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培培
中央重点新闻媒体助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文/康培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智库建设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中央重点新闻媒体在公信力、权威性、专业化、大众化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和资源可以助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和探索。本文以中央重点新闻媒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媒体型智库的建设思路,提出中央重点新闻媒体智库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央重点新闻媒体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媒体型智库 文化软实力 国际传播能力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表示,要加强智库建设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统筹整合现有智库优质资源,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支持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科协、中央重点新闻媒体、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军队系统重点教学科研单位及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意见》中提出中央重点新闻媒体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中央重点新闻媒体在公信力、权威性、专业化、大众化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和资源,并在媒体市场化的进程中,通过整合智库资源、媒体资源、渠道资源,不断实现媒体融合与创新,这些有益经验可以助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和探索。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期,中央重点新闻媒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媒体型智库探索无疑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央重点新闻媒体建设媒体型智库的主要形式和建设思路,探索未来媒体型智库的发展方向。
1.媒体自办的智库、研究院所。伴随媒体市场化浪潮,尤其是社交网络发展带来的媒体内容传播、渠道拓展、互动机制等方面的变革,推动传媒产业不断深化、融合,集数据调查、评价研究、政策建议等新型智库职能的媒体业态开始出现。例如党报、机关报通过核心的政策资源、媒体资源、内参渠道、自建研究院(研究室等)内部研讨会、联合部委发布行业报告、综合评测报告等都是媒体型智库的探索形式。媒体自建智库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利用媒体自身的公信力、舆论引导力、大众传播力实现智库成果互动传播。
2.媒体与高校、科研机构合办的研究院所、智库。媒体与高校、科研机构合办的研究院所(室)、智库等是媒体型智库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对于中央媒体而言,利用媒体自身凝聚的专家资源,联合高校、科研机构、部委单位等资源,共同承接课题、召开闭门研讨会、发布研究报告、建立会议机构等,都是媒体进行智库探索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伴随媒体技术的发展、自身资源整合的加快,这种形式也将出现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机制。
3.智库机构、研究院所创办的自有媒体。党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智库、高校智库、民间智库创办的自有媒体也承担着智库和媒体的双重职能,一方面智库本身有着政策研究优势、承接课题、形成报告的职责;另一方面,智库成果需媒体渠道输出,对政策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进行大众化传播。因此,这些智库机构通过不定期的报告、深度政策评论刊物、内部刊物或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进行智库成果传播。从严格意义上讲尽管此类媒体不能算在真正的大众传媒之列,但在政策影响力方面却举足轻
重。在《意见》中,也提出要鼓励智库运用大众媒体等多种手段,传播主流思想价值,集聚社会正能量。如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及其手机网均在大众化传播方面进行探索。今后智库自办媒体也将不断走向多元、开放,并实现大众化、社会化。
