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党报新闻评论
——问题与对策

2015-03-19 01:50赵玉岗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党报舆论

赵玉岗

浅论党报新闻评论
——问题与对策

赵玉岗

近几年来,我国各级党报高度重视新闻评论工作,大力推进新闻评论的改革创新,党报新闻评论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日益成为新闻媒体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在党报新闻评论表象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日益影响到党报新闻评论的发展,影响到其引领和引导舆论思潮、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能力。党报新闻评论不创新就无法适应新形势,难以切准时代脉搏、准确把握舆论特点和受众需求。在此对当前党报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富有建设性的策略。

党报;新闻评论;问题

[作者]赵玉岗,硕士,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讲师。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是报纸思想导向的体现。作为党的机关报,党报在宣传党的政治纲领、路线和方针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而评论,则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是党报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重要手段,是党报的核心竞争力,是党报直接影响、引导社会舆论的最权威、最有力的宣传形式。在组织舆论、反映舆论、引导舆论和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没有任何一种传播手段能代替新闻评论。它不仅能提高党报的针对性、贴近性和可读性,还可以使本来让人觉得严肃的党报变得更加活泼多样,从而增强党报的市场竞争力。

新世纪以来,新闻评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拓展,因而党报新闻评论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各级党报高度重视评论工作,不少党报为了壮大评论的规模和影响力,纷纷开设评论专栏或评论版,大力推进评论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明显成就。但不可忽视的是,党报新闻评论在不断发展革新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如理念教条化、机械化、泛政治化,表述方式单一,作者队伍单一等问题。这些现象,既会影响党报评论的内在品质,也可能削弱党报引导舆论的能力,应当引起党报评论工作者的重视。

一、当前党报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

(一)新闻评论理念陈旧

从党报新闻评论工作实践来看,党报重要评论如社论、评论员文章,一般配合重要会议的召开、重大活动的举行、重要政策的出台等,以此来宣传阐述相关的政策和主张。除此之外,很难看到新闻评论的身影。换言之,党报重要评论议题基本上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极少涉及热点新闻事件与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在新媒体广泛普及、民众观点表达空前热烈的今天,党报重要新闻评论在社会热点事件面前的集体失声,确实令人遗憾。虽说党报也有评论专栏或评论专版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评说,但党报新闻评论文章的分量与党报重要评论的影响力显然不可同日而语。新闻评论本身对客观事实与现象的分析思考和指导实践作用的发挥较少,彰显新闻或工作重要性的附属物成分增多;新闻评论中时政类仍占较大分量,且多为强制灌输式的要求和强调,少为前瞻性的分析思考和观点提出。

(二)新闻评论表述方式单一

与现代生活与文化价值观念多样性、社会各阶层对评论功能的期望之间发生错位。新闻评论语言拘谨贫乏,格式单一,品种单一,以“像”评论为标准而非以“有思想观点”为标准,忽视了受众本身的文化素质与接收意愿,难以实现“三贴近”,导向、塑造、激励功能难以发挥。总体上来说,这类评论文章有如下特点:一是观点陈旧、满篇废话,毫无理论性和时代感,文章重复着多少年来不变的“正确道理”而无新意;二是“八股式评论”,套用一种公式,写作模式上格式化,文字上打官腔、说套话,看不出任何思考的痕迹;三是板着脸说教,给读者以高高在上的说教面孔,左一个“要如何”,右一个“要怎样”,整篇文章充溢着提要求、发命令的口吻。

(三)新媒体的出现和碎片化阅读弱化了党报新闻评论的话语权

随着传播手段和渠道的多样化,多种所谓官方声音(专家学者、各种企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网络意见领袖等),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事件进行选择性解读,以及海量的信息传播,扰乱、左右甚至屏蔽了社会公众的视听。同时,党报长期八股式的强制灌输、限制式新闻报道与宣传形成的负面效应,亦被迅速放大强化。社会公众无所适从之下的一概不信或轻易相信,弱化了党报新闻评论的力量和话语权。

(四)新闻评论作者队伍单一

无论是新闻评论专栏、新闻评论版,还是新闻评论周刊,众议群言,这些版面的稿件除了报社评论员撰写之外,大都源自外部的约稿投稿。因此,要办好党报新闻评论,建立一支稳定成熟的作者队伍便非常重要。然而,在作者队伍的建设上不少媒体却并不用心尽力,导致作者队伍单一,圈子化严重。

现实中,此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依靠“熟脸”,不少评论编辑在选择投稿时不是择优而取,而是择“脸”而取。在选择稿件时,只选择与自己相熟识的投稿者,而对其他投稿者却漠然置之。虽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稿件质量和有效地避免投稿者有抄袭行为,但长期用“熟脸”的稿件,会打击其他作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评论观点的多元化;二是“圈子化”严重,一些地方的新闻评论编辑、新闻评论员往往利用手中的发稿权与其他地方的同行“合作”,大家互开专栏、互得稿费、互捧出名,使得评论写作队伍“小圈子化”。表面上看,这些“圈子”似乎合理,但是实际上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间接垄断了报纸的言论空间与话语权,使得“圈外人”发言的机会越来越少。

二、办好党报新闻评论的对策

(一)提升党报新闻评论的影响力,需要认真研究、把握当前舆论格局呈现出的一系列新变化

谈论新闻评论工作,离不开具体的时代条件和舆论条件,以时代的新发展与舆论格局的新变化为基本坐标,在此基础上审视当前的报纸评论、党报评论,发现其优点和不足并加以改进应该是我们做好报纸新闻评论工作要把握的第一个原则。

