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河高腔伴奏乐器与手法研究

2015-03-18 22:50熊晓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腔大鼓笛子

熊晓辉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辰河高腔伴奏乐器与手法研究

熊晓辉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辰河高腔主要的伴奏乐器为唢呐、笛子、备子、京胡、二胡、三弦、大鼓、小锣、云锣、钹、小鼓、大桶鼓、课子、尺板等,其首要任务是为唱腔伴奏,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它们是形成这一剧种和声腔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区别于其他剧种的重要标志。特制的辰河高腔唢呐发音柔和,音色优美,能与唱腔融为一体,在伴奏中起着特殊作用。近年来,辰河高腔伴奏乐器有了很大的发展,增加了琵琶、扬琴等乐器,尤其是乐队的出现,在配器手法上对西洋管弦乐队配器有所借鉴。

辰河高腔;伴奏;演奏;乐器;手法

辰河高腔流行于湖南省沅水中、上游一带,是湖南省一种地方小戏,它是在江西弋阳腔的基础上吸纳本地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及其他戏曲,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早期的演唱形式有高台班(舞台演出)、矮台班(木偶戏)和围鼓堂(坐唱),其中演唱最多的是连台本戏《目连》,这种艺术形式一直保留到20世纪40年代。辰河高腔伴奏乐器由吹奏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三部分组成。吹奏乐器为唢呐、笛子等,拉弦乐器为京胡、二胡、三弦等,打击乐器为大鼓、小锣、云锣、钹、小鼓、大桶鼓、课子、尺板等,它们主要是为了衬托唱腔,为唱腔起着引、带、扶、保的作用。音乐学家们认为,不同剧种、不同声腔的主要伴奏乐器,则是形成这一剧种和声腔特有风格的关键。纵观其他戏曲剧种,如梆子腔用板胡,皮黄腔用京胡,辰河高腔则用唢呐,还有几件协助乐器,在曲牌中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辰河高腔形成初始,主要伴奏乐器是唢呐和锣鼓,民间艺人走村串寨搬演《目连戏》,仅用一把特制的土唢呐作为起音带腔的工具。如今,在沅水流域仍然有一把唢呐带几个艺人散游民间流浪卖艺的。可见,唢呐是辰河高腔的主奏乐器,也是辰河高腔的个性乐器。乐队伴奏是后期发展而成的民族乐队伴奏,是为演唱渲染气氛,辰河高腔以鼓板为乐队指挥,增加了桶鼓、旗子鼓、边鼓等,其曲板鼓点节奏独成一体。乐队同本地其他剧种一样,分为文场与武场,文场多为旋律乐器演奏,包括唱腔伴奏、过场音乐、背景音乐等;武场是无音高的打击乐器,有时也为唱腔打点节奏。辰河高腔的六大件伴奏乐器就是直接来源于道教(大锣、大鼓、头钹、二钹、小锣和唢呐),表演中,许多文场的鼓点和做道场的鼓点是通用的,虽然只有六件乐器,却能演奏出非常热闹的场面。辰河高腔音乐是以当地民间音乐、宗教音乐为基础,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特别是揉合了民间器乐曲、道教器乐及佛教器乐。其伴奏乐器与民间乐器、道教乐器、佛教乐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只不过是民间乐器、道教、佛教乐器经过戏曲化了的结果。现今人们对辰河高腔乐队配置进行了改良,在传统乐器的基础上又加了高胡、扬琴和琵琶,甚至还加进了小提琴、双簧管、长笛、小号等西洋乐器。

一、辰河高腔主要伴奏乐器及伴奏手法

唢呐:辰河高腔使用的唢呐一般用桐木、枇杷木、枣子木、千年矮等材料制成,前开七孔,后开一孔,上密下稀。管的上下端套上一个喇叭口,长310毫米,口用黄铜制成,直径135毫米;哨长17毫米,用芦苇制成,嘴为扁形,两个哨面;碗高159毫米;芯字长54毫米,黄铜制成。唢呐管身上细下粗,仿佛像竹节的一根木管,木管下端套着可移动的铜制喇叭。这种唢呐在辰河高腔所有乐器中最具民族特色,吹奏出的声音清脆优美,近似人声,音域可达二至三个八度。唢呐筒音为f,常用音域为f—C2,音色高亢,音量大。辰河高腔所用的唢呐同其他戏曲唢呐相比,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民间音乐特色,而且演奏效果具有绘神、绘意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当地人无忧无虑的民俗生活。唢呐音色很接近人声,在所有要用腔的地方,完全可以用唢呐模仿人声,从而达到独有的艺术效果;在辰河高腔的部分段落与曲牌中,唢呐常常作为领奏和独奏乐器使用,适时唱腔响起,帮腔的唢呐可代替人声。但是,唢呐在一般情况下不宜无间歇地长时间吹奏,因为它演奏较费气,音越高耗气量越大,艺人们常常采用“循环换气法”吹奏乐曲中的段落。唢呐是主要的伴奏乐器,在唱腔曲牌中起着帮腔、起腔、接腔、衬腔的作用。唢呐能吹奏出热闹欢腾的曲牌,营造欢快的气氛,有时根据剧情的变化,每当到悲切时刻,唢呐配合角色演员进行“帮腔”,吹奏出催人泪下的曲调。

