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研究

2015-03-19 02:09杨珍增教授
国际贸易 2015年8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中美对华

杨珍增 王 捷(教授)

在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中,跨国公司将产品生产的不同环节置于不同国家,难以界定产品的原产地。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企业创新能力较差,我国主要承接全球生产链条的低端环节,在贸易方式上则表现为加工贸易出口在出口总额中占有较高比重。特别是在东亚生产网络中,日本、韩国和东盟等经济体将零部件出口到中国,在中国进行加工组装后再出口到美国,由此,原本应当计入这些东亚国家对美贸易顺差的出口被计入了中美顺差。

在此背景下,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美国在华直接投资是否导致或者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本文利用美国经济分析局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BEA)提供的美国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贸易数据,分别从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并没有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扩大。

一、一个简单的三国分析框架

理论上,本文将世界分成三个经济体,即中国、美国和第三国,从国际分工模式的视角分析中美贸易失衡产生的直接原因,以此为基础探讨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影响中美贸易失衡的内在机制。图1展示了本文分析的逻辑基础。在全球垂直分工体系中,第三国(特别是东亚的日、韩和东盟等经济体)企业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并大量从事加工贸易,从第三国进口零部件在中国进行组装加工后出口到美国,形成了大量的对美贸易顺差。

与第三国的直接投资不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可能影响中美贸易差额的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国跨国公司对华水平型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即美国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替代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二是美国跨国公司对华垂直型直接投资的贸易创造效应,即美国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将产品返销美国市场会增加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下面本文将在理论上对这两种效应影响中美贸易平衡的机制进行辨析。

美国对华水平型直接投资不仅会对中国自美国的进口产生替代作用,同样会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显然美国资本流向中国资本密集型产业才可能对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产生替代作用,这种要素流动会导致中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发生变化,资本稀缺度降低,从而导致在产出结构上资本密集型产品产量提升,而劳动密集型产品产量下降,最终导致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价格上升,出口量随之下降。

图1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由于水平型直接投资对出口的抑制作用是通过价格效应实现的,这种抑制作用能否迅速抵消由于进口减少 (或进口增速降低)带来的贸易失衡取决于价格调整的弹性大小,既包括中国国内的价格弹性,也包括汇率弹性。国际经济学通常假定,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调整的速度高于商品价格调整的速度,因此可以认为浮动汇率制度下,水平型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不会造成贸易失衡,而在固定(或者其他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下,贸易平衡不得不主要通过国内商品价格调整实现,一国容易出现由于贸易替代效应产生的失衡。

美国对华垂直型直接投资不仅会促进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而且会增加中国对第三国的出口,但后者不会对中美贸易失衡产生直接的影响,并非本文重点讨论的对象。需要注意的是,垂直型直接投资不仅对东道国的出口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其生产所需的部分零部件或者机器设备可能需要从母国进口 (图1中的互补型进口部分),因此垂直型直接投资对贸易差额的影响也并非“单向的”,分析其影响应当看返销出口与互补型进口的差额。

二、美国对华水平型直接投资的影响

(一)替代效应及其规模估计

贸易替代效应产生于水平型的直接投资。由于关税和运输成本等交易成本的影响,加上对技术优势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考虑,跨国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会选择用直接投资来代替产品出口,在东道国投资设立分支机构,生产并销售产品。一些研究认为,在中美双边贸易中,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水平直接投资替代了对中国的产品出口,在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保持不变或者增长的情况下,这种替代效应就会造成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中国对美国也存在直接投资,理论上也存在这种贸易替代效应,降低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但由于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 (特别是制造业)规模相对较小,为分析简便,本文忽略中国在美国直接投资造成的贸易替代效应。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规模可以近似地用美国在华直接投资企业的国内 (在中国市场上)销售额代替。美国在华拥有多数股权的分支机构 (Majority-Owned Foreign Affiliates,简称MOFA)在中国当地的货物销售额从1999年的125.07亿美元上升到了2012年的1424.07亿美元,占全部货物销售额的比重约71%。如果我们不考虑美国MOFA对在华其他美国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的销售,其本地销售的比重 (对非美国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平均也达到了67%左右 (1999—2012年)。因此可以认为,美国跨国公司并非像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将中国视为低成本的“制造工厂”,相反,他们更多地将中国视为重要的产品销售市场。

表1展示了美国在华MOFA的当地货物销售额及其占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比例在1999—2012年期间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美国MOFA在华销售额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的增长速度。

(一)替代效应影响中美贸易差额的机制辨析

从上述分析来看,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似乎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但这种“局部分析”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国内资本存量增加,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增加且相对价格下降,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会随之上升,而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将导致中国出口的下降(或者说是水平型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出口的“挤出效应”)。

表1 美国在华MOFA当地货物销售额及其占货物逆差的比重

从权属贸易的视角看,中国的对美出口大致由两部分组成,即权属原则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和权属原则下在华外资 (包括美资)对美国的出口,中国对美国的净出口也可以依照权属原则做出类似划分。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对美出口大多属于加工贸易,具有“两头在外”的特殊性,因此,考察美国在华MOFA本地销售对中国出口的“挤出效应”时,应当重点考虑权属原则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是否存在被“挤出”的现象。

图2展示了美国在华MOFA本地销售额占中美贸易货物差额比重与权属原则下中国对美国净出口比重的相关关系。权属原则下中国对美国净出口排除了外商投资企业对美净出口的影响。可以看出,随着美国在华MOFA在本地销售(占中美货物贸易差额的)份额上升,权属原则下中国对美国净出口占比显著下降,美国在华MOFA的本地销售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

