凭什么”、“将你军”、“要你哭”和“逗你玩”。与此同时,由于它们以苹果等涨价商品为背景,使我们在表达愤怒、无奈和调侃情绪的同时强化涨价的商品类别。此外,“团员”、“海豚”和“省长”等旧瓶装新酒,由于涨价而产生的团购、囤货等节省现象赋予这些词语新的意义。
⑨ 通胀时代到来,神马都在涨,就是工资保持不涨,神马都不跌,就是股价跌跌不休。“苹什么”我们要默默承受着“糖高宗”的“棉里针”?与其让别人来“姜你军”、“药你哭”,还不如大家面对现实,踊跃加入(热衷于团购的)“团员”,成为(忙于囤货的)“海豚”和(主张过日子节省的)“省长”。生活已经把我们逼成了“玉米疯”和“煤超疯”,我们再也不能“油他胡来”了,我们要自己闯出一片“辣翻天”!以上内容纯属“豆你玩”。哈哈,看后可不要说我“蒜你狠”。
具体选择哪个成份为图形和背景受语境限制。例如,下例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不能默默承受白糖的疯狂涨价。比较例⑩和的表达效果,可以看出,“苹什么”和“棉里针”因为有“苹”和“棉”为背景,苹果和棉花涨价的事实跃然纸上,消费者不能默默忍受的情绪得到强化,使例⑩比例更生动。
⑩ “苹什么”我们要默默承受着“糖高宗”的“棉里针”?
3.1 一语双关:简洁高效
“蒜你狠”系列谐音词语的特点是一语双关,用一个表达形式可以传递两个意思,达到简洁高效的效果。一方面,这种表达形式凸显重要信息,即涨价的商品类别,例如,“蒜你狠”凸显“蒜”、“豆你玩”凸显“豆”。另一方面,这种表达隐含作为背景的说话者的感情色彩。例如,“算你狠”是我们因对别人的行为难于控制而产生的无奈情绪,“蒜你狠”隐含的是“算你狠”,这一表达形式隐含大家面对蒜价高涨而不满和无奈的情绪。“逗你玩”的言行目的使听众和观众开心,而“豆你玩”的涨价则让人不开心,“逗你玩”和“豆你玩”形成强烈对比。“豆你玩”隐含“逗你玩”,这一表达形式隐含说话者对豆类涨价的讽刺。
从功能的角度看,“蒜你狠”系列谐音词语具有功能多样性,既具有名词的指称功能,又具有动词短语的述谓功能,体现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和高效性。在例和中,谐音词语“蒜你狠”在句子中主要发挥名词的指称功能,即“涨价的大蒜”。在例至中,“蒜你狠”、 “药你苦”和“油它去”的主要功能是述谓,即大蒜价格猛涨、中药材价格上涨让你叫苦、油价上涨只能由它去。在例中,“药你苦”既发挥指称功能,即指涨价的中药材,又发挥述谓功能,即药材价格上涨让你叫苦。
3.2 新旧结合:抢眼易记
“蒜你狠”系列谐音词语以旧信息为基础传递新信息,具有抢眼易记的效果。由旧信息引导出新信息,因符合认知规律而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蒜你狠”这类词语的创造背景是引用语和口头禅等,词语的创造者通过谐音的方式改动背景中的一个字,凸显涨价商品的名称。这种构词模式使我们既能发现新词(例如,“蒜你狠”)与旧词(例如,“算你狠”)的不同之处,从而抓住新词的语义核心,又能因熟悉旧词而记住新词。
3.3 平行对称:生动形象
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对称美,前后句措辞时的一个字能创造神奇的表达效果。例如,在例中,除两个小句选用相同的句式外,“豆你玩”的“豆”和后面的“逗”谐音,“蒜你狠”的“狠”和后面的“狠”同现,强化涨价的程度,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在例中,“蒜你狠”和“蒜你跌”分别描述大蒜涨价和价格下跌的情形,二者的对称产生明显的对比效果。
“蒜你狠”系列谐音词语的语义建构过程涉及词汇、句式和语篇等不同层次的隐喻。
4.1 词汇隐喻
谐音词语往往抓住一个概念的某个特征,由此激活相关的概念整体。当谐音词语涉及词汇隐喻时,背景提供图形隐喻义的来源。例如,“蒜你狠”是将“蒜”比喻为“人”,是用人“下手狠”的行为特点比喻蒜涨价的现象。在例中,“糖”是图形,“唐高宗”和“唐玄宗”是背景。涨价的白糖被比喻为“唐高宗”,涨价涨得有点玄的白糖被比喻为“糖玄宗”,“糖高宗”和“糖玄宗”都涉及用皇帝“高高在上”的地位比喻白糖居高不下的价格。
这些用于描述日用商品涨价的谐音词语可进一步用于隐喻性描述其商品的涨价现象。例如,例节选自一篇博文,读起来让人觉得津津有味,主要由于作者用描写生活日用商品涨价的新词生动地描写2010年车市的涨价等现象。例如,“蒜你狠”、“豆你玩” 、“辣翻天”、“油他去”、“不蛋定”、“姜一军”和“‘迷你’涨”。
同年,在汽车市场上,利用资源紧俏等原因,一些厂家和经销商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使消费者被迫“加价”购车的行情。从一两万,到二三十万元,最高是网上的一则新闻:《豪车卖疯了!路虎揽胜加价幅度高达72万》,令消费者深深感叹:“蒜你狠”!(http://blog.sina.com.cn/zhangyuxing,2011年1月4日)
在这个例子中,“蒜你狠”是“新瓶装新酒”,涉及两次语义加工的过程。以“蒜你狠”为例,在第一次语义加工过程中,“蒜你狠”表达的意思类似于“蒜(涨价),算你狠”。在第二次语义加工过程中,“蒜你狠”将涨价的“车”比喻为涨价的“蒜”,表达的意思类似于“车(涨价),算你狠”。
4.2 句式隐喻
与上面涉及词汇隐喻的例句不同,下面的例句不仅用“蒜你狠”等谐音词语隐喻性指称涨价的商品,而且用一些特殊句式隐喻性描述多种商品相继涨价的现象。
