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能力培养缺失论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模式

2015-03-18 00:32王成秀
关键词:英语翻译应用型教学模式

王成秀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1745)

从翻译能力培养缺失论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模式

王成秀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1745)

传统的翻译能力培养模式导致了翻译能力培养缺失,学生的翻译能力达不到市场要求。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应用型本科目前翻译授课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满意度均偏低。另外,基于中华英才网,通过Ctrl+F查找功能及Excel统计软件对国内翻译职位需求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翻译市场对各类技术工程翻译需求比例最大。根据以上两项调查结果,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重新定位了应用型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模式。

翻译能力培养缺失;英语翻译能力;翻译教学;应用型翻译人才

翻译能力是英语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翻译能力培养一直是翻译教学的目标和重点,但培养的译员翻译能力却一直未能达到翻译市场要求。应用型本科翻译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为目的,重视应用性和技能性的结合。为适应市场需求,应用型本科加强英语翻译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一 翻译能力培养缺失

传统的翻译能力培养忽视了社会文化环境、认知科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因素,使得培养模式简单化、机械化,导致了翻译能力培养缺失。美国学者Kiraly C,Donald[1]归纳了翻译能力培养缺失现状的几个方面:1.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学和翻译理论未能结合;2.翻译教学中文化模式与语法模式未能结合;3.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地位;4.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5.翻译人员培训中未能使用跨学科(如社会学、认知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现代翻译学的研究成果;6.未能区分双语者的语言能力和译者的职业能力;7.缺少对现有的和计划中的翻译课程评价标准,未能评价课程的实用性、效果和某课程的教学方式;8.未能充分认知翻译过程,忽视职业翻译所包含的社会和认知等因素;9.未能实验性研究翻译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关于翻译和译者能力的模式,确立翻译方法。

Kiraly C,Donald归纳的翻译能力培养缺失现状暗示了缺失的原因及改进教学的方法,也为我们寻找翻译能力培养模式找到了突破口。舍夫纳指出找到恰当的翻译能力培养模式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能力的培养、界定和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因此,本文从翻译能力培养缺失现状出发,基于国内翻译职位需求与翻译教学调查结果,试图重新定位翻译能力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以便培养的翻译人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

二 翻译教学及国内翻译职位需求调查

1.翻译教学调查。

翻译教学调查主要从教师教学和学生需求两方面进行。调查形式为问卷,对象为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翻译本科专业200名大三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5份,问卷有效率为97.5%。调查内容主要为翻译教学现状,具体为翻译授课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学生需求调查包括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方向。调查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94%的学生对授课教材不满意,72%的学生对翻译课教师教学方法不满意,60%的学生对翻译课教学效果不满意。在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方面,66%的学生希望所选语言素材或案例具有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82%的学生希望所选语言素材或案例与时俱进且具典型性,88%的学生希望教材内容与其他英语学习教材互补性较强,有助于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在教学方法方式上,90%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良好。在培养方向方面,9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该调查结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完善翻译能力培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2.国内翻译职位需求调查。

国内翻译职位需求调查对象为中华英才网[3],调查内容主要为专业背景需求、语种需求、岗位职责、任职资格。

调查目的是了解翻译市场的动态和需求。调查主要使用Ctrl+F查找功能及Excel统计软件统计数据。调查对象为2013年10月到2014年8月中华英才网所提供的所有翻译专职岗位,有效期截止到2014年8月6日,岗位刷新时间为2个月内。调查对象不限规模、不限公司性质、不限学历要求、不限工作年限、不限行业、不限城市、专职岗位。

结果表明英语需求仍居首位,约占市场需求的43%。翻译市场对英语类专业背景的翻译人员需求量最大,对工科背景的需求约40%。各类技术工程翻译需求在翻译市场上约占60%-70%。71%的英语翻译岗位对证书重视度最高。此结果有助于了解英语翻译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对重新定位翻译能力培养模式有实践意义。

三 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1.以职业翻译人员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4](简称《大纲》)指出高校翻译课程设置的目在于使学生具备翻译的基本能力。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对比和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的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另外,周亚莉、何东敏(2013:67)通过职业笔译员胜任特征实证研究,认为职业笔译员胜任特征包括知识、技能、价值观、成就取向、创新导向、市场倾向、职业操守这七个维度,高等院校应立足于职业笔译员胜任的这七个维度进行课程设置,开展相应课程,培养应用型、专业型笔译人才。[5]各高校开设课程应该以职业翻译人员市场需求为导向,使教学与实践接轨。

通过借鉴各高校经验及调查结果,翻译课程设置上可考虑兼容以下几类课程:语言类课程如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文化对比翻译、写作、科技翻译等;翻译信息技术课程如CAT原理与技术运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双语语料库建设等;计算机类课程如双语编辑、文字处理等;实践课程如工作坊、翻译工作室等。

开展跨学科选课。国内翻译职位需求调查表明各类技术工程翻译需求在翻译市场上约占60%-70%,客户对技术类或工程类的翻译人员需求最大。翻译能力缺失现象也表明在培养翻译人员中未能使用跨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因此学生应该在提高英语词汇、语法等基本功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跨学科选课,这样就能扩展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还能使其在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化工、科技、对外经贸、对外文化交流等领域的翻译工作,以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翻译人才的要求。

2.“教师引导+讨论小组+个人内化”的双主体教学模式。

国内不少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翻译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各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如“交互式”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可操作性强,但存在一些需改进的方面,即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定位不够明确,尤其是没有阐明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具体落脚点。另外,传统翻译课堂模式几乎是“技巧讲解+举例分析+翻译练习”,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为辅,因此收效甚微,学生怨声载道。走向人才市场的翻译专业学生不能胜任其翻译工作,只得另辟他路。

