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俄投资促进战略研究

2015-03-19 02:09李婧
国际贸易 2015年8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领域俄罗斯

李婧

“一 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促进区域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一带一路”所涉国家有60多个,其中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地区中最大的市场,也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重要创始成员国。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将为中国企业投资俄罗斯带来新机会,有助于全面提升两国间的经济开放和互利发展水平。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积累有丰富的经验,并拥有必要的工具和技术;而俄罗斯目前面临经济发展的困境,迫切需要吸引外资。中俄经济在多个领域存在互补,且契合度高,双方具有很强的合作潜力。

一、中国企业对俄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企业对俄直接投资的存量分析

根据 Wind资讯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企业累计对俄罗斯直接投资达到75.81亿美元。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其中,从2011年开始,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增长较快。这与中俄两国经济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两国关系日趋紧密有关。2013年,中国对俄罗斯累计直接投资增长55.09%,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企业对俄罗斯直接投资还将有较大幅度增长,投资前景十分广阔。

从行业分布来看 (见表1),中国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它们占据前5名。具体而言,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主要涉及石油、天然气、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农业土地承包、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在2013年以前,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以农林牧渔业最多,其次是商贸和采矿业。不过近年来,制造业投资逐渐占据首位。

尽管从累计投资量来看,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数额较为可观。但是从横向比较来看,中国在各国对俄罗斯的累计直接投资中的排名并不靠前。2012年中国在各国对俄罗斯的累计直接投资中排列第10位,占1.1%。其中,塞浦路斯排名第1位,占38.8%;荷兰排名第2位,占15.6%;其次是德国、英属维尔京群岛和法国。这表明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规模还是很有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企业对俄直接投资的流量分析

表1 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存量分析单位:万美元

从2009—2013年期间中国企业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的流量来看(见表2),总的投资额也在逐年增加。其中,农林牧渔业在所有投资行业中占据最大份额,为39.17%,且逐年增加;其次是采矿业和制造业。不过,这两个行业的投资额有周期性波动,投资数额并不很稳定。一直以来,农林牧渔业是中国和俄罗斯两国互补性较强的行业,中国的黑龙江等省份紧邻俄罗斯远东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林业资源,因而成为中国企业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的重点行业。另外,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因此也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重点。从流量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目前对俄罗斯的投资一直以资源密集型、见效快、低技术投资为主,而在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资比重非常低。虽然近年来中国在制造业的投资数额有所增加,但是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仍未发挥出来。应该说,中国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结构很不合理,它使得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投资与贸易效益较低,阻碍了中俄两国经济合作战略的升级,也显示了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的结构亟需优化。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对俄投资机会分析

基于比较优势的投资能给中国和俄罗斯带来更多实在利益,双方也有更大激励开展合作。中国在劳动要素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领域有着比较优势,而俄罗斯在农业和矿产资源、航空工业、高端设备制造等领域有着较强优势。“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增进双方的互信、互动,为这些领域的发展带来投资机会(见表3)。

(一)交通基础设施领域

俄罗斯国土广袤,但是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对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较高,也缺乏相应的技术和人才。这严重制约了俄罗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也限制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投资机会。中国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才和技术。中国的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尤其解决了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高寒问题,该技术非常适合俄罗斯寒冷地带的铁路建设,高铁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的优势产业。

“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和俄罗斯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带来了区位优势,两国在该领域的投资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中国东北三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毗邻,两国实现经济贸易上的互联互通需要进行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开发投资。另一方面,俄罗斯地域广阔,许多公路、铁路设施修建年代久远,处于严重老化阶段,也亟待更新改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已经成为俄罗斯发展的要务,高铁建设是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两国在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铁运输走廊、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珲春—海参崴的跨境高铁项目都有合作潜力。一旦这些项目建成,将连接沿线多个城市,使得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成为新的货运枢纽。

(二)石油天然气能源领域

中国和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方面,中国能源需求和消费大幅增长。另一方面,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能源出口是经济支柱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深化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开发领域的投资合作。俄罗斯可以与具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中国能源公司合作,联合开发油气项目,为双方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中国和俄罗斯可以在阿尔泰地区到新疆的西线天然气项目、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原油管道项目上展开合作,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形式进入俄罗斯油气开发、加工等领域。

中国对俄罗斯的能源投资项目可以进行战略升级,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深化在技术、资金、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的合作。目前,俄罗斯石油产业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急需国外先进技术,中国石油生产技术的投入可以为俄罗斯石油产业发展带来生机。

表2 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流量分析 单位:万美元

(三)高科技创新产业领域

目前,中国和俄罗斯都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任。中国的经济发展要由数量扩张转向创新驱动,而俄罗斯要摆脱过分依赖石油、天然气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两个国家在高科技创新产业领域有很多合作机会。俄罗斯在航空工业、化学制药、武器开发、高端设备制造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这是产品创新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缺乏资金,俄罗斯在这些高科技创新产业领域的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中国在许多制造业领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并拥有巨大的市场、大量熟练技能人员和充裕的资金,中国迫切需要提升制造业的层次水平,开发出更多的高端设备。两国在高科技创新产业领域的合作具有极大的互补性。“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中国与俄罗斯在航空航天、纳米材料、核技术、化学制药等战略性产业领域的投资发展。中国对民用大飞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和俄罗斯可以联合开发远程大飞机项目,共同推进此领域产品研发,形成全球大飞机制造的新市场竞争格局。

