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大坪中心小学 熊海华
数感是指对数的含义、计数技能、数的顺序大小、数的多种表达方法、模式、数运算及结果的一般性的感知和理解。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还是课程标准设计的十个核心概念(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之首,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极其重要的。《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中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下面结合本册教材第二单元“认数”的教材特点,浅谈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
本单元在认识几百、几百几十和几百几十几的数时,引导学生经历数数过程,将数数与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有机结合,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数序,理解数的大小关系、掌握数的读写,为计算打下基础。如认识整百数时,引导学生一百一百地数,通过数数,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几个百是几百,几百就是几个百,尤其是在“10个一百是一千”上要多花力气,并借助直观形象的学具使学生体会一千的含义。认识几百几十,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通过数数使学生对几百几十的数的组成形成清晰的认识,结合数数让学生读写几百几十的数。认识几百几十几的数,则要一个一个地数,通过数数不仅明确数的组成,更重要的是解决三位数中间有0的读法、写法。由此可见,本单元在认数时将数数贯穿始终,引导学生经历数数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本单元的教材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自我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学时要体现教材的这一特点,加强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同时进行抽象思维,让学生主动经历“方块表示数—算珠表示数—千以内数的读写”的过程,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进一步理解数的含义。
第一,用多种形式表示数,加深对数的意义和大小的理解。如教材第11页例题用算珠表示数,第14页第1题用人民币表示数、用木料堆表示数等。
第二,联系生活认识数。教材为学生提供联系生活认数的机会。第11页第2题读出方格纸上的300、电表上的度数800、打开的字典页码400,学生一边读数一边在体会这些数的值;第14页写出我国野生亚洲象的头数、世界上龟的种类数、我国野生大熊猫的只数,读出古树的树龄数和干围周长,蕴含着爱护古树、保护珍稀动物的教育;第24页第4题写出世界上最大的圆形叶子的直径、最大的花的直径、最高植物的高度,丰富学生的自然知识。教材还要求学生“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教学时要把握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用量化的思想观察生活中的事和物,用数精确地描述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第三,重视估算,用日常用语表示数量间的大小悬殊状况。如教材第11页第1题“200和1000哪个数接近
700?”第19页第5题“圈出接近600的数”,这些都为估算打下了基础;让学生用“多些”“少得多”“差不多”等词语描述数量间的大小关系,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能力和习惯;此外,还重视引导学生通过推理进行估计。如第12页第3题为两大筐鸡蛋选择适宜的个数;第22页第5题猜猜两个杯子里各有多少粒黄豆。估计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是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很有意义。
本单元把认数和口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是为了促进认识在迁移中继续提升。无论是整百数加、减整百数,还是整百数加整十数与相应的减法,都是把数的基础知识迁移到计算里,使数概念在应用中得到加强,让学生在认数的基础上与口算结合,促进认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