1.立足特色领域,建立专业化媒体型智库。媒体分众化趋势下,立足特色领域,建立专业化的、专一功能的媒体型智库是媒体探索智库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中国经济论坛”,立足刊物特色打造专业化媒体智库,该论坛是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型论坛年会,由全国人大、政协、国务院有关部委、国际组织等机构与领导共同参与的中国品牌性会议机构,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14届。每一届论坛都针对不同时期国家经济发展主题进行讨论,通过专家献策、高端对话,深入探讨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并通过专题报道、网络发布等对论坛成果进行传播。此类专业化媒体型智库建设思路主要是结合媒体本身的特色优势进行的智库化探索,在功能上专注特色领域,并寻求职能匹配的单位、机构开展合作,这为中央重点新闻媒体针对自身的特色资源开展智库转型提供了先行实践的案例。
2.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全媒体综合性智库。伴随新媒体技术的进步、社会化媒体的迅猛发展及文化产业的日新月异,中央重点新闻媒体也不断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媒体融合发展、全媒体转型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凭借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公信力和权威度建立互联网平台、移动终端、微博微信等全媒体传播链条,这些媒体资源成为媒体型智库整合资源、成果传播与转化的重要平台。
《财经国家周刊》着力建立的“瞭望智库”在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全媒体综合性智库方面可以作为媒体型智库建设的一种参照性思路。以“掌握财经决策,提供政策、趋势、风险的智库新国家周刊”为整体的媒体型智库定位,抓住“政策和决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这一核心点,立足“省部长专访”的采访优势、专家团队、采编资源、品牌栏目、成果输出平台,打造了全媒体综合性的智库产品线,包括财经国家周刊及副刊赠阅的专特刊和高端生活杂志;部委与大型企业的研究课题、咨询项目承接;论坛产品线的设计与研发;全媒体产品线(新媒体产品开发);文化产业链的延伸性产品。不仅为财经类杂志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同时也将政策和决策成果通过全媒体平台进行了大众化、市场化的成果转化,提升了智库成果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力。
除此之外,智库团队建设、事业部建设、研究室建设、产品线建设等内部机制的匹配建设,也为媒体智库的长效发展机制提供了保障。以智库团队为例,顶层是瞭望智库国策研究委员会,往下依次是特约研究员团队及研究各领域问题的垂直团队,同时配备采编团队和学术秘书,有效推动了对各类政策问题的研究,并带动了媒体报道、延伸产品、论坛会议等多方资源。
3.改革现有机制,建立智库资源共享与合作媒体平台。媒体型智库建设除依托课题研究、转变传统新闻媒体生产方式、延伸产品链条打造智库平台外,还出现了打破单个媒体平台,改革现有机制,建立智库资源共享与合作媒体平台的新型媒体智库。以中国网的“智库中国”为例,“智库中国”由中国网发起,是一个专门针对智库的互联网媒体平台而是以网络媒体为共享合作平台而搭建的跨智库媒体平台,所谓“媒体搭台,智库唱戏”。作为媒体型智库,“智库中国”的外延更为广阔:一方面对于中国网而言,是媒体平台向新型智库平台的一个重要转换;另一方面对于加盟智库中国的各类型智库而言,通过中国网的传播优势实现智库成果的发布传播、智库间资源共享与合作。“智库中国”为中国媒体探索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1)对国内各类智库的政策研究成果、课题报告进行有针对性的、分众化传播,同时通过深加工、可视化编辑,进行大众化传播。(2)加强思想市场之间的联系,通过智库间的资源合作与共享,联合打造具有影响力与传播力的智库成果。(3)通过各个智库的课题调研、专项研究、实践研究等,针对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实现为国家改革“建言献策”的目标。(4)通过智库共享机制的建立,加快与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智库机构合作,推进智库国际化建设,在全球体系中发出中国声音,体现中国软实力,建立国际一流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1.术业有专攻,主流媒体如何兼顾智库发展。当前,各中央主流媒体多数已有数十年发展历程,无论是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面更具优势还是在全媒体发展中比较平衡的单位,基本以新闻报道、评论等媒体报道形式见长,如何实现从“新闻人”向“研究型媒体人复合人才”方向发展,如何实现新闻报道向科研学术成果的转化,如何实现现有新闻生产流程向“新闻+科研”的智库型产品转型,如何实现新闻媒体管理体制向氛围更为宽松的智库管理体制过渡,都是主流新闻媒体智库转型的制约因素。
2.传统难突破,现有体制机制对媒体的局限。国家对现有的广播、电视、出版及互联网都有相应的管理条例及管理机制,其中特别规定媒体单位作为法人单位,应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一旦涉及经营性质、股权结构的变更等,都需要报上级主管单位批准。智库在前期开始运作时,可以作为媒体的某个下设部门,通过完善各项要件,避免与其他各个平行部门的工作交叉,并实现职能共建。但随着媒体智库建设的完善和确立,智库也需要成为独立的法人单位,从而便于吸引专业人才、进行资本运作、扩大影响力、赢得社会认可,切实实现建言献策、助力社会发展的职能和作用。