4.3 语篇隐喻
“蒜你狠”等词语不仅涉及词汇和句式层次的隐喻,还涉及语篇层次的隐喻。语篇隐喻是概念隐喻在语篇层次的体现。语篇隐喻是“被展开的贯串于语篇中的隐喻表达……通过隐喻概念的延伸在语篇中形成一个语篇组织的脉络,使隐喻具有建构语篇的功能”(苗兴伟 廖美珍 2007:52)。
谐音词语具有简洁高效、上口易记和生动有趣的语用效果,因而使谐音造词成为一种重要的造词手段。本文对“蒜你狠”等谐音词语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广告等其他涉及谐音的语言现象,因为它们的构词机理相同。此外,谐音造词还有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例如,谐音造词时受到哪些限制,造成谐音词语使用频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谐音和反讽等构词方式如何共同实现新词的语义建构?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讨论这些问题。
付胜云 盛爱萍.谐音的层级[J].修辞学习, 2008(2).
郭焰坤.谐音双关的演变[J].修辞学习, 1999 (5).
匡芳涛 文 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 ].外国语, 2003(4).
梁 丽 陈 蕊.图形/背景理论在唐诗中的现实化及其对意境的作用[J].外国语, 2008(4).
苗兴伟 廖美珍.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J].外语学刊, 2007(6).
邱 贤 刘正光.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研究中的几个根本问题[J].外语学刊, 2009(6).
王 苹.谐音双关的审美意蕴探析[J].修辞学习, 2005(5).
Chen, R.EnglishInversion:AGround-before-FigureConstruction[M].Berlin:Mouton de Gruyter, 2003.
Talmy, L.Figure and Ground in Complex Sentences[A].In:Greenberg, J., Ferguson, C., Moravcsik, E.(Eds.),UniversalsofHumanLanguage:Syntax[C].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Talmy, L.TowardsaCognitiveSemantics:ConceptSturcturingSystems[M].Cambridge:The MIT Press, 2000.
HomophonesfromthePerspectiveofFigure-groundOrganization—Taking Suan-ni-hen for Example
Huang Ji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Wuhan 430074, China)
Homophonic word 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pattern of word formation in Chinese, from which lots of multi-functional, eye-catching and vivid words derive.Based on the figure-ground organization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cognitive regularities which lie behind the homophones, with reference to new Internet words such as suan-ni-hen.After discussing three patterns of figure-ground organization and pragmatic effects of these new words, we analyze the semantic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at the lexical, constructional and discourse levels.
suan-ni-hen; homophones; figure-ground; semantic construction; metaphor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认知视角的汉英名名复合词实证研究”(10CYY041)的阶段性成果。
H030
A
1000-0100(2015)04-0012-4
10.16263/j.cnki.23-1071/h.2015.04.003
定稿日期:2014-01-08
【责任编辑陈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