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企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建设研究①

2015-03-19 12:34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蔡冬林王丽丽
中国商论 2015年4期
关键词:江苏省科技人才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蔡冬林 王丽丽

1 江苏省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1.1 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一是企业在科研经费的投入上占主体地位。根据2014年11月公布的《2013年江苏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与科技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和其他单位的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支出达1450亿元,同比增长12.58%。其中,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与研发经费投入1239.57亿元,占总投入的85.48%。

二是企业在科研机构的建设和科技人才的投入中占主导地位。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科技机构19335个,拥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7.67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机构17996个,占机构总数的93.07%;企业拥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3.22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8.18%。省各地有关于各类型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交流座谈活动不断增加,江苏省政府更是连续几年组织江苏省中小型企业科技成果展。二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占主导。据调查,超过60%的企业正在或者准备投入资源用于提升企业生产技术的科技活动中。三是专利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随着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专利保护的重要性。现在有很多企业已经拥有几百项专利,正逐渐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四是注重人才引进。目前江苏省各型企业中的科技人才已经占社会人才总数的90%以上,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了企业中,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五是注重品牌的培育。现在众多企业开始培育自己的品牌,并加强品牌的保护工作,以便使自己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并逐渐开拓自己的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

1.2 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一是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日益频繁。最近5年,全

1.3 企业创新环境不断改善

最近5年,江苏省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科教兴省战略规划,从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着手,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建立能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环境。在城市创新环境问题上,60%以上的受调查企业对“十二五”发展规划、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计算机网络普及程度等都给予了较高评价;超半数的受调查企业对本地人才市场培育程度、城市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条件、网上人才市场发展程度等环境因素都给予了积极肯定。

1.4 企业创新发展成果丰硕

2014年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排名全国第一。其中全省企业共申请专利26.1万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201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7277.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6%;完成出口交货值13232.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44%。其中电子通信设备制造、新材料制造和智能装备制造占总产值的60%以上。全省按国家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7703家。2014年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277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51项。已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33个,科学技术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1.5 民营科技企业正成为江苏省企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随着企业注册资本限制的放开,越来越多的人陆续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在全省企业经济发展中,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最具创新活力、最具创业精神、最具创优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使得民营科技企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

根据江苏省2012年度民营科技企业统计快报数据分析,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呈现了以下特点。一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2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达53687家,同比增长45.4%,其中苏锡常地区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二是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截至2012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全年实现总收入35883.8亿元、净利润达2588.2亿元,为历年最高。三是高素质人才的积极参与。借助灵活的运行机制和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民营科技企业正不断吸引着大量创新人才的加入,尤其是众多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使得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储备不断增加。目前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博士和硕士从业人员达1.1万人和7.4万人,并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在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中正肩负着重要的任务。

2 江苏省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

2.1 大部分企业缺乏真正有竞争性的核心技术

尽管我省企业出现了如富瑞特装、常柴股份、江南电缆等自主创新的典型企业,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主要还是依靠从国外引进为主,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还不足1%,有近八成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在技术含量较高的航空制造、软件开发和集成电路等领域,许多关键技术仍然被国外企业所掌握。这使得一些企业,尤其是刚成立的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买断或者支付国外公司的专利,甚至有些只能成为科技企业的代工厂,从事低利润、高成本的简单加工,难以进行科技创新等科研活动。

2.2 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仍然相对不足

从国际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一般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但是根据江苏省自主创新企业统计数据(2012),约20%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足2%,仅39%的企业这一比例超过了5%。所以从整体来看我省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还低于国际水平。一方面,众多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缺少吸引优秀人才的条件。在企业性质、文化、科研技术条件、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以及对个人发展前途等方面,多数企业不具备优势。所以很难吸引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更多的只能依靠企业的技工,长期依靠仅有的一些人才自我摸索和实践。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由于资金规模有限,仅有的一些资金难以引进先进的设备。装备水平不高阻碍了企业对新技术的引进和吸收,限制了企业的二次创新。

2.3 企业融资渠道少,内部管理不完善

伴随着新一轮企业对外扩张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入手,规划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蓝图。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科技创新仍然存在着诸多限制。第一,融资难融资贵。由于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稳定性差,信用等级低和可用于抵押给银行的资产不足,这使得商业银行不愿意对这些企业发放贷款,这样就导致了企业不能从银行获取资金来用于自身发展。第二,管理思想和手段落后。许多企业规模已经扩大,人员已经增多,但是,在管理方式上仍然保留着创业时的方法,尤其是民营企业,许多重要的岗位大多被家族成员所占据,虽然从处理业务的角度依靠自己人较为可靠,但是从创新发展的角度,家族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并不一定跟上企业的发展要求,直接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3 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的建设思路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需要建立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动力机制来为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保障。

3.1 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包括企业内部激励与外部政府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员工。为了充分调动员工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企业一方面要为员工提供展示自己技能的舞台,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对员工开展自主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使员工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与此同时,政府也应积极准备,通过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和搭建一系列创新活动平台,为企业科研提供包括人才、资金、项目等在内的社会资源,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顺利进行。

3.2 催化机制

随着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甚至个人都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我们现在专利申请量和商标申请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如何将这些科技成果、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知识产权的市场化。通过明确科技成果产权人、利益分配等关键因素,使这些科技成果和专利能够为企业所用,并为社会创造价值。

3.3 供给机制

企业的科技创新需要人力资本、技术资本、金融资本等众多要素的支撑。其中,人力资本最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积累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应积极引导企业有效地引进和改造企业的生产技术,不断增加自身的技术资本的积累,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此外,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提高信贷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发展的局面。

3.4 竞存机制

市场经济,强者生存。随着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如果不参与科技创新,不获取新的技术创新,就很难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来。当然,有竞争就会有合作,企业在自身的科技创新之中也需要与自己的竞争对手,与有供需关系的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高等科研高校等开展不同方式的合作,进行合作创新。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提高创新能力。

3.5 需求机制

不断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根本。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高,企业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就必须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与此同时,企业对技术自身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一方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益,就会增加对现有新技术的追求来节约成本,扩大生产;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研究未来的新技术,这将利于企业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体系,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2015-3-25.

[2] 孙冰.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及相关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2).

[3] 陈大龙,王莉静.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机制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1(2).

[4] 李盈,单汩源.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企业持续创新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8).

[5] 唐勇.创新及其动力机制研究综述[J].管理世界,2013(5).

[6] 顾佳峰.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11).

[7] 宋晓洪.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源动力分析[J].科学中国人,2000(10).

[8] 欧阳新年.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与利益激励机制[J].科学管理研究,2004(3).

[9]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统计局.2013年江苏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与科技统计公报.2014-11-28.

[10]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2014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数据统计公报.2015-2-28.

[11] 江苏省统计局.2014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

猜你喜欢
江苏省科技人才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人才云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