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侠河北省霸州市康仙庄乡大各庄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马利侠
河北省霸州市康仙庄乡大各庄小学
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适时提问,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的好奇心一旦发展成为学习与认知兴趣时,则马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如教长方体体积时,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10个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拿出来,然后对学生说:“不管你们摆成什么的长方体,老师不用量,也不用算就知道你们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为什么呢”听老师这么一说,学生都感到十分惊奇,并都急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争先恐后地走向讲台摆起来。教师的这一举动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有的在讲台上摆,有的在桌上摆,都摆出了形状各异的长方体。纷纷举手向老师提问:我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当老师把答案告诉他们时;他们也感到这里知识的存在。同时激发了学生知识的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速度。
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愉快、和谐,有利于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等重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要及时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创造的差异,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好提问来引导。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老师先向学生提问:“你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呢?”有学生回答说:“用滚动的方法。”教师又提问:“一个圆形水池你能立起来使它滚动吗?”学生说不能,而其中有一个学生想出了用绳子绕一圈,尔后再量绳子长度的方法。教师对这一想法给予以肯定的同时,又给学生做演示,并告诉他们有一些物体的周长既不能用滚动的动的方法量,也不能用绳子量。如:在黑板画一个圆,它的周长就要用到数学规律和原理与计算。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激发了他们敢于创造的思想火花。
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同时,研究提问的目的,使每次提问都有意义。提问目的必须要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动力。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目的性明确的问题。
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关键提问,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明确了提问的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我上“异分母分数回头法”课板书了“5/8和5/7”后,有针对地向学生问:“这两个数的分母相同吗?”或“这两个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学生们齐声回答:“都一样”。这样有针对性的提问,对学生的思维予以正确的诱导,避免了学生只在注意分子都是5,而脱离本课的“中心”问题。这样的提问中心明确,学生的回答达到了教师提问的意图,为学生指明思维方向。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常出现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一旦出现问题这时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出上些问题,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能迅速准确的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性地提出来新问题。
教师的提问要讲究艺术手法,有科学工作者性的技巧。问就问到“点子”上,问得恰到好处。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首先让学生采用数方格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接着问:“如果有一块很大的平行四平形的土地,用数方格法方便吗?怎么办?能不能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长方形?上述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突破了教学的重要难点。”
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都表述精炼,一字一句均有深刻含义,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例如梯形的定义:“如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在关键字词“只有”处提问学生为什么,学生就会引起重视,经过思考明白“只有”的含义,进而理解了定义的内涵。
教材的编写体系是螺旋上升的,前面的知识总是后面教学内容的基础。教学时要尽量挖掘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提问加以对比,学生对所学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结成知识的联系。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设如下提问:在此,除法、分数中,①前项、被除数、分子是什么关系?②后项、除数、分母是什么关系?③比值、商、分数值是什么关系?④分数与除法的基本性质是什么?⑤谁能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你是怎么想的?通过学生的分析、比较、知识面的迁移,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材中每章节的知识安排都江堰市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抓住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变难。如在教学“分数小数互化”时,学生先将3/10、17/30、17/20、1/41/9、2/28、2/21化成小数,再观察结果、寻找规律,然后教师提问:①在这些分数中哪些分数的分子能被分母除尽?②把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你能找到分数化有限小数的规律吗?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提问,就可引导学生找到分数线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为此,老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才能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重浪”,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之目的,让提问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效用,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