(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俄罗斯有着很长的边境线,但是其物流基础设施却相对落后,这使得外国的货物很难进入俄罗斯市场,也使得俄罗斯丰富的资源很难运出本地。中国企业可以参与投资俄罗斯的“大扎鲁比诺港”改建项目、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改建项目等,一旦对这些港口的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建,其货物吞吐量将大大提升,并能迅速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货物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送到欧洲,实现亚欧生产、商贸网络的新连接,极大地促进沿途各个国家的发展。

物流设施投资的外部经济效应巨大,“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俄罗斯物流设施的发展,也有利于两国商品贸易的发展。通过新的物流设施,中国北方的货物将很容易转运至俄罗斯各大城市以及欧洲国家,而俄罗斯的各种资源、欧洲的各种商品也很容易转运至中国。

(五)矿产资源开发领域

矿产资源开发是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传统投资领域。“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将进一步拓展矿产开发领域的投资。中国中钢国际公司、紫金矿业公司、俊安实业公司、鲁能集团以及五矿企荣公司等与俄罗斯塔什特克公司、伊斯科尔公司、彼得罗巴甫洛夫迪克公司等有多项合作,共同开发铅、锌、电解锰、锡等多金属矿项目。受制于开发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较差等原因,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的重要矿产开发程度有限,包括吉林昊融有色金属集团在内的中国企业可以抓住机会加大开发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的镍矿、钴矿以及铜矿。俄罗斯尚未开发的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金、银等贵金属矿,也包括钨、钼、钾等稀有金属矿。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项目建设与合作必将让两国经济发展受益良多。

(六)农林牧渔业领域

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而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提升中国企业在俄罗斯投资农林牧渔业的机会。一直以来,俄罗斯地方政府担心外国厂商会为了获取最大收益而过度使用土地,所以限制自然资源开发。但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俄罗斯联邦政府的推动下,来自这一方面的阻力将有所降低。中国企业可以投资于俄罗斯的种植业、捕鱼业、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等。通过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资,中国企业将带动当地的就业,给当地政府带来大量财政收入,并给当地居民带来实惠。由于农林牧渔业在中国、俄罗斯以及东亚其他国家的市场空间很大,所以在这一领域的投资将获益甚丰。

三、中国企业对俄投资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表3 “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投资机会

尽管“一带一路”战略使得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前景广阔,但是仍将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它可能增加中国企业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政策缺乏长期稳定性

俄罗斯的投资政策往往具有多变性,经常会单边修改政策,致使在俄罗斯的外国企业不能把握政策变动方向而遭受经济损失。一直以来,投资政策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较大。政治环境不稳定被外国投资者视为在俄罗斯投资的最大风险来源,乌克兰局势,俄罗斯与欧洲、美国的关系变化都可能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局势变动,进而产生很大的投资收益波动。2009年以前,俄罗斯的阿穆尔州鼓励中国企业在其所辖区域内进行木材加工投资,但是之后,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投资有所下降,原因在于当地一些官员指出存在盗伐林木问题,建议禁止向境外出口木材。这种投资政策变化有可能给中国企业带来较大损失。

(二)法律体系与公司治理不够健全

不健全的法律体系也是对俄罗斯投资可能遭遇的一个难题。例如,在投资手续办理、劳动许可、土地转让、公司治理、税收制度体系等方面,俄罗斯的法律体系一直不完善,官僚主义盛行,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低。这些不利因素可能导致投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剧增,超过预期的投资收益。部分中国企业也缺乏对俄罗斯投资项目法律的深层研究,导致一些项目建设风险增大。

俄罗斯法律变化频繁,投资政策不稳定,使得中国投资者不得不小心翼翼应对相关情况。俄罗斯各联邦共和国、各州之间的法律体系不尽相同,中国投资者一下子难以完全了解其中的差异。另外,俄罗斯公司存在管理不善、成本超支的风险,因此投资俄罗斯公司可能出现无功而返的局面。

(三)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投资缺乏信任

中国对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这很容易引发俄罗斯民众对中国企业投资的信任不足问题。再加上一些媒体对“中国威胁论”的渲染,使得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常常被误认为掠夺该国资源、转移落后产能、销售伪劣产品、破坏生态环境等,导致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中国投资高度敏感,具有较强的防范心理。另外,再加上中国一些企业的国际投资经验不足,个别企业的经营行为不规范,缺乏对俄罗斯法律制度、风土人情、民族文化、文明差异的深入了解,缺乏有效的沟通,也很容易导致与当地民众和政府的纠纷与误解,给投资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和困难。这种来自民众的不信任不仅加大了中国企业在俄投资的交易成本,还导致投资风险的加大,致使一些有潜力、有可观回报的投资处于停滞或观望状态。

