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
环保部近日发布了2014年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相对较差的前10座城市分别是保定、邢台、石家庄、唐山、邯郸、衡水、济南、廊坊、郑州和天津。
在这份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10座城市榜单中,河北占了7个。这些“老面孔”在往年排名中也是轮流坐庄垫底。
但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份“污染排名”榜单却遭到公众吐槽。不少人对自己所在城市“落榜”表达了不满。即使被环保部列为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10座城市,也有当地人质疑,认为自己所在城市不配这份荣誉。这说明了为数不少的城市的空气质量,与公众期待还有差距。
这种吐槽是公众对长期城市环境治理不满的宣泄。在有些地方,环境治理还难逃运动式执法的窠臼;有些地方仍有部分官员对环境污染视而不见,甚至为污染企业充当保护伞。而近年曝光的各种环境污染事件,又使有些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所需的公信力被不断稀释。
众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各地政府应从公众的吐槽中领会更多深意。客观地讲,有些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与历史欠债和自然条件的劣势不无关系。鉴于空气污染治理具有持续性,相较于那些空气质量好的城市来说,这些城市即使投入大量精力,恐怕短期内也难有实质性变化。
因此,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不仅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让公众看到有些地方政府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也只有如此,才能激励空气质量好的城市更好,同时鞭策不好的城市知耻而后勇。“有权必有责,有诺必有果”,这也是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对连年进入榜单,且大气污染愈加严重的城市,应敢于向责任人开罚单,并敦促这些城市拿出整改措施,给出具体时间表。
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步伐,从高层决心到公众自觉都已不断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更有所作为,这是无可争议的重头。但作为每位公民,则应少些抱怨,多些从自身做起,比如不放鞭炮,多乘坐公共交通,拒绝露天烧烤等等。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配合和每个人的切实行动,绝非环保部门一己之责,也非一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