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新闻图片传播的策略探析

2015-03-19 01:50:44潘婧妍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公众时代

潘婧妍

自媒体时代新闻图片传播的策略探析

潘婧妍

当今自媒体已突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局限,在此平台上的新闻图片作为一种直观生动的传播符号,其地位、效率、影响等方面远远高于传统媒体,但同时也存在着图片虚假、图文不符、一图多用、良莠不齐等问题。在未来发展中,应从媒体、市场、公众、政策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自净机制,实现新闻图片产业化规范化,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加强新闻伦理道德教育,规范网络法律建设,促进自媒体平台新闻图片的良性发展。

自媒体;新闻图片;传播策略;良性发展

[作者]潘婧妍,硕士,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讲师。

自媒体(We Media)作为普通市民通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1],是一种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媒体。在自媒体平台下的新闻图片能够突破地域、文化的限制,进一步调动传播主体参与社会传播的能动性,能有效激发公众的表达欲望。新闻图片的海量、高速传播,一方面,能够让公众快速获取信息,积极表达意见,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但另一方面,图片传播某种程度上也在产生负能量。

一、自媒体时代新闻图片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后期处理,真实性被质疑

无论对于媒体还是受众,真实的新闻图片在新闻事实报道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任何对图片明暗、色彩、对比度的改动,都必须在确保新闻事实真实的前提下。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中,图片后期处理技术不断进步,经后期处理,新闻图片可呈现出更加完美、逼真的视觉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引起某种社会影响(如诋毁诽谤、哗众取宠、恶作剧或技术误差等),而对照片进行技术上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的修改和处理,冲破了新闻图片真实性的道德底线,在虚假图片信息的鼓动下,公众更易做出激进的行为,不利于网络安定与社会和谐。

(二)图文不符,劣质信息泛滥

在“关注度即生命力”的自媒体时代,文不对题、故弄玄虚的“标题党”现象普遍存在,与“标题党”现象同时出现的,是附带在标题旁极具吸引力但与文章内容毫无关联的图片,即“图片党”现象。这些图片“唯恐不刺激,唯恐无亮点”,为吸引关注或实现商业利益,制造了大量图文不符的虚假新闻,公众阅读时间与精力有限,当被“图片党”拽进表面华丽而内容空洞无聊的新闻中时,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接收到的信息整体质量也在下降,长时间将损害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进而严重破坏媒体与公众的关系。

(三)一图多用,导致理解偏差

在自媒体时代,大量的分享、转发使海量信息迅速传播,一张新闻图片,可以被应用到任何一种媒体中,加工成迥然不同的新闻,使原本真实反映新闻现场的图片毫无真实性可言,即“有图无真相”。如2013年4月一张名为“上海交大捣毁校园全部鸟窝”的新闻图片,曾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原本是每年例行的搬迁鸟巢工作,渐变为“为了防范H7N9禽流感病毒入侵校园,将捣毁校园树木上的所有鸟窝”。仅根据图片内容,无数网友并不知情,甚至批评校方,“这样的学校是否能教育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的学生”。因此,对同一张图片的不同理解,可能会使得事件性质发生转变,而作为新闻图片主体的事件或人物,也必然遭受误解与舆论的压力。

(四)良莠不齐,专业素质薄弱

新闻图片立足社会事件,以人文精神为核心要义。自媒体为个性张扬、个体化表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其专业性、权威性难以保证。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现有的主流自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其背后运营人员水平良莠不齐,不具备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在职业道德、自律意识、人文关怀意识等方面比较薄弱。如在灾难报道中,无法把握真实图片与图片负面效果之间的平衡,可能引发公众过于偏激的情绪和态度。在非灾难报道中,不考虑儿童、患者等弱势群体的隐私,忽视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将其暴露在镜头下,会对事件人物本身造成伤害。

