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彦国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教体局
对农村初中生手机上网应对措施的探讨
梁彦国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教体局
手机、手机上网成本及技术门槛的不断降低,农村学生上网人数急剧增长。思考和解决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就要关注农村学生手机上网的问题。
手机上网;应对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以其难以抗拒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目前,由于手机、手机上网成本及技术门槛的不断降低,农村学生上网人数急剧增长,上网成为他们有一定频率的、可持续性的生活样态,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学校德育时空发生很大改变。进一步促进学校德育主动关怀学生的网络生活,积极探索网络化趋势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已刻不容缓。
1.学生年级越高,越热衷手机上网。
由于随着年龄增长,学生越加需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通过手机QQ、微信交流更加方便与私密。手机上网的私人化、个性化优势,使学生上网的渴望迅速得以实现,从而迅速成为学生比较显著的网络生活样态。且学生使用手机上网不仅人数剧增,且需求随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增大。
2.网络沉迷倾向的表象及影响。
学生网络沉迷倾向有随年级上升的趋势。学生上网更多的是以娱乐为目的,很少考虑用于辅助当前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随大溜“玩网”上瘾,而“用网”不足。“聊天交友、听音乐、玩游戏”占主导地位,有的学生最初上网是为查找学习资料,但随着时间推移,便不自觉地偏离学习目标。很多学生无意中被一些无多大用处的娱乐性信息甚至色情信息引诱,直至沉迷其中,学习成绩很快下滑。
学生使用手机时间一般夜晚多于白天,深夜时间较多。学生持手机上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生活的正常状态。很多学生自从有了手机便如同上瘾了一般,心思全在手机上。有的学生上课时手机也是在线状态、甚至在课堂上收发QQ信息、用手机玩游戏、下载图片等,形成人在课堂心在网的状况。
3.学校德育对学生网络生活影响力较弱。
(1)关怀指导缺失。学校德育在学生网络生活中存在着引领不到位或“不同轨”。学校很少专门讲上网应该注意的事情、班主任缺乏与学生一起分析上网的利弊得失。加之目前很多农村初中学校信息课达不到足时足质的要求,家长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指导,往往只是停留在片面强调“不能影响学习”、“影响视力”的较低层面。
(2)校园网的影响力远未形成。校园网的内容与学生生活不贴切,严重脱离学生健康成长需求。很多校园网站还是静态页面的制作,而拥有后台数据库的个性化交互界面、能够结合学生现实学习生活进行网上人际互动交流、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的少之又少。
(3)对策单一。监管学生用手机上网的难度很大。目前,对于学生手机上网,学校大都在“围追堵截”,而对学生手机上网引发的新问题缺乏对策。上学、上课让不让学生带手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一些学校对学生的手机使用做出制度性规定,限制手机使用的时间、地点,尽力维护正常的教学环境,但仍显得苍白无力。
1.引领学生构建有意义的手机网络生活。
面对学生热衷手机上网的现状,我们需要从优势视角出发,既应看到手机上网对农村中学生生活、学业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给学生心理、精神上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也应看到学生通过手机上网获得的实际体验中也蕴含着一定的积极意义,特别是手机网络极大地填补了农村中学生枯燥乏味的闲暇生活,从而尊重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迫切期待。互联网是属于全人类的,在手机快速普及成为生活必需品的时代,同样赋予了每位农村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权利。在信息化进程中,我们应该做的是以农村中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学习成长方式转变,深入考虑怎样帮助他们正确利用手机网络,而不是强制他们拒绝甚至放弃手机上网。当然,学校德育的职责是积极规避学生使用手机上网过程中的种种潜在风险,帮助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自觉抵制来自不良信息的教唆、引诱和伤害,自觉遵守网络道德法纪,抵制查阅浏览色情信息、攻击谩骂他人、窃取他人隐私等不良行为,逐步形成农村中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预防调控机制,同时发现并培养在驾驭和掌控互联网方面具有非凡才能的学生,帮助他们建构有意义的手机网络生活和积极的手机网络行为特征,让他们在网上的生活更加健康。
2.让校园网成为学生上网首选。
改善农村中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主要路径,就是提升学校德育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指导性、规范性和影响力,而这种关怀指导性、规范性和影响力,完全可以通过学校校园网德育平台的建设得以提升。学校德育可以通过校园网德育平台建设,科学引领学生网络生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指导和引领。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互联网有关的各种新技术的兴起以及新兴网络平台的推出,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学校德育完全可以通过校园网德育平台的建设,营造出一个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德育空间,充分利用网络的隐蔽性、良好的互动性,搭建网络心理沟通桥梁,为学生疏导不良情绪,纠正错误想法,解决他们现实和网络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成为农村中学生心中的网络精神家园、学习成长的生命驿站,从而彰显网络育人的强大优势,唱响网上德育主旋律,为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办学目标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