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①

2015-03-19 12:34河北大学政法学院马洪超
中国商论 2015年4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文明人类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马洪超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叶星

区域经济是指在区域内,该区域的内部要素与外部相关条件结合起来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人类在经济发展中所要经历的必然活动。区域经济对人类的社会进步,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区域经济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而生态文明是解决传统区域经济的各种矛盾的重要手段,能够确保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与生态文明之间变得密不可分。

1 生态文明

1.1 生态文明进化史

人类文明正在向生态文明不断迈进,从原始文明开始,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直至今天。

1.1.1 原始文明

原始文明就是人类在原始的生态环境下顺应自然,被动接受自然年,受到自然约束的,对自然破坏极小的文明阶段。在原始文明阶段,人们崇敬自然,善待自然,生活生产活动对自然造成的破坏很小。

1.1.2 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是人类初步改造自然的时期,人类通过对土地的改造以适应自身生存发展,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限,并没有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利用自然又尊重自然,在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前提下,并没有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1.1.3 工业文明

随着人类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对自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以往的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过渡到征服自然,在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前提下以达到谋求人类自身文明的发展,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由于对环境的破坏,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也不断发生。

1.1.4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形式。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有别于以往的经济模式和文明期间对环境的损耗,人类对过去的经济模式和经济作为进行反复思考,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尊重自然了解自然的基础下整合自然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2 生态文明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目前人类社会尚未达到生态文明的标准,生态文明是最适合人类发展的文明,是指人类在尊重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在保障人类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它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人的自律性。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在改造环境和发展经济的过程时必须保护环境,不能肆意破坏自然环境。

1.3 生态文明的特征

生态文明的特性主要是平等性、整体性、和谐性,以及可持续性。

首先人类要加强对自身的认识,要了解到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因此人类要善待自然,不能企图主宰自然,人类身处自然之中,所有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自然的存在,要将自然界理解为一个整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也是对自身的破坏。人类要注重自身与自然、社会和经济之间的联系,在发展的同时造成最小的环境负荷,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行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保持后代有资源进行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 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联系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区域范围内,有一定的发展目标,且在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统合区域内部条件和区域的特点,在相关的政策下,依靠区域内的特定产业,在能够确保生态文明的条件下,能够使区域经济得到发展的有效手段。只有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扩大生态环境容量,使得区域环境能够容纳多的经济发展需要,才能实现更好的经济发展机会,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3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

3.1 区域生产结构调整

区域生产结构就是涵盖在生产的每个环节中,通过将生产部门之间的作用,相互整合起来,将生产要素分配在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状态。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它的发展,当然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也需要和它想适应的产业结构为基础,并不断地为产业结构提出调整意见。生态文明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有:生产结构高度化、合理化、生态化。其中生态文明产业结构系统的进化过程,是一种由低级生产结构向高级的生产结构进化的动态过程,而这一过程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产生较高的结构性效益,这就是产结构高度化。不断减少低效率产业,多增加一些高效利用率的企业的发展,对用过的资源进行资源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形成完善的产业结构,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人类是依托于生态系统而存在的,产业生态体系中,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与各类污染的产出,弱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逐渐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对生态文明下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区域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发挥区域自身的优势,满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提高区域经济效益。只有不断地进行产业结构的改革,才能让区域经济的发展适应生态文明的建设,同时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理念,进而进行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

资源与发展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想要合理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合理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来实现。在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区域生态工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进程都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助力。对其进行调整的具体的方式为:在发展生态文明时,要将区域第一产业加入到生态发展的建设中去,同时加大对区域农业发展的推进,加大对第二产业的生态化建设,对重工业地区实行合理规划、改造。加大对服务业扶持力度,通过服务业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以减少给环境所带来的负担。同时要加大对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革新。对于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大可再生资源的发展。例如,对于传统的火力发电进行革新,进行水力发电或者风力发电,乃至太阳能发电,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所预留出的空间,来作为生态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从而达到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进行。

3.2 区域循环经济

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种模式的转换,其一是传统的经济模式。由资源到产品最后有污染排放的传统模式,其二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模式,其三是循环经济模式,就是由资源到产品再由资源到产品的模式,其中第二次资源是再生资源。这样通过资源的不断循环使用,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优势。

循环经济对于传统经济而言是一种善待地球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文明中必然要将之采用。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的往复利用的流程。在这个流程当中原料和资源都能在这个不断循环的经济结构中得到最大的利用率,并且能够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体现,符合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模仿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的模式进行的一种经济模式,是一种能够符合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通过对资源的合理运用和对废弃资源的再次利用,以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手段,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达到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的负荷能力达到最小化,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循环经济能够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也能加强区域产业产品的竞争能力,能够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高形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3.3 生产力布局调整

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布局的合理化直接影响着生态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经济体系的构建,使得生态经济也就离不开生产力的布局,这样才能将所有要求的各国产业落实到相应的位置,进而取得收益。合理的生产力布局,关系到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未来。一般情况下,布局问题会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增大,变得对其影响也在随之增加。尤其是在目前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和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也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生产力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力的布局不合理将会导致经济效益的减少。然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能够有效地发挥区域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不但能够主导产业的发展,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通过对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的研究,生态文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生态文明的发展观中,要求人类抛弃以往的经济模式,在注重发展的情况,要关注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能在不顾及环境的基础下进行经济建设。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采用循环经济的模式,在以最小的环境损耗下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发挥区域优势,改变以往的生产模式,优化产业链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以及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和谐共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

[1] 刘泾,刘振泽.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江淮论坛,2010(05).

[2] 孔翔,杨宏玲.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优化[J].经济问题探索,2011(07).

[3] 张可云,易毅,张文彬.生态文明取向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内涵[J].广东行政学校校报2012(04).

[4] 王宝强,安超.生态文明视角的区域城镇发展策略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5] 刘泾.生态文明的生成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区域发展,2010(04).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文明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