二、自媒体时代新闻图片发展策略

2005年,学者李培林在《读图时代的媒体与受众》一书中提到,读图时代“图片传播者已经不再只是摄影记者,而包括总编和编辑、记者在内的全体新闻从业人员”[2]。而今,进入自媒体时代,图片传播者已不再局限于新闻从业人员,其内涵与外延均得到扩大,任何人、任何机构都担负着媒体与受众的双重身份,因此,为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应从媒体、市场、公众、政策等方面入手,推动新闻图片的规范传播。

(一)完善自媒体传播自净机制

自媒体时代,传统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已经进入一对一、多对多的分众化或小众化模式,传统的“把关人”不存在,那么主流媒体就应依靠自身的影响力,成为自媒体时代的“把关人”。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平台通过自身机制功能的完善来满足受众对新闻图片的需求,如新浪微博“谣言粉碎机”“微博辟谣”等功能可以及时纠正谣言;“新浪微博社区委员会”可以对用户传播的信息进行甄别与处理;记者、编辑、公安、学者等影响力较大的V用户加入,代表了网络公信力量,能对公众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又如微信平台,主流公众号去伪存真,保证自身发布的新闻图片与文字插图的质量,提高公众审美水平;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对低俗图片进行封号整顿。因此,努力研发新功能,不断完善自身净化机制,已成为主流自媒体平台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打造高质量摄影图库

自媒体时代,新闻图片的来源极为广泛。为提升自身信息质量,吸引关注,部分自媒体账号开始有意识地向图片库定制“摄影图片”。为满足新媒体对各类新闻图片的需求,一些原创数字视觉作品网络交易平台相继出现,这些图片交流交易平台多数以摄影、设计、多媒体数字视觉作品为主要内容,尊重原创,推广高质量图片,成为当前整合、加工、传播图片的重要媒介,如“视觉中国”“红动中国”“昵图网”等。当前图片库已进入产业化发展时期,与各类媒体达成图片资源互补,在未来可实现新闻图片规范化、市场化运作。媒体用户与之签约后,利用图片库高质量图片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高质量新闻图片在更大范围内迅速传播。

(三)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自媒体时代,信息的采集和传播没有界限,但媒体仍然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对新闻图片进行采集和把关。新闻图片的质量不仅代表图片传播者的专业能力水平,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视觉素养和审美能力。就高校而言,应接纳新型媒体技术,与时俱进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采用模拟媒体环境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要求;就业内而言,应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其内容不仅包括摄影技术、数字技术、新闻专业知识、文字运用能力等[3],同时也包括职业道德与人文意识,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追求真实、严谨自律,从感性、理性双重角度出发传递新闻事实,以求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四)加强新闻伦理道德教育,规范网络法律建设

公众享有权利,必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如在发布图片的时候应注意真实客观、保护他人的隐私、保护儿童的肖像权等。国家相关部门应将公众新闻传播规范作为国人的一项基本素养,出台适用于公众的新闻伦理规范,通过公益广告、公益讲座等方式大力宣传,使新闻伦理道德深入人心。在推行道德建设的同时,政府机关也应不断规范网络法律建设,明确网络新闻传播行为的权责归属,细化违法行为的界定,以适应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维护公众利益,创建文明有序和谐的网络传播环境。

综上所述,自媒体技术对于新闻图片的传播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紧跟时代动态,把握受众的接受取向,尊重新闻图片传播规律,并发挥自身媒体传播特性,才能在影像饱和的数字时代,远离虚假,远离低俗,实现新闻图片的良性发展。[本文系大连外国语大学新建专业科研水平提升工程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sbgj28)]

[1]Dan Gillmor.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M].O’Reilly.2004.Posted at http://www.oreilly.com/catalog/wemedia/book/index.csp.

[2]李培林.读图时代的媒体与受众[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88.

[3]张恒军.网络媒体编辑如何实现理念创新[J].传媒观察,2008(9).

猜你喜欢
公众时代
我自己的公众号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公众号6月热榜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阳光(2020年6期)2020-06-01 07:48:36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阳光(2020年5期)2020-05-06 13:29:18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