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建设初探

2015-03-18 22:07巴文慧古丽尼沙买合苏提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德育中职教学模式

巴文慧,古丽尼沙·买合苏提

(伊宁卫生学校,新疆 伊宁 835000)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建设初探

巴文慧,古丽尼沙·买合苏提

(伊宁卫生学校,新疆 伊宁 835000)

中职学校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要求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原则,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仍沿袭“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应坚持“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为核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建设

近年来,我校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中的要求,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我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我校德育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积极优化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标准,转变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从而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

1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现状分析

1.1 传统教学模式脱离学生实际

中职学校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要求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原则,新出版的规划教材也力求突出这一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尤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职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仍沿袭“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加之教材中的部分教学内容政策性较强,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甚至对该课程产生反感,造成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脱节,最终导致学生缺乏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地降低了中职德育的实效性。

1.2 教学方法单一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课程,它的课堂教学比较讲求实效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多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而没有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和讨论。同时,由于课程学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用了绝大部分时间讲解教材内容,没有给予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时间,造成课堂教学呈现出灌输多、引导少,讲解多、思考少,抽象道理多、行为指导少的现状,不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1.3 考核评价体系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考核模式下,试卷体现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而体现不出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和拓展能力,从而造成学生知与行的脱节,不符合品德发展和德育评价的规律。

2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建设的思路

2.1 形成新教学模式

坚持德育课教学贴近实际、贴近职业、贴近学生的改革理念,遵循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为核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即以案例为引导,通过教师启发诱导,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质疑、探究、讨论,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2 树立新主体意识

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意义上的“话语霸权”,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给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

在德育课程日益走向开放性、创造性的基本趋势下,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满足目前课改的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秉承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推行了以下教学方法。

2.3.1 任务式教学 建立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为核心的课程标准体系。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6个模块,并将这6个模块分解为16个具体任务,使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能力和态度,达到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知行统一的要求。

2.3.2 案例式教学 结合学生实际,每节课都运用案例作为导入新课的途径。案例可以借鉴教材提供的实例或者通过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搜集整理信息,编写贴近学生、吸引学生的案例。案例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2.3.3 探究式教学 在教师指导下建立一个虚拟的场景,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生活化的表演来展示教学内容,然后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实践等形式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发现新问题,接着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2.3.4 竞赛式教学 由于德育课程的特点,无法进行实验教学,在实践课中就多采取竞赛式的教学方法,即以小组为单位,教师以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培养为出发点,通过知识竞答、案例分析、素质拓展的形式对已上过的课程进行一次总结,并对竞赛获胜者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建设的内容

3.1 课程内容的完善

挖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内涵,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笔者所在学校位于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信息相对闭塞,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商品经济发展不活跃,学生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感到陌生,所以在建立课程标准时应适当降低教学的难度,删去各单元中较深、实践性不强的知识,增加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内容。如第二单元中的第7课“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由于处于边疆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不活跃,本地区几乎没有外资经济,所以针对“经济全球化”内容只是简单介绍,不做深入讲解;又如在第6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讲到宏观调控时,加入西部大开发和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的内容。

3.2 课程标准的制订

为适应目前倡导的德育教学专题化的教学模式,在制订课程标准时,将教学内容分成6个模块,并将这6个模块分解为16个具体任务,其中增加了1个模块4学时的“时事政治”内容,及时通过课堂教学将最新发生的国内外焦点新闻和时事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用掌握的知识给予一定的分析和评价。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达到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知行统一的要求。

3.3 课程资源的建设

3.3.1 多媒体课件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内容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比如在第1课中“商品的交换与消费”,重点介绍少数民族地区比较熟悉的贸易形势巴扎和玉石市场等,更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讲第6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以本地区特有资源薰衣草、棉花、葡萄、番茄等学生较为熟悉的物品为例进行讲解,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3.3.2 试题库 依据新课程标准,体现“三重”原则,即重基础(基础知识)、重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重思想(拥有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关注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热点,与国内外重大时政紧密结合建设试题库,试题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题型以选择题和案例题为主,由浅入深,突出能力考查,答案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3.3.3 开展与课程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 发挥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是促进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是探究式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为实现课程内容的素质目标,我校探索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第二课堂活动,如利用多媒体及时给学生播放优秀的文化作品和新闻资料;开办与时政有关的讲座,如“强化‘三非’治理,遏制宗教极端”;深入班级协助开办“我的梦、中国梦”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创办自己的报纸等。

3.4 课程评价和考核体系建设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学科,它的课堂教学讲求实效性,这就要求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查也必须能够适应形势的变化,因此,应采取全新的评价模式。在教学效果评价上,改革以往成绩“一卷定乾坤”的传统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依据教学大纲要求,采用过程性评价、基础知识测试评价、活动性评价集于一体的评价模式。这样才能有利于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更全面、更准确的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考核评价=基础知识测试评价(40%)+过程性评价(40%)+活动性评价(20%)。(1)基础知识测试评价:主要采用试卷测试,不进行期中考试,只进行期末考试,拟采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改错、材料分析等形式进行,实行开卷考试。(2)过程性评价:其构成要素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含出勤、纪律)、课堂笔记、课堂提问成绩、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其中学习态度以不超过20%为度。(3)活动性评价:主要构成要素为学生课后练习中调查、收集信息等的态度和完成情况以及调查报告、所设计的方案、所创办的报纸等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

G423.07

A

1671-1246(2015)06-0129-02

猜你喜欢
德育中职教学模式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