如前面的理论分析所言,这种对出口的挤出效应通过相对价格调整进行,但由于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因,作者无法获得权属原则下中国对美出口的价格指数,也就无法检验该价格指数同美国在华MOFA本地销售以及权属原则下中国对美净出口占比之间的相关关系。尽管如此,本文仍然通过图3展示了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和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显然,随着中国对美出口价格指数的上升,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增长率是下降的,表明贸易品价格调整是影响贸易平衡的重要因素。因此,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并不会导致长期的中美贸易失衡,或者说短期内贸易替代效应会加剧贸易失衡的原因应该是中国出口价格调整不够快或者幅度不够大。

图2 美国在华MOFA本地销售对权属原则下中国对美出口的挤出

图3 美国从中国进口价格指数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长率

对于美国进口商而言,其面临的从中国进口价格的调整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中国国内的产品价格调整,二是汇率调整。中国国内产品价格的调整要通过“要素禀赋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价格调整”的途径进行,速度较慢,对要素跨境流动 (外国直接投资)的反应存在滞后。而汇率的调整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则速度较快,而且汇率越有弹性,调整速度就越快。显然在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下,贸易品的相对价格调整只能通过国内调整进行,速度较慢,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形成的贸易替代效应就会在短期内加剧贸易失衡。

总之,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以市场导向型的水平投资为主,美国在华投资企业主要在本地销售而不是将产品返销回美国或者出口到第三国,因此对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存在巨大的贸易替代效应。但这种替代效应并不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加剧的根本原因,因为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的本地销售会通过价格效应挤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汇率弹性越大,这种挤出效应越能够得到发挥,而在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下,这种贸易替代效应才会在短期内加剧贸易失衡。

三、美国对华垂直型直接投资的影响

(一)创造效应及其规模估计

贸易创造效应产生于垂直型直接投资,在生产过程的可分割性日益提高、物流技术发展和贸易壁垒不断降低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不同的生产环节置于不同的国家以利用国家间的成本差异。跨国公司会将在东道国生产的产品(零部件或者最终产品)出口返销到母国或者第三国,从而可以带动东道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一些研究认为,在中美贸易中,美国对华垂直型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对美出口规模的增加,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扩大。

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贸易创造规模可以用美在华投资企业的非本地(对美国和第三国)销售额近似估计。需要强调的是,对第三国的销售不会形成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图4展示了2000—2012年美国在华MOFA在各市场上的销售额变动情况。显然,美国在华MOFA主要在中国本地市场销售,说明美国对华以水平型、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为主,而在少量的垂直型直接投资中, “中国—第三国”型投资的规模也超过了“中国—美国”型投资的规模。

美国在华MOFA的销售区域分布在过去13年中相对稳定,中国本地销售平均占71%,对美国销售平均占8.5%,对第三国销售平均占20.6%(见表2)。

(二)互补效应影响中美贸易差额的机制辨析

分析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互补效应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不仅要看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对美国的出口规模,还要看进口规模,净进口才是其“真实的”影响。图5展示了美国所有在华分支机构 (并非局限于MOFA)1997—2012年各年对美出口和进口的差额。可以看出,这一差额不仅规模很小,而且在很多年份为负值。在可获得数据的年份,年平均贸易差额仅仅有4250万美元。这表明,在中美双边层面上,不仅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并非以垂直型为主导,而且其对中美贸易失衡几乎没有影响。

图4 美国在华MOFA销售额(分区域)

表2 美国在华MOFA的销售区域分布 单位:%

美对华垂直型直接投资并非中美贸易失衡加剧原因的另外一个证据是:1999年至今,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相对于亚太其他地区更趋向于“水平型”,而在这一时期,美对华贸易顺差占美对亚太地区贸易顺差的比重呈快速上升态势。图6展示了美国MOFA在中国和亚太地区(不含中国)本地销售占其全部销售额比重的变动情况。显然,与亚太其他地区平均水平相比,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市场导向性更强,且近年来两者呈现出日益分化的趋势。美对华贸易顺差占美对亚太地区贸易顺差的比重则从33%上升到了72%左右。

四、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美国经济分析局提供的美国在华直接投资企业的贸易数据,从贸易替代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两个方面分别探讨了美国对华水平型和垂直型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得出了不同于现有文献的结论:(1)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以水平型为主,不仅对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存在替代作用,而且通过价格效应挤出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如果人民币汇率具有足够的弹性,这种替代效应不会造成贸易失衡的加剧;(2)美国对华垂直型直接投资规模很小,而且美国对华垂直型投资企业的对美出口基本被其来自美国的进口所抵消,由贸易创造效应形成的失衡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可见,美国对华垂直型直接投资的比重很低,而且美国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的对美出口基本被其来自美国的进口所抵消,对中美贸易失衡几乎没有影响。

图5 美在华分支机构对美货物贸易差额

图6 美国MOFA本地销售占比 (中国与亚太其他地区)

总之,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无论是水平型还是垂直型直接投资都没有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加剧。从国际分工体系的视角看,美国以外的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在中国所从事的以美国为目的市场的加工贸易直接推动了中美贸易失衡的扩大,而这反映了中国在全球垂直分工体系中处于低端地位的事实。因此,提升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不仅是减少中美贸易失衡、缓解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所在,更是我国获取更多贸易利益、提升全球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中美对华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美行业协会众声反对白宫新的对华关税威胁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跨国公司缘何败走美页岩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