笛子:笛子是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吹奏乐器,在清嘉庆年间加入到辰河高腔唱腔的伴奏之中,起着起调、接腔的作用。明清时期,笛子在民间音乐中应用得更加普遍,笛子已经成为江南丝竹、西安锣鼓、十番鼓、十番锣鼓、潮州笛吹锣鼓、冀中吹歌、山东鼓吹等乐种的主要乐器,并在戏曲、说唱伴奏与民间器乐合奏中不断地发展着它的演奏艺术[1]20。辰河高腔所用的笛子为苏笛,管身竹制,横吹,有一个吹孔,六个指孔,近吹孔处另有膜孔,可以蒙以竹膜或芦膜,音域可达两个半八度。笛子发音悠扬,音较高,音色明亮、清脆,是辰河高腔的主要伴奏乐器,也是一些过场曲牌的主奏乐器,在乐队中常常处于领奏地位。辰河高腔所用的笛子按孔之间距离相等,演奏者用叉口吹法和口风的控制相互配合来调节音高和转调。艺人们一直在对笛子进行改革,有的增加了半音指孔和音健,便于转调。笛子常见的音域为:d2—e4,be—f4。

大鼓:大鼓又称大堂鼓,是辰河高腔常用乐器。大鼓的框用木制成,两面蒙皮,置放于木架上,用一双木槌敲击,没有固定音高。演出时,大鼓起着掌握乐队演奏的起落和音响力度、速度变化等作用。

小鼓:小鼓的构造与大鼓相同,鼓身木制,两面蒙皮,可翻转演奏。小鼓时常参与合奏与伴奏,与其他打击乐同时或交替使用。小鼓没有固定音高,由于鼓面小,音色的变化不如大鼓明显。小鼓演奏时,能用双槌交替击奏,打出各种花样,随着锤击部位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音色。

钹:辰河高腔所用的钹分为大钹和小钹两种,都无固定音高。大钹又名大镲,铜制,圆形,直径约一尺,两面为一副。小钹又名小镲,直径约500厘米,形状与大钹相同。

二胡:二胡是普遍流行的拉弦乐器,在辰河高腔音乐伴奏中起着重要作用。二胡又称胡琴,由琴杆、琴轴、琴筒、琴弦、琴码、千斤、琴弓等组成。可演奏各种装饰音、音阶、滑音和泛音。可以模仿人声、鸟叫声,甚至可以模仿打击乐的声音。二胡音量较小,但表现力丰富,音色柔和,擅长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也可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

京胡:京胡是清乾隆年间随着皮黄腔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种拉弦乐器,是京剧、汉剧及其他戏剧的主要伴奏乐器。辰河高腔所使用的京胡琴杆、琴筒均为竹制,琴杆置有千斤钩,筒口蒙蛇皮,用马尾弓拉奏。京胡声音高亢、尖锐,速度较慢。若定弦为5~2弦,则适用于表现委婉忧伤的情绪,常用于伤感、言情的剧目。若定弦为6~3弦,速度较快,宜表现欢快、激昂的情绪,常用于雄壮、热闹、武打的剧目。

板:辰河高腔的板又称拍板、绰板,用紫檀木制成,两块一副,没有固定音高。演奏者常常左手持板,以两块木板相碰撞来发声,往往在乐曲小节的强拍上敲击。板声音穿透力强,发音短促、声音结实,多用于合奏,但力度变化不大。

梆:梆是辰河高腔常用的伴奏乐器,作为唱腔击拍用。梆为两根大小不等的木棒制成,一根较细,近圆锥形;另一根较粗,横断面为椭圆形。敲打时,左手持粗木棒,右手持细木棒,相互撞击发声,无固定音高,节奏变化不多。梆的音色清脆、结实,为辰河高腔的主要击节乐器。

小锣:小锣为铜制,圆形,锣面较小,直径约六寸半,无固定音高。小锣用薄木片敲击,敲打时重击锣心,让余音自然延续;有时敲击锣的中圈和外圈,音色稍哑;同时又可以敲击锣心后即用手按住,发出闷音。小锣音色柔和、清亮,在伴奏中往往以各种打法来配合演员的动作,以烘托气氛。