传统教学模式急需改变,结合各种国内研究者提出的教学模式,本文提出“教师引导+讨论小组+个人内化”的双主体模式。正如《大纲》中指出翻译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应为翻译实践、译文比较、讨论,然后总结相应的翻译技巧。作业以翻译实践为主。教材应提供大量的名家翻译文本资料,让学生独立翻译,然后将自己的翻译与名译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名译的精妙之处,然后内化为自己所用。[4]这种模式下,六七个学生组成一个讨论小组,即一个团队,每组分有一名社会人士课外指导。教师不再单独讲解翻译技巧,教师只需指导学生阅读并讨论翻译技巧理论,继而组织学生团队合作翻译小型的翻译项目,最后教师把技巧融入专业领域的翻译中一起讲解。这种模式即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体综合技能教学模式。

3.基于翻译信息技术、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吕立松、穆雷(2007:35-43)等国内翻译研究者们也特别关注翻译信息技术的使用,如计算机辅助翻译(以下简称CAT)工具,建议借助CAT工具改革目前翻译教学,训练各种CAT软件工具的使用,掌握核心技术如记忆库、术语库的建设、文本译前转换、译后编辑等。[5]国内许多大学都在研究把CAT工具应用融入翻译专业课程的设置,如北京大学。传统的教学手段以PPT为主,大量地展示翻译资料,教师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手段忽视了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方面,根据对翻译行业的调查,各种CAT工具已经是翻译一线人员的核心工具。掌握CAT工具的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融入工作中,缩短培训时间;另一方面,工科类背景的翻译人员需求较多,工科译员遇到的专业性强、术语多的工程资料翻译常见。掌握CAT工具使学生在日后岗位中能快速完成领导安排的翻译任务,提高质量,缩短翻译时间。因此各高校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易到难地让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参与各种领域的大小翻译工程项目,熟悉CAT工具,提高实践能力。应用型英语翻译专业培养的不应该是学术型而是技术型人才。

4.多元、动态、开放的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以文学翻译为主,而调查表明各类工程技术翻译需求在翻译市场上约占60%-70%。另外,94%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对授课教材不满意,54%学生认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师应选用经典版并增加科技翻译练习。翻

译能力缺失也要求翻译教学和翻译理论相结合。80%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结合各种翻译文本增加翻译软件的使用讲解,如Trados的使用。因此,改变教材、创新教学内容迫在眉睫。

市场需要的并不是单一的语言类翻译人员,而是具备各种专业领域知识的翻译人员。现在对翻译人员的要求是:既需要具备能够用一般语言进行交流的翻译能力,更需要能够进行专业语言转换的能力,因此教学资源应多元、动态、开放,集网络资源、教材、模拟题等为一体。网络资源库提供丰富的网上词典、百科全书和专题资源,如免费的哥伦比亚百科全书(www.bartleby.com)、维基百科(www.wikipedia.org)、参考大全(All-Refer.com)、朗文当代英语词典(www.ldoceonline.com)、韦氏大辞典(www.webster.com)等。教学内容以科技类英语翻译教材为主,并增加社会翻译工作中各领域的工程技术英语翻译资料。

5.多元动态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评价。教学评价具体包括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评价的方法主要有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此处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只采用期末测试的形式,一考定能力。此机制单一无效,不能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马佳瑛(2013: 136)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例提出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即采用测试、大小论文、大型翻译合作项目、小型合作翻译等综合考评方式,此方式被学生认为公平合理。[7]因此,各高校在培养翻译人才时可以借鉴西安外国语大学成功案例,制定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四 结语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密切及翻译行业的发展对翻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他们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超乎寻常的效率和乐趣,对人类的语言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翻译能力培养模式是否合理都需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翻译市场来检验。调查者对应用型本科翻译教学及国内翻译职位需求调查结果将提供重要的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动态,基于此调查结果所提出的翻译能力培养模式将为后期教学和改进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提供重要参考。翻译能力培养模式越合理就越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翻译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己的特点,立足于自身优势积极开发并实践适合自己的培养模式。

[1]Kiraly C,Donald.Pathways to Translation:Pedagogy and Process[M].Ohio: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ocess,1995:18.

[2]舍夫纳,阿达巴.翻译能力培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3]中华英才网[DB/OL].[2014-8-6].http://www.chinahr.com/so/笔译/0-3-0-0-0-0-1011_1052_1713-0-0-0-0-0-0-0/p20.

[4]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周亚莉,何东敏.2013基于职业笔译员胜任特征的翻译人才培养[J].中国翻译,2013(6):67.

[6]吕立松,穆雷.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J].外语界,2007(3):35-43.

[7]马佳瑛.以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本科翻译专业建设——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例[J].海外英语,2013 (1):136.

On Cultivation Mode of English Translation Competence from the Lack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Development

Wang Chengxiu
(Chengdu College,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1745,China)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mode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leads to lack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development and students’translation competence can’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market.This study investigates students’satisfaction with present English translation textbook,teaching means,teaching effects in applied colleges and the findings show students have low satisfaction with the three aspects.Meanwhile this study also surveys domestic English translation position demand on http://www.chinahr.com by means of Ctrl+F and Excel.The results indicate translation market has the greatest demand for technological translation.According to above findings,this paper repositions cultivation mode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from curriculum setting,teaching mode,teaching means,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lack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development;English translation competence;translation teaching;applied translation talents

H319

A

1672-6758(2015)09-0080-3

(责任编辑:宋瑞斌)

王成秀,硕士,讲师,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翻译理论与教学。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应用能力培养探讨”(项目编号:14CSCD-YB-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Class No.:H319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应用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