当前舆论格局发生了以下两点变化:一是传播渠道增多使得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传统主流媒体的受众在流失,固有优势被削弱,而自媒体的兴起,更是让中国人进入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国内出现了一个传统媒体之外的舆论场,新闻评论的生成机制和传播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媒体评论竞争日趋激烈。一批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动辄百万、千万粉丝,个人影响力甚至不输于一家媒体,各电视台、电台、都市报纷纷增加评论投入,各类评论员、特约评论员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各种言论节目、专版、专刊层出不穷。在这样一种舆论格局下,版面有限的党报该如何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如何定位、如何看待自己承担的使命,如何进行创新以跟上时代步伐,应成为一个党报新闻评论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

(二)新闻评论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传统的政治优势不能丢

党报姓党,作为党的喉舌,党报新闻评论不只是代表报纸说话,它还代表党委、政府说话。传递出高端、权威的声音,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做文章,这是党报新闻评论的职责所在,也是党报新闻评论相较于其他媒体评论无可比拟的优势,党报新闻评论无论如何进行创新,这个政治优势都必须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任何时候不能丢掉。

(三)敢于直击重大社会问题

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中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是党报新闻评论的职责所在,也是党报新闻评论引导舆论、影响舆论的关键。当今时代,一些社会热点新闻与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广大社会公众不止是看新闻事件本身,更关注这些新闻事件折射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如何去看待这些新闻事件,这就滋生出了对新闻评论的巨大需求。围绕着热点事件,形形色色的平台、媒体、个人发出了各种声音,无形中形成一个巨大的舆论场,这实际上是一个新的舆论阵地。在新闻实践中,经常看到一些党报或是囿于各种或有或无的限制,或是处于对自身业务水平的不自信,在评论题材上时常对这些热点绕着走。对于党报评论来说,不去占领这个阵地,不去发出权威声音,掌握舆论主动,阵地就会被别人占领。在这个舆论场中,党报新闻评论不能满足于简单地发出声音,而应该起到廓清迷雾、一锤定音的作用,应该扮演舆论领唱的角色。

作为党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到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当战士不当“绅士”,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不会让理性的声音被淹没、正面的导向被忽略,最大限度地避免“沉默的螺旋”效应。

(四)新闻评论范式要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正面宣传存在的问题时指出,正面宣传有的居高临下、空洞说教,照搬照抄领导讲话和政策文件,挖掘解读不够,生动鲜活不足,群众敬而远之;有的存在模式化、套路化现象,语言生硬、形式呆板,文字晦涩难懂、叠床架屋的现象比较多,重要的新闻信息掩埋在冗长的“领导讲话式”“政府公文式”的叙述中,亲和力、贴近性不够;有的形式上轰轰烈烈、豪华艳丽,时效性不强。应该说,习总书记指出的这些问题,很多党报新闻评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传统上看,党报新闻评论一般比较重视“传达”的任务,就是把党和政府的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传递的全面、准确,这容易形成自上而下的教导式、训话式文风,在具体表述上,“要……要……”“我们一定要”,用得比较多。这种传统的表述方式,作为党报评论的标准规范,在传递的准确性上无可厚非,应该说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长此以往,容易陷入空洞苍白、陈旧无物的状态,让人感觉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党报新闻评论要创新,就必须改变这种训导式的表述方式,在评论范式上,应该以思想交流、凝聚共识为立论原则,杜绝以往新闻评论说教的语气、教训人的腔调,而要多一些商量的语气、建议的语气、平和的语气;在语言表述上应该多用朴实、生动、群众爱听爱看的语言取代那些空洞、老套的文件语言。党报新闻评论创新的手段和办法有很多,党报新闻评论工作者只有善于研究、提升能力,才能够写出更多群众满意、好看耐读的评论文章。

(五)重视新闻评论员的队伍建设

媒体保持评论员队伍是非常重要的。这支队伍不仅是新闻评论的写作者,还是媒体的智库和头脑,是思想的蓄水池,是观点的活水源。新闻评论员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是随便几个人就能拼凑出来的,也不是仅凭新闻资历就可以随时胜任的。组建新闻评论员队伍工作本身也是门专业,要会识人、断人、眼光独,抓得准。另外,还要有培养名笔杆子的意识。善于包装新闻评论员,打造自己的意见领袖,使之成为报社的招牌,进而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力。

新闻评论是党报的门面,门面邋遢,必然会导致门可罗雀的结果。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充分发挥党新闻评论的旗帜和灵魂的作用,努力做到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声。

[1]彭军辉.浅议地市级党报新闻评论特点及趋势[J].当代传播,2012(3).

[2]冯余冬.试论党报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J].中国地市报人,2014(11).

[3]徐兆荣.城市党报新闻评论的困境与突围[J].新闻研究导刊,2013(6).

[4]邵文化.以新闻评论提升地市党报影响力[J].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9).

[5]雷秀娟.地市党报应加强新闻评论工作[J].新闻传播,2010(8).

[6]裴珍珍.新舆论格局中党报评论如何坚守主流[J].青年记者,2014(10).

猜你喜欢
党报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议提升地市党报竞争能力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正确认识党报副刊的作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