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文言句子翻译的八个落实点

2015-03-19 09:22
学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异义通假词类

例说文言句子翻译的八个落实点

吕晓盛 (甘肃省华亭县第一中学 744100)

本文遴选2012~2014年多个省区的高考真题,就文言句子翻译的作答列出了关于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现象、特殊句式、固定结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化常识等八个考查点,以期有助于广大师生备考。

文言句子 翻译 落实

从高考题看,文言句子的翻译,只有逐字逐项落实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现象、特殊句式、固定结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点,学生才能译对、译准,才能得分。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八点。

一、落实一词多义

在实际考题中,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把握往往出现用常见义取代特殊义的错误倾向,在多个义项的正确选择过程中必须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适合的才是对的。

例1:(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分析:“望”在古代汉语中有很多义项,作名词有“名望、声望、威望”“愿望”等常见意思,还有特指“月满盈时,即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小月十五,大月十六)”的意思;作动词有“盼望、期望”“远望”等意思。但分析之后,觉得在这个句子中这些意思都不对,调动脑中的知识储备,发现它就是成语“望其项背”的意思,或者解为“期望地位和……一样”。

译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例2:(2014年全国大纲卷)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分析:“顾”的意思很多:“看”“看见”“拜访”“回头看”“顾念、顾惜”“顾及、眷顾”,选定“顾惜”。

译文: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二、落实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也是高考常考点。

例3:(2012年天津卷)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分析:“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

译文: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例4:(2014年湖南卷)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分析:“病”在这里名词活用作动词,生病。

译文: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三、落实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些词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包括词义的缩小、扩大、转移、强化、弱化及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几种情况。古今异义的词必须按古义去翻译。

例5:(2013年江苏卷)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分析:“左右”古今异义,这里指左右大臣。

译文: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四、落实通假现象

通假是文言文中汉字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书写者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本字,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通假现象有音同形似、音同形异、音近形似、音近形异和音异形似等几种情况。翻译时必须把通假字还原成本字。

例6:(2013年湖北卷)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分析:在翻译文句时,如果一个词按照它的意思解释不通时,就要想到它很可能就是通假字,这里“亿”通“臆”,臆想、猜想。

译文: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五、落实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宾短语及介词的省略)。翻译时须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译出。

例7:(2014年福建卷)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分析:“君,我辈中人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勿辱于县”是一个状语后置的倒装句,应把倒置的“于县”放到“辱”字前翻译。

译文: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例8:(2014年四川卷)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分析:“与刘孝绰见重当世”为被动句,“见”表被动。

译文:王筠天性宽宏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六、落实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指古汉语中一些相对固定的词语组合。固定结构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等几种。它们往往有相对固定的译法。

例9:(2013年天津卷)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分析:无乃……欤,表示对情况推测的商量语气,可译为“恐怕要……吧”。

译文: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例10:(2013年湖南卷)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分析:得无……乎,表示推测语气的反问,可译为“该不是……吧”“恐怕……吧”。

译文: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七、落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考纲规定,高考考查的文言虚词共有18个,翻译文句时,这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必须落实。

例11:(2012江苏卷)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分析:“于”,介词,表比较。

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贤能啊!

例12:(2014年江西卷)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分析:“其”,代词,那些。在这个句子中,“其”是主要虚词,也是赋分点。

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八、落实古代文化常识

翻译文言文,让学生掌握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是必要的。翻译时遇到包含古代文化常识的句子,必须落实相关知识点,否则可能会闹笑话。

例13:(2013年安徽卷)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分析:足下,敬称。

译文: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了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高中学生涉及到的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古代称谓习惯、传统节日称谓、常见的时间词语、古代年龄的专用名词、古代授官称谓、古代地理名称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

(责编 房晓伟)

猜你喜欢
异义通假词类
基于通假研究上古等类的可行性及方法
韩汉同形完全异义词略考
古今异义词
衛伯考(下)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洛神赋》“清阳”词义训诂
论音同异义隐喻认知与大学英语词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