(四)中国在俄企业资金不足和投资模式单一

就目前而言,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多以规模小、回报少、期限短的小型项目为主,大型投资项目缺少政策与资金扶持,企业抗风险能力低。中国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的直接投资以农、林产业和矿产开采为主,其投资规模都不大,企业的主要投资动机也是直接获得当地的农业、林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并出口。当前,中国的投资企业多来自东北三省的中小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国际化程度低。这些中小型企业的对外投资具有零散化、小型化、盲目性的特点,缺乏系统性和市场竞争力,项目所需资金也主要依靠自身解决,这些不利因素使得它们很难承担期限长、资金投入多、回报高的大型项目。

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的时间并不长,国际化经验不足,投资模式单一,也使得对俄直接投资大大受阻。中国企业以绿地投资的方式为主,常常遇到“水土不服”、国际化经营人才缺乏等问题。这种投资方式的效率和效益也较低。相反,跨国公司经常采用的并购模式在中国企业中应用得很少,即使是少数企业采用了跨国并购的方式,也还遇到股份数少、没有经营权和控制权的问题。投资模式的单一化也使得跨国投资回报较低,企业对俄罗斯投资的积极性不高。中国企业急需优化改进当前落后的投资方式,提升投资绩效。

四、进一步促进中国对俄投资的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要求中国面向长远发展、科学规划,尤其是实现投资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固有藩篱,让海外投资企业立足可持续发展,走得更远。推进对俄罗斯投资的关键是实现政策沟通、民心相通、资金融通,维护企业正当利益,实现两国双赢。

(一)加强政策沟通,构建政府间协调机制

寻求“一带一路”战略与俄罗斯对外经济政策的共同点,实现国家间政策的有效对接。这种政策共同点实现了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减少了利益摩擦和政策的不稳定性,有利于降低投资项目的风险。中国可以主动与俄罗斯分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经验,基于双方的利益共同点优先规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地区经济发展。

通过两国政府间的公开对话,改善投资环境,解决包括企业注册手续、反垄断、土地与税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目前,俄罗斯政府已经建立了“申诉专员”机制,专门解决中国企业在俄罗斯遇到的任何问题,为企业投资合作创造交流平台,解决技术标准、运输费用等方面的协调问题,提高了投资效率。通过举办项目对接会、洽谈会、圆桌会、展览会、博览会等形式,增进企业之间的了解,便利投资。

(二)重视法律风险,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由于投资过程涉及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企业难免遇到法规不熟、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极易导致投资失败。相关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应该为中国企业提供在俄投资的法律支持,避免税收、融资、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企业也可以委托国家驻外机构,或聘用中介机构进行调研,获取投资环境、投资项目可行性和风险性等方面的资料。相关研究机构,如各大学的俄罗斯研究中心,也可以适当成为中国企业寻求俄罗斯法律方面支持的合作方。

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对俄罗斯投资的法律服务部门,参与投资中的重大决策,减少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和纠纷,保障合法权益。中国企业也应加强项目管理和公司治理,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减少项目成本和利益纠纷,提高项目投资回报。企业应该加大对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交流、考评,提高其业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增强其责任意识,提高项目运行效率。

(三)立足民心相通,加强可持续的民间互动互信

历史上,中俄两国存在一些领土纷争和民族恩怨。受西方媒体影响,“中国威胁论”也一度出现在俄罗斯的媒体上。自从2014年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但与中国关系改善,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好感进一步增强。俄罗斯举办“中国文化节”,中国举办“俄罗斯文化节”,使得双方民众对于对方文化的认同感上升。中国企业赴俄投资一定要遵守当地法律和风俗习惯,以高品质树立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赢得当地民众认同。

要打消俄罗斯民众对中国企业投资的疑虑,需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可持续的交流与合作赢得民心。中国政府、在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博览会、洽谈会,组织当地政府官员或民众参观考察的方式,增进他们对中国、中国企业和项目的了解,让其充分认识到投资活动有助于实现共生多赢的局面。中国政府和企业可以更多地开展相关人才流动、技术培训活动,一方面增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另一方面实现互动,增进互信,助力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加大金融扶持,创新在俄企业投资模式

中国应该发挥丝路基金、亚洲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的作用,为对俄投资的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解决其融资难问题,增加长期性、高质量、高回报项目投资。特别是加强对公路、铁路、港口和物流设施等重点项目投资的融资。鼓励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上市等多种方式融资,改变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深化对俄投资项目的出口信贷、保险方面的融资。利用资本市场选择机制优化对俄直接投资结构,促进投资结构合理化、高端化。

为了推进投资项目的开展,中国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投资模式,采用多种合作方式。在“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建设中,可以采用公私合营模式 (PPP),促进中国企业与俄罗斯政府展开合作。在部分控制较严领域,中国企业可以采用参股、入股形式;而在一些开放领域,中国企业可以采用控股形式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俄罗斯正在考虑对中国企业放开能源领域投资,允许50%以上的股权投资,中国企业可以在这一领域采用控股形式。还应鼓励中国企业采用跨国收购方式投资俄罗斯。跨国收购方式能够提高投资收益,尤其适用于获取战略性资产为主要目标的投资领域。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领域俄罗斯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