3.前景将如何,尤其是政策走向及市场发展方向很难确定。在智库发达的国家,智库被视为同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第四大机构,智库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国家的内政外交寻求政府体系以外的智库咨询与政策建议,同时也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智库建设尤其是媒体智库建设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有其萌芽、发展、壮大的过程。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媒体型智库或者说智库型媒体,能否在中国生根发芽,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等状况,都是不可预知的因素。从这个角度而言,各重点主流媒体是否有勇气建设智库,是否有应对政策和市场风险的策略,都是目前媒体智库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1.系统化。在对中国智库的研究中,《全球智库报告》的主持者詹姆斯·G·麦甘指出了两个桎梏因素:一是本土智库的自主性不足,二是智库之间缺乏平行沟通与合作,导致“中国智库的研究能力和效率受到抑制”。对于中央重点新闻媒体而言,应充分发挥自主性,探索资源内合作与资源间合作,通过将媒体自身凝聚的专家资源、平台资源、渠道资源、内容资源整合起来,建立综合性智库,探索课题研究、调查报告、论坛会议等智库形式,提升决策咨询影响力。如人民日报本身承担着“治国理政重要工具”的职能,通过整合权威媒体资源,可以打造各行业领域的综合性媒体智库平台。新华社的“瞭望智库”在一定程度上正不断朝着综合性媒体智库发展;同时,通过媒体间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与合作机制,共同提升媒体智库的影响力。
2.专业化。中央重点新闻媒体类别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外交、社会、农业、工业等社会各个领域,在媒体专家库、业务范围、采编人才、产品链条方面都具有各自鲜明的专业化特点,例如《经济日报》可探索成立经济类专业智库,《法制日报》可以在法治方面,研究法治类智库服务、传播产品等。在研究专业化智库方面,除了深入挖掘媒体专业资源,还需不断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方法,推动专业化智库成果影响决策咨询的效用。
3.差异化。《意见》中提出要建立“特色鲜明”的新型智库,特色化是智库发展的重要方向。要突出中央重点新闻媒体的特征及属性,通过智库建设,打造拳头产品,实现智库与媒体的双重职能,通过媒体的特色化、分众化发展,实现智库成果的有效传播。如中央重点新闻媒体在媒体技术、互联网传播方面享有的优势,可以帮助媒体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更为科学化、精细化的智库服务,推动智库特色化与现代化发展。
4.市场化。媒体智库市场化探索,是智库成果输出、转化、传播的重要方面。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赵可金基于多种类型智库的研究课题,分析得出智库的繁荣普遍得益于政策导向、研究科学化、企业化运作三个方面。其中企业化运作、市场化发展是智库提升公众影响力与智库成果落地的重要内涵,更是媒体智库多元发展、建立长效成长机制、拓展产品链条、扩大市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目前,人民网研究院就旨在除承担人民网网站本身业务需求及公司战略发展研究之外,还在国际传播、网络舆情、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传媒经济、网络技术、用户体验方面进行跟进研究,并通过课题研究、出版书籍、主办活动、传媒沙龙、发布报告等实现研究成果的市场化、产品化传播。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通过融资机制建立了独立的民智市场调查机构,通过承接部委调查课题、指数研究、数据测评、成果输出,以《国家治理》周刊为成果输出与转化阵地,不仅是对独立第三方智库机构的探索,同时也是媒体型智库运作机制的一大创新。
5.国际化。《全球智库报告2014》显示,在综合影响力排名前150位中,中国大陆只有7家机构进入榜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作为知识和思想生产者的智库实力却与国力并不匹配。因此,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立足国内、放眼世界,通过媒体对外交流合作机制、资源分享机制、技术合作机制等,建立国际化的智库,也是打造中国特色媒体型智库未来的探索方向。
[1]汤耀国.《财经国家周刊》的“智库型媒体”之旅[J].传媒,2013(7).
[2]翟铮璇.移动互联网时代,从“智库型媒体”走向“媒体型智库”——对话《财经国家周刊》常
务副总编辑吴亮[J].中国记者,2014(3).
[3]张林.中国首家智库媒体平台“智库中国”正式上线[EB/OL].(2014-09-09).http://news.china.com. cn/txt/2014-09/09/content_33459398. htm.
[4]王辉耀,苗绿.大国智库[M].人民出版社,2014.
[5]袁源,朴钧泽.智库养成记[N].国际金融报,2014-11-10(03).
[6]钟哲.中国智库在新起点破浪启航[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30.
作者系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