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联动机制研究

2015-06-27 05:53:57秦广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区域

秦广虎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联动机制研究

秦广虎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在把握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之后,结合长江经济带目前的发展状况,阐述了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揭示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探索有效推进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从增强区域各省份一体化发展意识,打破各自为界的发展模式,实现区域内经济圈协同发展、产业整合与优化、一体化管理体制建立、中心城市集聚与辐射带动,提升长江水运承载力,拓展公路铁路运载力等方面给出对策,促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联动发展。

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联动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长江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资源条件、居中的地理区位,同时兼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人口和城市集中,是我国重要的东西向经济发展轴,近年来,关于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研究的角度和内容比较丰富。汪祝龙(2005)[1]通过分析阻碍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从产业调整、整体战略规划和组织体质架构等方面协调发展思路;罗蓉(2006)[2]从产业结构分布、调整和优化的角度,论述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的措施。李靖、谷人旭(2011)[3]论述了长江经济带各辖区合作领域和合作措施;赵琳、徐廷廷、徐长乐(2013)[4]通过对长江经济带经济演变时空分析,得出长江经济带在上、中、下游经济增量差异和潜在增长极。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和梳理,作者发现当前的研究,注重从产业结构、经济合作领域以及空间规划的角度进行论述,一体化合作机理分析和联动机制建立相对较少。本文依据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现状,揭示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阐述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探索有效推进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二、长江经济带概况

长江经济带包括长三角的江浙沪3省市、中部4省和西南4省市,2013年国务院批准通过国家发改委会提请的《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从经济总量来看,2013年,长江经济带所涵盖的11个省辖市的GDP总量为25.95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31省份总量之和)的41.2%,近3年,长江经济带的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在持续加大,反映出其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见表1。

从空间分布来看,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又可区划分为长江上、中、下游区域或者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2013年,在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量方面,苏浙沪一直居于全国前列,总量为11.8万亿元,占长江经济带GDP总量的45.59%。而中部四省8.25万亿元,占长江经济带GDP总量的31.8%。西南四省市5.86万亿元,占长江经济带GDP总量22.59%。从经济增速上看,西部地区在领跑,贵州、重庆和云南的GDP增速均超过12%,位居全国前三,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增速超过10%,苏浙沪增速低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

从交通运载能力来看,长江流域是我国内河航运最为繁忙和发达的地区,流域内共有通航河流3 600多条,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70%以上。长江流域铁路路网较为发达,长江流域主要铁路有宝成、成昆、成渝等20多条主干线,其中,浙赣—湘黔—贵昆线横贯江南,京沪、京九、京广和焦柳4线纵跨长江,成昆、宝成—成渝—川黔—黔桂和商阜—阜淮—皖赣3线纵穿南北,构成了长江流域“七纵一横”的铁路路网主骨架[5]。公路运输是长江流域综合运输中的骨干力量,2013年,客运量约占流域内客运总量的80%,客运周转量占60%,货运量占75%,货运周转量占20%。

表1 2011—2013年长江经济带GDP总量及占全国比重(单位:万亿)

三、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制约因素

从目前的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上、中、下游省份差异较大,区域内部城市圈和经济带关联发展程度不高,相邻省份的协同发展力度不强,个别省份强调按片发展,协调合作重视度不够。总的来说,由于沿江城市圈相互间联动发展机制不健全,导致了长江经济带整体优势表现不明显,产业跨江、跨省整合、集群力度小,资源配置与共享效率低,信息技术、人才交流等资源性要素流动不够充分,黄金水道一体化发展程度总体不高。

(一)辖区省域间一体化发展意识尚未形成

沿江各个省市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立了经济合作区和城市圈,它们对更大范围一体化的经济发展积极性不高。同时,一体化发展不是简单的区域合作,而是要在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导向甚至是文化社会功能的重新定位等的合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应是系统化的合作领域。以往考评地方政府绩效水平的关键指标是GDP,一体化发展路线,可能会打破现有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格局,在能源资源、产业规划、搬迁、结构调整等方面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短期内会给辖区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波动,势必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地区GDP。要打破这种稳定的格局,地方政府需要一定的勇气,付出一定的代价。由于沿江各省市间之前没有建立起分工定位关系和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加之沿江开发往往都是地方政府主导,行政色彩浓厚,客观上阻碍了长江经济带一体化进程。

(二)产业布局分散,空间集群化发展程度不高,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2013年长江经济带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国40.48%,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全国47.88%和30.04%,产值比为2.53︰299︰1.87,见表2。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在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长江经济带目前工业布局由东向西呈现轻工业、重工业向原材料、采掘业过渡的空间态势。同时,全区集中了钢铁、石化、汽车、机电、建材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从产业总体结构来看,由于受到行政壁垒作用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形成割据,带来产业同构,以汽车工业为例,长江经济带内的上海、武汉、重庆、南京、芜湖、合肥、成都等地,几乎都把汽车工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产业空间布局的集群化和一体化程度不高。

表2 2013年长江经济带三大产业当年增加值占全国比重(单位:亿元)

(三)缺乏有效的一体化协调机制

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不是个别省份的“单打独斗”,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的自我发展模式处于主导地位,省际间的广泛合作相对缺失,尤其表现在沿江产业格局的调整优化、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部分社会服务功能再定位等领域,缺乏宏观层面的一体化联动发展机制和微观层面上的推进区域整体发展的具体合作举措。东西区域发展差异较大,资源转移、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协调机制没有真正的形成。

