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书
治理“吃空饷”须出重拳、用重典
●黄学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12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集中开展机关事业单位 “吃空饷”问题治理行动,堵上蚕食财政资金的黑洞。对虚报人员编制套取财政资金,以及在单位挂名不上班、已终止人事关系但仍领取工资津补贴等各种名目的 “吃空饷”行为,坚决追缴资金,核减单位编制和预算经费,并严肃查处责任人;对治理工作中弄虚作假、顶风违纪的,从严问责。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建立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廉洁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公平。随后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及时组织专班,制定清理措施,一场全国性的清理“吃空饷”行动开始了。
从历次清理中暴露出的“吃空饷”问题来看,其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数额之大,涉及上级机关、单位领导、干部家属、企业老板、在校学生等,真可谓五花八门、错综复杂,让人触目惊心、不可想象。尽管相关部门经常出台治理“吃空饷”的文件,专项检查也年年在进行,但问题却依然存在,有的地方甚至愈演愈烈,原因何在?笔者认为:监管缺位、查处软弱、重处不够是症结所在,要彻底治理必须出重拳、用重典,强化三个力度:
第一,强化法纪教育力度。“吃空饷”吃的是纳税人的血汗钱,损害的是公平正义,影响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干部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为此,各级监管部门和各单位要强化法纪观念,增强法纪意识,加强法纪宣传教育,尤其应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当前正在开展的正风肃纪行动,强化对权力的控管、约束和监督,从源头堵住“吃空饷”的行为。
第二,强化监控曝光力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单位审计、纪检的监管作用,让单位的人员编制、岗位配置、人事安排和经费开支都在严格的监控之下,并把这些监控措施和监控结果全部、真实的予以公开。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阳光是最好的催化剂和防腐剂,不管什么单位什么人,只要“吃空饷”,都应点名道姓的将涉案人员、具体情节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
第三,强化责任追究力度。一是纪检、编制、财政、审计等监管部门应通力合作,制定规范、统一的抽查、检查、处罚措施,与此同时,还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处理问题不推诿、不“踢皮球”。二是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罚,“吃空响”行为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关键在有实权的部门。因此,在查处“吃空响”问题时,对发生问题的单位和审批单位的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不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严格按照党纪政纪严肃处理;对屡查屡犯的,还应加重处罚,以此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自治州财政局)