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教材教法

2015-03-19 00:32然重庆市萱花中学校
散文百家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新课程教材

段 然重庆市萱花中学校

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教材教法

段 然
重庆市萱花中学校

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教学思想上带来了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教师学习的动力,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与使用上谈些点滴体会,与大家探讨。

一、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基础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创新

语文教材要精选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同时,对外国文学作品则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对中外文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每个小单元以一两个作家为重点,选择他们的几篇代表作作为详讲内容,在附录中又精选他们的其他代表作,从而做到以一两篇带数篇并进而知其全人。语文教材内容上需要交错,每个小单元的主要课文按时间顺序编排的同时,附编的内容要按题材的专题跨时间编排,使学生读完本书后对一些重要题材文学作品的历史概貌有较全面的了解,并提高其人文精神。同时,语文教材内容信息量要大,选编篇目要多,古文部分总量应超过中小学已学篇目之和。同时,要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种应用文的格式要求、文体风格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表达能力,力争做到“万事不求人”。语文教学辅导资料应针对学生由知识型向技能型、研究型学习转变的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将文字、图片、音像、声音、视频有机地结合,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中国文学、诗歌的赏析。语文的文字教材和音像资料配合使用,应有利于老师“教”和学生“学”。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么他的智力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多说、敢问多问、会说会问,把学习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笔者在新课改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让学生课堂上敢说敢问,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课堂质疑探究,提高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钻研课文的兴趣。同行们可能都会有这种体会,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敢发言,害怕说不好别人笑话,而且越是暂时后进的学生,这种心理障碍越大,往往造成懒于思考。长期下来,学生对学习就会丧失兴趣。对此,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度有差异、有梯度,注意分层教学,这样,许多后进生能勇于发言,教师同样适时地给予鼓励、表扬,给学生一个合理正确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向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渐渐地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创新教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好奇是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上探索的兴趣也来源于创新。笔者总是要求自己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不断“求新”、“求异”,每节课上都有亮点,有新鲜感。因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水平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法设计上的变化主要从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设计上和课堂目标设计上。单元目标从单元整体出发,对单元内课文处理的课时、教法及整个单元的节奏作统筹安排,经过累积——整合——提升——迁移的途径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四、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自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学阶段的阅读能力在于发展阅读技能,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名著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针对目前学生中出现的阅读量减少,阅读情趣与品味日趋娱乐化、浅层化的倾向,笔者采取学校图书馆借阅和家庭藏书互阅共享的形式,成立班级阅读小组,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学生可以读名著、读人物传记、科普书籍等,教师主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推介,把课外阅读与课文学习相结合。这些做法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也是学生才艺展示的平台,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作文教学应有整体思路。

在以前传统作文教学中,或多或少地缺少整体思路,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写篇文章,教师精批细改,然后评讲作文。最终结果,教师辛苦,学生感觉无味。笔者在这些方面做了些改革的尝试:

首先是从积累做起,由浅入深,学会运用。学年伊始,就要求学生做好每周摘抄精彩文段,而后要求写出文中用的好的词语或名言,继而又要求摘抄之后写上点评,写阅读感受,由最初的周摘抄到现在的学生随笔,定期同桌或在小组内交流,相互点评,可以针对一篇也可针对阶段所摘抄的内容。一学期后,发现部分学生阅读面较广泛,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佳作或畅销的青少年杂志等读物。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同学在摘抄积累后,能把这些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教学的过程性,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生成,作文教学更应该体现这一点。事实上,作文写作本身就是一个由“材料准备——写作构思——语言表达”构成的完整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情感、气质个性表达呈现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中要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把学生带入写作过程。实践证明,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费劲。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要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要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把学生和教材联系在一起考虑问题,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新课程教材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