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策略

(一)疏通一体化发展的内在机理

20世纪90年代,国家就提出发展沿江省份,由于区域差异和生产力水平的不均衡,导致了地区发展差异,一体化发展水平不高。国家重新打造长江经济带,看中了长江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蕴含的巨大的发展潜力。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区域一体化发展是生产力从差异化向均衡化发展,再向整体水平提高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为了破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省际间的约束力。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生产性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提高实效,人才与信息技术的交流与资源共享。树立共赢思想,是改善区域发展壁垒,解决区域不正当竞争的客观需要。挖掘长江经济带发展潜能,提升区域竞争力符合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一体化发展的联动机制

长江经济带打造成功,将对东、中、西部的联动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其他经济带也是一种借鉴。由于长江经济带横跨区域很大,且上、中、下游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打造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因此,需要建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联动机制[6]。

1.区域内部经济圈(示范区)实现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目前获批经济圈有长三角、武汉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成渝经济区等,试验区有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和重庆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和长株潭的“两型”(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拥有上海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国家级新区。长江沿江省份过去的发展,都是相对独立和分割的,联系不太紧密,因而,要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各经济圈(示范区)要加强沟通,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效度。

2.产业格局实现一体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长江流域的各个省市,都逐步提出了沿江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但是,由于发展的立足点大多基于自身的角度考虑,没有从整个长江沿线的大局进行谋划,导致沿江产业布局同构现象严重,缺乏产业集群化和差异化发展格局,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因而,在打造长江经济带过程中,要从产业一体化的角度,对现有的格局进行重新布局和改造,且产业布局要有战略思想,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局部不顾大局,而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编制相对统一和规范的产业布局规划,且各个区域的产业必须有所侧重、有所分工,避免产业同构现象,形成产业互补优势。

3.管理体制实现宏观一体化发展。由于沿江省份的地理状况、资源及人文环境的差异性的存在,要实现微观上的管理一体化,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比较困难,但是,从整合长江经济带的需要来看,实现宏观上的管理一体化,亦即通过相对松散的管理机构和政策,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实行统一管理,在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方面促进自由流动,实现共享。可以成立中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办公室和由各省份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长江经济带省长(直辖市长)联席会议制度,中央提出发展宏观战略并进行论证、实行和评估监督;地区联席会议定期研讨战略实施效度,谋求具体的区域协调机制,最大化推进区域联动发展。

(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与周边城市反补联动发展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强弱,直接影响和决定其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的大小。中心城市集聚了先进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资源利用率、产业集中度、人力资本和技术集中以及城市化程度较高,在区域发展中优势明显[7]。长三角经济圈要发挥好上海市的经济拉动能力,促进苏州、南京、合肥在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长江中游城市群,要重点依托武汉、长沙、郑州等中心城市,联动江西、贵州等地其他中部城市发展;长江下游则要充分利用成渝城市群中的重庆和四川中心城市地位。除了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带动作用,其他城市带中的次中心城市,要在集聚生产要素,扩散城市优势,反补中心城市发展,打造多极化城镇发展中发挥功能,目的是要使沿江城市生产要素流动起来、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市场统一起来,提升一体化程度。

(四)提升长江航运运载力,拓展并贯通公路铁路交通网

交通状况和运输能力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实现长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着力提升长江航运运载力,拓展并贯通公路铁路交通网。根据目前资料分析,2014年年初,长江上游过闸货运量达到1.5亿吨。三峡大坝最初设计每年闸货运量5 000万吨,最大双向通过能力也只有1.5亿吨。而在2014年之后,过闸需求量也将达1.5亿吨。这也就是说,2014年之后三峡大坝船闸,将进入船只大拥挤的尴尬时刻。所以,国家在提升长江航运承载力的同时,要对该区域的公路和铁路进行重新规划,加大公路和铁路建设,改善交通环境,畅通交通网,提高公路和铁路的运载力,贯通沿江各省市,实现交通无障碍一体化。

[1]汪祝龙.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3(2):9-10.

[1]罗蓉.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研究[J].开发研究,2007(2):109-110.

[3]李靖,谷人旭.长江经济带合作发展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74.

[4]赵琳,徐廷廷.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的时空分析[D].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7):848-849.

[5]唐冠军.加快建设长江黄金水道 服务长江流域经济发展[J].综合运输,2013(9):46.

[6]谭浩俊.长江经济带发展离不开“三个一体化”[N].经济参考报,2014-05-05.

[7]王韵.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的评价[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03-106.

(责任编辑:朱 丹)

A Research on the Linkag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Area

QIN Guanghu
(School of Humanities,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The paper, based on the related domestic research and 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developing state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Area, expounds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reveals the inner mechanism of the linkage development, and explore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The measures presented concerning the promotion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 promotion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 realiz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establishment of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central city radial concentration and radiation, improvement of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transportation, enhancing the railway and road transport force.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Area; integrated development; linkage development mechanism

F299.23

A

1009-8135(2015)01-0048-04

2014-10-12

秦广虎(1981-),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工程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区域经济与发展。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区域差异视角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地方传统特色业协谐发展研究”(SK2014A17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区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法人(2021年2期)2021-03-02 07:12:46
长江之头
青年歌声(2020年11期)2020-11-24 06:57:28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11-18 07:26:13
长江之歌(外二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0
长江图(外二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05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6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
声屏世界(2014年8期)2014-02-28 15: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