二、辰河高腔伴奏乐队及伴奏手法

早期,辰河高腔乐队伴奏就具有了“场面”特色,演出时只需要一面鼓、两副钹、一把唢呐和两个锣。到了清雍正年间,艺人们加进笛子伴奏,打击乐有了大鼓、大锣、小锣、钗以及课子和云板。辰河高腔原乐队主要乐器为锣鼓和唢呐,现多已改为民族乐队伴奏,乐器有唢呐、笛子、二胡、京胡、桶鼓、旗子鼓、边鼓、大锣、备子、梆、板、尺等,其以板鼓为乐队指挥,曲牌鼓点节奏独成一体[2]。虽然辰河高腔的锣鼓音乐独具一格,但听众很容易发现高腔锣鼓音乐的变化是根据当地佛、道、傩等锣鼓节奏这样的原则变化而来的。

乐队编制为:鼓堂(大堂鼓、小鼓、班鼓),正吹(唢呐、笛子)、散手(大锣、钹、二胡)、副吹(操唢呐、主二胡)、小锣五种。早期的辰河高腔场面由五人组成,一人唢呐、笛子;一人鼓板,掌大鼓、板鼓;一人大锣、小锣;一人二胡;一人钹。

辰河高腔的打击乐队由大鼓、小鼓、班鼓、大桶鼓、小锣、大锣、云锣、叉钹、梆、课子、云板、尺等组成,打击乐在辰河高腔音乐中不仅作为前奏、间奏、尾奏之用,更突出的还在于“套腔”(与唢呐帮腔结合在一起),对帮腔起到了极好的作用[3]。打击乐的演奏形式多为表演身法、道白、效果使用,同时配合唢呐为高腔起腔、梢腔及腔句中的靠腔起着支撑作用。在场面上,打击乐分为大打和小打,大打用大鼓、大锣、大钹,演奏音响强烈,情绪饱满,用于紧张和激烈的剧情;小打用叉钹、小锣、梆、尺等,演奏音响平和,情绪舒缓,用于平静和安闲的剧情。辰河高腔的文场、武场都有打击乐的加入,文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大锣、小锣、鼓为组合,表现开场、转场等场面;另一种是以小锣、小钵、班鼓为组合,表现剧中人物的动作。武场的乐曲都由锣鼓组成,表现形式与手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来区别选用。

辰河高腔乐队伴奏主要为“托腔保调”,常常采用跟腔伴奏和接尾伴奏,所以二者成了辰河高腔伴奏的重要特色。跟腔伴奏就是随着曲牌唱腔的节奏与旋律进行伴奏,以衬托曲牌唱腔为目的,主要是乐队跟着唱腔的曲调和节奏走,同时在唱腔为长音或长音连续出现时,伴奏则用密集型节奏或加花伴奏。演出时,乐队要发挥为唱腔伴奏的基本功能,运用一些技巧和手法,积极烘托剧中感情,渲染气氛,强化唱腔的表现力[4]。辰河高腔接尾伴奏是指在曲牌唱腔进行时停下来,等曲牌唱腔停止或停顿时乐队伴奏进入。接尾伴奏可以使演唱者有更大的时间空间,保证了演唱者情绪与唱腔运腔的投入。

[1]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熊晓辉.辰河高腔源流考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120.

[3]郑伟.浅谈辰河戏音乐[J].艺术评论,2006(3):64-65.

[4]熊晓辉.辰河高腔剧目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50-54.

(责任编辑:朱 丹)

Pitched-tune Accompaniment Musical Instrument of River Chen and its Technique

XIONG Xiaohui
(Art Institut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411201)

The main pitched-tune accomplishment instruments of River Chen includes suona, flute, beizi, jinghu, erhu, three-stringed, drums, small gong, Chinese gong chimes, cymbals, tambourine, drum drum, lesson son, foot board, etc. Its primary role is to play music for singing to set up the atmosphe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lated drama type and tune and a symbol to distinguish itself from other drama types. The specially made pitched-tune suona of River Chen can play soft and agreeable music and integrates well with singing tune, and thu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ccomplish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accomplishment pitched-tune music instruments of Chen River have developed to include pipa, harp and so on. With the emergence of band, their orchestration has borrowed some useful techniques from the western orchestra instruments.

River Chen Pitched tune; accompaniment; play; musical Instruments; techniques

J825

A

1009-8135(2015)01-0025-03

2014-10-14

熊晓辉(1967-),男,湖南凤凰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传统音乐、音乐人类学及钢琴艺术。

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音乐文化研究”(12YJA760075)、2011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湘文化与地方民族音乐关系研究”(11YBB31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高腔大鼓笛子
湖南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木偶头
大鼓声声
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调查研究
大鼓声声
《高腔》小说意象叙事与美学意蕴分析
岳西高腔的发展历史述略
大鼓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